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 共881题
国家航天局曾利用教练机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训练时,教练机从地面以一定的倾角爬升到8000米高空,然后以20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飞机到达最高点后立即掉头,仍以加速度g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为了飞机安全,向下加速运动的最低点不能低于2000米.求: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
正确答案
上升时间t1==
s=20s
上升的高度h1==2000m
加速下降的高度h2=8000+2000-2000m=8000m
由h2=ht22得,t2=40s
则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为t=t1+t2=60s.
答: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为60s.
甲车在前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9m/s的速度行驶.当两车相距32m时,甲车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1m/s2.问
(1)两车间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2)经多少时间乙车可追上甲车?
正确答案
(1)两车距离最大时乙车的速度与甲车的速度相等,设此时甲车的速度为:v甲,即:
v甲=v乙
因为甲车做匀变速运动,则:
v甲=v甲0+at1
得:t1==
s=6s
乙车前进的距离为:
x乙=v乙t1=9×6m=54m
甲车前进的距离为:
x甲=•t=
×6m=72m
所以两车的最大距离为:
△xm=L+x甲-x乙=32+72-54=50m
得:△xm=50m
(2)设经过时间t追上.依题意:
v甲t-at2+L=v乙t
15t-+32=9t
得t=16s和t=-4s(舍去)
甲车刹车的时间:t ′==15s
显然,甲车停止后乙再追上甲.
甲车刹车的位移:
x甲==
m=112.5m
乙车的总位移:
x乙=x甲+32=144.5m
t==
s=16.06s
答:(1)两车间相遇前的最大距离为50m.
(2)经16.06s乙车追上甲车.
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s(m)处有一自行车以4m/s的速度作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作加速度为6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若要汽车不撞上自行车,则s至少应为______ m.
正确答案
当两车速度时,经历的时间为t==
s=1s.
这段时间内的汽车的位移x1=v1t+at2=10m-
×6×1m=7m.
自行车的位移x2=v2t=4m.
恰好不相撞时,有:x1=x2+s
解得s=3m.
故答案为:3m.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v1=2.0m/s向右运行,现将一小物体(可视为质点)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若A端与B端的距离l=4.0m,g取10m/s2,求:
(1)物体运动到B端时的速度;
(2)物体由A运动到B的时间;
(3)若传送带以速度v2=6m/s向右运行,物体由A运动到B的时间。
正确答案
解:(1)小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
①
②
又 ③
由①②③式得 ④
假设小物体能够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v1=2.0m/s,
则小物块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有
⑤
⑥
因为,所以小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物体到达B端时的速度为2.0m/s。
(2)小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有
⑦
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通过的距离为 ⑧
运动时间为 ⑨
所以小物体由A到B的时间 ⑩
(3)若传送带以速度v2=6m/s向右运行,假设小物体能够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
则对于小物块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有
因为,所以小物体由A到B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小物体由A到B的时间为,则有
。
一些同学乘坐高速列车外出旅游,当火车在一段平直轨道上匀加速行驶时,一同学提议说:“我们能否用身边的器材测出火车的加速度?”许多同学参与了测量工作,测量过程如下:他们一边看着窗外每隔100m的路标,一边用手表记录着时间,他们观测到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二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5s,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三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9s,请你根据他们的测量情况,则
(1)火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2)他们到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研究火车从经过第一根路标到经过第二根路标的过程,位移x1=100m,时间t1=5s,
则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1=
同理,研究火车从经过第二根路标到经过第三根路标的过程,位移x2=100m,时间t2=4s,
则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
则火车的加速度为:a=
代入解得:a=1.11m/s2
(2)由运动学公式得,火车经过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大小v3=v2+a=27.2m/s
故答案为:(1)1.11m/s2;(2)27.2m/s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