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2.0 g某液态有机化合物A完全燃烧后,生成14.4 g H2O和26.4 gCO2。测得有机化合物A的蒸气对H2的相对密度是30,求:

(1)有机物A的分子式                          

(2)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有机物A的分子结构,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数据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a mL(密度为)的有机物A与足量钠完全反应后,量筒液面读数为b mL,若1 molA分子中有x mol氢原子能跟金属钠反应,则x的计算式为        (可以不化简)。

正确答案

(1)C3H8O(2分)   

(2)(其它部分化简的表达式均可得分)(2分)

试题分析:(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该化合物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2=60,则12g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是

12g÷60g/mol=0.2mol

n(H2O)=14.4g÷18/mol=0.8mol

n(CO2)=26.4g÷44/mol=0.6mol

所以12.0g有机物中含有:m(C)=0.6mol×12g/mol=7.2g

m(H)=2×0.8mol×1g/mol=1.6g

则m(O)==12.0g-7.2g-1.6g=3.2g

n(O)=3.2g÷16g/mol=0.2mol

所以有机物中含有:N(C)=3,N(H)=8,N(O)=1

则有机物分子式为C3H8O

(2)amL(密度为ρg/cm3)的有机物A的质量为:m=aρg

物质的量为:aρg÷60g/mol=mol

量筒液面读数为bml,即生成氢气的体积为bml

则n(H2)=0.001bL÷22.4L/mol

则C3H8O+xNaC3H8-xONa+0.5xH2

1                       0.5x

mol                   

解之得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贴近教材,紧扣基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原子守恒法来解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列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

E.含原子总数约为1.204×1024的NH3

正确答案

C>B>A>D>E

试题分析:将各项全部用mol数来表达,然后再由多到少的排列,A中的H2为1.5mol,B中H2为2mol,C的H2O为2.5mol,D中混合气体小于1mol,但是大于0.5mol,E中NH3为0.5mol,所以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C>B>A>D>E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属于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之一,要注意的是D中的混合气体并不是1mo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H、D、T三种原子:

(1) 在同温同压下,它们的单质的密度之比是         

(2) 1mol各种单质中,它们的质子数之比是         

(3) 1g各种单质中它们的中子数之比是         

(4) 在标准状况下,1L各种单质中,它们的电子数之比是         

正确答案

(1)  1∶2∶3 ;(2)  1∶1∶1 ;(3)  0∶3∶4 ;(4)  1∶1∶1 。

试题分析:(1)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三种原子的质量数分别为1、2、3,故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故根据密度=质量/体积,故密度之比为1:2:3.

(2)三种原子的质子数都为1,故质子数为1∶1∶1。

(3)三种原子的中子数分别为0、1、2,而三种原子的质量数分别为1、2、3,故1g各种单质分别含有0、1/2、1/3个原子,故中子数分别有0、1/2、2/3,即中子数之比为0∶3∶4。

(4)在标准状况下,1L各种单质都含有22.4mol个原子,而三种原子所含的电子数相同,故电子数之比为1∶1∶1。

点评:此题考核了同位素的相关性质,要记住几个关系式和相关概念,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及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学生利用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粗略测定锌的摩尔质量(设Wg锌片全部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时不超过50mL)。实验装置如下

请回答:(1)进行此实验时,必须保证气密性良好,如何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含的几个步骤:

a.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

b.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c.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这三个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写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氢气体积是V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

锌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含W、V,不必化简):M(Z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 管,表明装置不漏气 (2)b a c

(3)慢慢地将量筒下移,使量筒内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 (4)

试题分析:(1)实验中,常常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该装置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检验气密性,即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表明装置不漏气;(2) 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首先要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然后再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最后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3)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要慢慢地将量筒下移,目的是使量筒内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这样才能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4)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实验中得到的氢气体积是VmL,即设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所以M/2=W/(2×V/22.4×10-3),所以锌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M(Zn)=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该题难度适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将密度为1.84 g / 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 0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 /L、密度为1.20 g / cm3的稀硫酸。求: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2)所需水的体积。

正确答案

(1)108.7 mL   (2)1000 mL

试题分析:解:n(硫酸)=2 mol /L×1 L=2 mol

m(硫酸)=2 mol×98 g / mol=196 g

m(硫酸)=196 g÷98%=200 g

V(硫酸)=200 g÷1.84 g / cm3 =108.7 mL

m(硫酸)=1.20 g / cm3×1 000 mL=1 200 g

m()=1 200 g-200 g=1 000 g

V()=1 000 g÷1.00 g / cm3=1 000 mL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但是该题给出的条件较多,信息量太多,这需要学生熟悉掌握相关的知识才能够较快解答此题。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铜和浓硫酸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反应方程式已配平):Cu+2H2SO4(浓)CuSO4+A↑+2H2O

试通过计算和推理完成下面的问题:

(1)A物质可以导致酸雨的形成。则A应该属于___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写)

a.酸  b.碱    c.盐   d.酸性氧化物   e.碱性氧化物

A物质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此反应中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 失去电子,氧化剂是____________。

(2)一定量的铜片与100mL 18mol/L 的浓H2SO4充分反应,如果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2mol电子,生成的A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__L (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3)将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请写出此过程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g(保留到0.1g)。

正确答案

(12分) (1)d    SO   KMnO4 (各1分)          (2)2.24  (2分) 

(3)Ba2++SO42-+2OH-+2H+=2H2O+BaSO4↓      (2分)

Ba2++SO42-+2OH-+Cu2+=Cu(OH)2↓+BaSO4↓(2分)     4O5.9(3分)

试题分析:(1)A物质可以导致酸雨的形成。则A是二氧化硫,应该属于酸性氧化物;

A物质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此反应中SO 失去电子,氧化剂是KMnO4

(2)一定量的铜片与100mL 18mol/L 的浓H2SO4充分反应,如果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2mol电子,由定量关系得:Cu+2H2SO4(浓)CuSO4+SO2 ↑+2H2O,电子转移2mol,就会生成1molSO2 气体,所以生成的SO2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3)将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此过程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2OH-+2H+=2H2O+BaSO4↓Ba2++SO42-+2OH-+Cu2+=Cu(OH)2↓+BaSO4↓反应后所得沉淀包括硫酸钡和氢氧化钡,由守恒关系可知其质量之和为4O5.9g。

点评:此题要熟悉基本的计算关系式,同时要注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方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9分)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L 1.0 mol·L-1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____________g 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_____________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③把①中所得溶液小心地转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④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与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1)将上述步骤的空白处填空;

(2)本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不能重复)               

(3)试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

或“无影响”)

①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就直接用来配溶液,所配得溶液的浓度         

②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得溶液的浓度              

③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所配得溶液的浓度               

正确答案

(1)  5.9 (2分) ;胶头滴管;  100容量瓶;  (2)①③⑤②④ (2分)

(3)无影响;偏低;无影响(其余各1分)

试题分析:(1)100mL 1.0 mol·L-1的NaCl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是0.1L×1.0mol/L×58.5g/mol=5.85g,由于托盘天平的只能读数到0.1g,所以需要称量2.9g氯化钠;定容时需要胶头滴管;配制100ml溶液,则就需要100ml容量瓶。

(2)根据配制原理和要求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⑤②④。

(3)根据c=n/V可知,如果容量瓶洗净后直接配制,则对结果是无影响的;如果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偏多,所以所配得溶液的浓度偏低;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属于正常现象,无影响。

点评:根据cBnB/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V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I.实验室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21.2%的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10H2O晶体           g。

(2)用托盘天平和小烧杯称出碳酸钠晶体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犯了一个错误是       。实际称量的碳酸钠晶体质量为      g。

II. 实验室要配制2.5 mol/L 的稀硫酸溶液90 mL,回答下列问题:

(1)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        mL。

(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缺少的仪器是     

(3)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正确,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E.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

F.容量瓶不干燥

(4)从容量瓶中取该溶液40 mL,与5 mol/L的NaOH溶液         mL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c(Na)=         (忽略溶液混合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正确答案

I.(1)28.6(2分)

(2)砝码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1分) 21.4(1分)

II.(1)13.6(2分)

(2)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2分)

(3)A  B(2分)

(4)40 mL(2分) 2.5 mol/L(2分)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等。

I.(1)50 g质量分数为21.2%的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g×21.2%=10.6g,则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需要Na2CO3·10H2O晶体的质量是0.1mol×286g/mol=28.6g。

(2)根据图示控制,错误是砝码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因此实际固体的质量应该是25-3.6g=21.4g。

II.(1)由于容量瓶的规格没有90ml的,所以应该配制100ml,则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是

(2)配制100ml溶液,则一定需要100 mL容量瓶,以及定容时的胶头滴管。

(3)根据c=n/V可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则浓硫酸的体积偏大,结果偏高;洗涤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溶质增加,浓度偏高;稀释硫酸时,有溶液溅到桌面上,则溶质减少,浓度偏小;没有洗涤稀释硫酸的烧杯和玻璃棒,则溶质减少,浓度偏小;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则容量瓶中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小;容量瓶不干燥,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答案选AB。

(4)40ml溶液中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04L×2.5mol/L=0.1mol,所以能消耗0.2mol氢氧化钠,因此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40ml。反应后钠离子的浓度是=2.5 mol/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8分)

(1)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该X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其摩尔质量为             ;

(2)n g O2中有m个O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              

正确答案

(8分) (1)0.25mol; 32g/mol ;(2) 16m/n

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1)根据可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505×1023÷6.02×1023/mol=0.25mol。又因为n=m/M,所以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8g÷0.25mol=32g/mol。

(2)ng氧气的物质的量是n/32mol,又因为氧气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根据可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以配制250 mL 1mol /L氢氧化钠溶液为例。实验步骤

①计算:需要NaOH固体质量。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___________gNaOH固体,称量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装在________里称,二要迅速。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注入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

④冷却: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⑤移液:将冷却溶液用_____      引流到____________ 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      (高或低)。

⑥洗涤: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____      次,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里。

⑦振荡:手持容量瓶轻轻振荡,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⑧定容:继续加蒸馏水至距刻度线_____     处,然后,改用____   滴加蒸馏水正好至刻度线。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          (高或低),应该              

⑨摇匀:盖好玻璃塞,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均匀。

正确答案

10.0;小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偏低;   2-3次;1-2cm ;胶头滴管;低;重新配制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250 mL 1mol /L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0.25mol×1mol/L=0.25mol,其质量是0.25mol×40g/mol=10.0g;氢氧化钠易吸水,所以称量时应该放在小烧杯中称量;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需要玻璃棒引流;如果溶液损失,则溶质就减少,因此浓度就偏低;烧杯和玻璃棒都需要洗涤2~3次,关键时洗涤液要注入容量瓶中;当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时,应该用胶头滴管定容;如果加水超过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就偏低,此时只能是重新配制。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