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在状态时,温度为=27 ℃,求:

(1)气体在状态时的温度;

(2)气体从状态等容变化到状态,再等压变化到状态的过程中对外所做的功为多少焦耳.(取1 atm=1.0×105 Pa)

正确答案

(1)-33 ℃

(2)300 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封闭在气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到状态D,其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关T系如图所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状态A的体积为V0,温度为T0,O、A、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1)由状态A变到状态D过程中

[     ]

A.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B.气体体积增大,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减少

C.气体温度升高,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会增大

D.气体的密度不变

(2)在上述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为5J,内能增加9J,则气体__________(选“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______J。

(3)在状态D,该气体的密度为ρ,体积为2V0,则状态D的温度为多少?该气体的分子数为多少?

正确答案

(1)AB 

(2)吸收;14J

(3)AD,由状态方程,得

分子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很多家庭都用坛子腌菜,腌菜用的坛子要求密封性良好,否则里面的菜就容易坏.怎样才能选带一个不漏气的坛子呢?在民间流行一种这样的方法:先在坛子边缘的水槽中灌上水,然后将一张点燃的纸丢进坛里,稍等片刻再合上坛子盖,如图所示,这时槽中的水如果能被吸进坛子里面,说明坛子不漏气;如果水不能被吸进坛子里面,说明坛子漏气.试说明这种方法的原理.

正确答案

将点燃的纸张丢进坛中,坛子内的气体温度升高,这时再合上坛子盖,坛子内的火焰在烧完坛内的氧气后很快熄灭,坛子内的气体迅速降温,如果坛子不漏气,根据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下降,坛内气体的压强随之减小,使外界的大气压大于坛内气体压强,槽中的水被“吸”进坛中,如果某处漏气,则坛子内外相通,合上盖子后,内外没有压强差,水就不能被吸进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如图所示的导热良好的汽缸中封闭着一定质量的常温理想气体,活塞与重物的质量均为m=10kg,光滑活塞的横截面积S=100cm2,重物和活塞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活塞距离气缸底部h1=11cm.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pa,如果将重物缓慢移走.(气缸足够大,环境温度保持不变,g取10m/s2

①求活塞稳定后到气缸底部的距离;

②判断此过程中气体吸放热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①以活塞与重物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2mg+p0S=p1S,

解得:p1=1.2×105Pa,

以活塞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mg+p0S=p2S,

解得:p2=1.1×105Pa,

对封闭气体,由玻意耳定律得:p1h1S=p2h2S,

即:1.2×105×11=1.1×105×h2

解得:h2=12cm;

②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气体内能不变,△U=0,

气体体积变大,气体对外做功,W<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U=W+Q,Q=△U-W=-W>0,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答:①活塞稳定后到气缸底部的距离12cm;

②此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大,对外做功,气体内能不变,气体吸收热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了测量大米的密度,某同学实验过程如下:

1)取适量的大米,用天平测出其质量,然后将大米装入注射器内;

2)缓慢推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V1,通过压  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从计算机上读取此时气体的压强P1

3)重复步骤(2),记录活塞在另一位置的刻度V2和读取相应的气体的压强P2

4)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大米的密度.

(1)如果测得这些大米的质量为mkg,则大米的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多测几组P、V的数据,然后作______图(单选题).     

A.p-V       B.V-p        C.p-           D.V-

(3)请写出一个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

______.

正确答案

(1)设大米的体积为V,以注射器内封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

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1(V1-V)=P2(V2-V),解得V=

大米的密度ρ==

(2)由玻意耳定律可知,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

在温度不变时,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即PV=C,则V=

由此可知V与成正比,V-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

故可以作V-图象,故答案为D.

(3)玻意耳定律要求气体的量不变,气体的温度不变,

因此部分气体进入连接传感器的管子使气体的量发生变化,

影响体积的测量,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另外,实验过程中,

压缩气体时,外界对气体做功,如果压缩气体时速度太快,

气体内能增加,气体温度升高,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1)=;(2)D;

(3)连接传感器的管子影响体积的测量;(或气体温度发生了变化(压缩气体速度太快).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一实用氧气钢瓶,瓶内氧气的压强P=5.0×103Pa,温度t=27℃,求氧气的密度,氧的摩尔质量μ=3.2×102kg/mol,结果取两位数字.

正确答案

设钢瓶内氧气的摩尔数为n,体积为V,根据克拉伯龙方程,有:

n=…①

氧气密度:

ρ=…②

由①、②式联立得:

ρ===64kg/m3

答:氧气的密度为64kg/m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选修模块3-3)

  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套在烧瓶颈上,封闭了一部分气体,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

(1)在气球膨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密闭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B.该密闭气体组成的系统熵增加

C.该密闭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重力而产生的

D.该密闭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2)若某时刻该密闭气体的体积为V,密度为ρ,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密闭气体的分子个数为______;

(3)若将该密闭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球逐渐膨胀起来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了0.6J的功,同时吸收了0.9J的热量,则该气体内能变化了______J;若气球在膨胀过程中迅速脱离瓶颈,则该气球内气体的温度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正确答案

(1)A、气体膨胀,分子间距变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变小,故A错误;

B、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宏观热现象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故该密闭气体组成的系统熵增加,故B正确;

C、气体压强是有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故C错误;

D、气体分子间隙很大,该密闭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故D错误;

故选B;

(2)气体的量为:n=

该密闭气体的分子个数为:N=nNA=NA;

(3)气体对外做了0.6J的功,同时吸收了0.9J的热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U=W+Q=-0.6J+0.9J=0.3J;

若气球在膨胀过程中迅速脱离瓶颈,气压气体迅速碰撞,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1)B;(2)NA;(3)0.3,降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a)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内壁光滑的气缸水平放置,横截面积为S=2×10-3m2、质量为m=4kg厚度不计的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封闭了一部分气体,此时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4cm,在活塞的右侧12cm处有一对与气缸固定连接的卡环,气体的温度为300K,大气压强P0=1.0×105Pa.现将气缸竖直放置,如图(b)所示,取g=10m/s2.求:

(1)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的距离;

(2)加热到675K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正确答案

由题意是

(1)气缸水平放置时,封闭气体的压强:p1=p0=1×105(pa),温度:T1=300K,体积:V1=24cm×S

当气缸竖直放置时,封闭气体的压强:p2=p0+=1.2×105pa,温度T2=T1=300K,体积:V2=HS.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代入数据可得H=20cm

(2)假设活塞能到达卡环,由题意有:

T3=675K  V3=36cm×S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

代入数据可得:p3=1.5×105pa,故假设成立,活塞能达到卡环,气体压强为p3=1.5×105pa

答:(1)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0cm;

(2)加热到675K时封闭气体的压强1.5×105p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27℃。求:

(1)该气体在状态B,C时的温度分别是多少?

(2)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是多少?

(3)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的热量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1)对于理想气体

A→B:,TB=100 K

B→C:,TC=300 K

(2)A→C,由温度相等得:△U=0

(3)A→C的过程中是吸热

吸收的热量Q=-W=p△V=200 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体积变化与温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粗细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臂插入烧瓶,B臂与玻璃管C下部用橡胶管连接,C管开口向上,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封闭于烧瓶内。开始时,B、C内的水银面等高,外界大气压恒定不变。

(1)若气体温度升高,为使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应将C管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直至_____________。

(2)(单选)实验中多次改变气体温度,用Dt表示气体升高的温度,用Dh表示B管内水银面高度的改变量。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是( )

正确答案

(1)向下,B、C两管内水银面等高,(2)A

试题分析:(1)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B管水银面下降,为保证气体压强不变,应适当降低A管,所以应将C管向下移动,直至B、C两管水银面等高,即保证了气体压强不变.

(2)实验中多次改变气体温度,用表示气体升高的温度,用表示B管内水银面高度的改变量.压强不变时体积变化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是成正比的,所以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是A.

下一知识点 :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