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2CO2(g)+6H2(g)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2AB3(g)”的ΔH>0

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D根据图④,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

B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增大氮气浓度可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将AlCl3溶液和NaAlO2溶液分别蒸干后灼烧,所得固体产物均为Al2O3

DBaSO4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4和Al2(SO4)3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

B水解反应NH4+H2O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D对于反应2H2O2===2H2O+O2↑,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正确答案

A,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B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正确答案

A,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图表示反应,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第6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X的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和v将以同样倍数减小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1)==Mg(1)+Cl2(g)的△H>0,△S>0

B水解反应NH4++H2O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D对于反应2H2O2==2H2O+O2↑,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正确答案

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将CoCl2溶解于盐酸中可以形成CoCl42-,在溶液中存在下面的化学平衡:

Co2++4Cl-CoCl42-;△H>0

粉红色蓝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将盛有CoCl2和盐酸混合液的试管置于热水中,试管内溶液为红色

D增大Cl-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Cl-浓度都减小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图是778K时氮气与氢气合成氨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B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

D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S、△H都变大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 ]

A图①表示25℃时,用0.1mol·L-1盐酸滴定20mL0.1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Δ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mL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mol·L-1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Δ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平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