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醇脱水反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组成不同.下表是常压、某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分别以等量乙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脱水实验获得的数据,每次实验反应时间均相同.

已知:乙醇和乙醚(CH3CH2OCH2CH3)的沸点分别为78.4℃和34.5℃.试分析:

(1)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反应是______(填“放热”、“吸热”)反应,若增大压强,平衡______(选填“正向”、“逆向”、“不”)移动;

(2)已知:150℃时,1mol乙醇蒸汽脱水转变为1mol乙烯,反应热的数值为46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乙醇脱水制乙醚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当乙醇起始浓度相同时,平衡常数K值越大,表明______(填序号);

a.乙醇的转化率越高 b.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c.达到平衡时乙醇的浓度越大 d.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150℃时乙醇催化脱水制取的乙醚产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125℃时;为了又快又多地得到产品,乙醇制乙醚合适的反应温度区域是______

正确答案

吸热

逆向

C2H5OH(g)→C2H4(g)+H2O(g)△H=+46KJ/mol

K=

a、b

大于

150~175℃

解析

解:(1)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故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答案为:吸热;逆向;

(2)1mol乙醇蒸汽脱水转变为1mol乙烯,反应热的数值为46KJ,故答案为:C2H5OH(g)→C2H4(g)+H2O(g)△H=+46KJ/mol;

(3)反应方程式为2C2H5OHC2H5OC2H5+H2O,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K=,K值越大,表示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程度越大,乙醇的转化率越高,反应进行得越完全,故答案为:K=; a、b;

(4)乙醚产量应同时考虑乙醇的转化率和乙醚的含量.由表知,150℃时乙醇催化脱水制取的乙醚产量大于125℃时,乙醇制乙醚合适的反应温度区域是 150~175℃,

故答案为:大于;150~175℃.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2秋•湖北校级期中)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X(g)+Y(g)⇌2W(g)的反应,当充入1mol X和1mol Y,经20s达到平衡时生成了0.4mol 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升高温度,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该反应△H<0

B以Y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s)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1 mol X,则X和Y的转化率均提高

D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W的体积分数减小,反应逆向进行,所以逆反应方向是吸热的,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W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0.01mol/(L•s),所以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0.005 mol/(L•s),故B错误;

C、增加X的量,则X的转化率会减小,Y的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

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减小的方向进行,即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为(  )

A合成氨工业与接触法制硫酸中的SO2的催化氧化过程中都采用了高压的生产条件

B结构陶瓷碳化硼(B4C3)常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原子晶体

C光缆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单质硅

D氟利昂和NOx都能破坏臭氧层,从而导致“温室效应”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工业生产硫酸时,用的是常压条件,因为在常压下化学反应的产率很高,无需高压条件,故A错误;

B、碳化硼(B4C3)陶瓷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是由原子构成的属于原子晶体,故B正确;

C、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硅常用作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故C错误;

D、氟利昂会引起温室效应,氮的氧化物是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s)⇌Y(s)+2Z(g)△H>0,反应达到平很后测得气体压强为akPa.

(1)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常数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将______

(2)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体积至原来的,则压缩后达到的新平衡的时间内,气体压强(p)变化范围为______

(3)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Y的物质的量,平衡将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4)若其他条件不变,扩大容器的容积,则达到新平衡时,与原平衡相比,下列物理量增大的是______

A.m(X)  B.n(Y)  C.n(Z)  D.c(Z)

正确答案

增大

不变

0<P<3a

BC

解析

解:(1)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进行,则平衡常数将增大,X、Y为固体,Z为气体,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受温度的影响,故答案为:增大;不变;

(2)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逆向进行,所以压强范围是0<P<3a,故答案为:0<P<3a;

(3)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Y是固体,增大Y的物质的量,平衡将不移动,故答案为:不;

(4)扩大容器的容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产物的物质的量均增加,故答案为: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能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为:①HUr(尿酸)+H2O⇌Ur-(尿酸根离子)+H3O+;②Ur-(aq)+Na+ (aq)⇌NaUr(s).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H<0

B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反应的△H>0

D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由题目信息可知,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能诱发关节疼痛,说明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尿酸钠的形成,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进行,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故反应②是放热反应,即△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平衡体系中,降温、加压都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A2HI(g)⇌H2(g)+I2(g)△H<0

BN2(g)+3H2(g)⇌2NH3(g)△H<0

CC(s)+H20(g)⇌C0(g)+H2(g)△H>0

D2S03⇌2S0(g)+02(g)△H>0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降低温度,平衡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那么降温、加压都使平衡向右移动必须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对照选项只有B符合,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对于反应N2+3H2    2NH3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A--F各项措施中,(1)能使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2)能使逆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

A.增加N2和H2的浓度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加入(正)催化剂   E.增加NH3的浓度   F.减少NH3的浓度.

正确答案

解:(1)对于反应N2+3H2    2NH3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加反应物浓度,加入催化剂均能使正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ABCD;

(2)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加氨气的浓度,加入催化剂均能使逆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BCDE.

解析

解:(1)对于反应N2+3H2    2NH3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加反应物浓度,加入催化剂均能使正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ABCD;

(2)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加氨气的浓度,加入催化剂均能使逆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BCDE.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2年冬季,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其中NOx、CO、SO2是主要污染性气体.

I.汽车内燃机工作时,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气体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知:每生成30gNO气体吸收90.4KJ热量.

(1)试写出内燃机工作时生成N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利用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气体转化成无毒气体,相关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一定温度下,10L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表

①根据上表数据计算0~4s间用NO表示的平均速率υ(NO)=______;达到化学平衡时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是否相等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在5~6s时,若K增大,5s后正反应速率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③在5~6s时,若K不变,以上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B.缩小容器的体积C.降低CO2浓度    D.升高温度

Ⅱ为探究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里是否有SO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绝热环境下进行了定量实验探究.探究实验的相关数据如表

(3)对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等质量的硫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的SO3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SO3______(填“多”或“少”),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字母)

A.纯氧中氧气浓度高,有利于化学平衡2SO2(g)+O2(g)═2SO3(g)△H=Q kJ•mol-1向右移动

B.化学反应2SO2(g)+O2(g)═2SO3(g)△H=Q kJ•mol-1中的Q<0

C.纯氧中氧气浓度高,单位时间内发热量大,致使反应体系的温度较高,不利于化学平衡2SO2(g)+O2(g)═2SO3(g)△H=Q kJ•mol-1向右移动

D.3g硫在纯氧中燃烧比3g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不利于化学平衡2SO2(g)+O2(g)═2SO3(g)△H=Q kJ•mol-1向右移动.

正确答案

解:(1)每生成30gNO气体吸收90.4KJ热量,即每生成=1mol吸收90.4KJ热量,则内燃机工作时生成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H=+180.8kJ•mol-1

故答案为:N2(g)+O2(g)=2NO(g)△H=+180.8kJ•mol-1

(2)①v(NO)===0.0225mol•L-1•s-1

α(CO)==25%,α(NO)==90%,所以二者转化率不相等;

故答案为:0.0225mol•L-1•s-1;不相等;

②2NO+2CO⇌N2+2CO2,为放热反应,在5~6s时,若K增大,则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③从表中5~6s时CO和NO减少的物质的量都是0.008mol,N2的物质的量增加0.004mol,可知平衡向正方向移动,2NO(g)+2CO(g)⇌N2(g)+2CO2(g)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正方向为放热反应,所以缩小容器的体积(加压),降低温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BC;

(3)对比表中给出的数据可知3g硫在纯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三氧化硫少,说明2SO2(g)+O2⇌2SO3(g)向逆方向移动,

A.纯氧中氧气浓度高,有利于化学平衡2SO2(g)+O2⇌2SO3(g)△H=Q kJ•mol-1向右移动,则生成三氧化硫应该增多,所以A错误;

B.化学反应2SO2(g)+O2⇌2SO3(g)△H=Q kJ•mol-1中的Q<0,纯氧中氧气浓度高,单位时间内发热量大,致使反应体系的温度较高,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故B正确;

C.纯氧中氧气浓度高,单位时间内发热量大,致使反应体系的温度较高,2SO2(g)+O2⇌2SO3(g)△H=Q kJ•mol-1向左移动,所以生成的三氧化硫减少,故C正确;

D.3g硫在纯氧中燃烧比3g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少;BC.

解析

解:(1)每生成30gNO气体吸收90.4KJ热量,即每生成=1mol吸收90.4KJ热量,则内燃机工作时生成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H=+180.8kJ•mol-1

故答案为:N2(g)+O2(g)=2NO(g)△H=+180.8kJ•mol-1

(2)①v(NO)===0.0225mol•L-1•s-1

α(CO)==25%,α(NO)==90%,所以二者转化率不相等;

故答案为:0.0225mol•L-1•s-1;不相等;

②2NO+2CO⇌N2+2CO2,为放热反应,在5~6s时,若K增大,则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③从表中5~6s时CO和NO减少的物质的量都是0.008mol,N2的物质的量增加0.004mol,可知平衡向正方向移动,2NO(g)+2CO(g)⇌N2(g)+2CO2(g)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正方向为放热反应,所以缩小容器的体积(加压),降低温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BC;

(3)对比表中给出的数据可知3g硫在纯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三氧化硫少,说明2SO2(g)+O2⇌2SO3(g)向逆方向移动,

A.纯氧中氧气浓度高,有利于化学平衡2SO2(g)+O2⇌2SO3(g)△H=Q kJ•mol-1向右移动,则生成三氧化硫应该增多,所以A错误;

B.化学反应2SO2(g)+O2⇌2SO3(g)△H=Q kJ•mol-1中的Q<0,纯氧中氧气浓度高,单位时间内发热量大,致使反应体系的温度较高,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故B正确;

C.纯氧中氧气浓度高,单位时间内发热量大,致使反应体系的温度较高,2SO2(g)+O2⇌2SO3(g)△H=Q kJ•mol-1向左移动,所以生成的三氧化硫减少,故C正确;

D.3g硫在纯氧中燃烧比3g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少;B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沸点约77℃.其水解反应方程式为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酸和碱均可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某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催化乙酸乙酯水解进行了探究.

实验步骤:

向试管中加入8mLNaOH溶液,再加入2mL乙酸乙酯,用直尺量出乙酸乙酯的高度.再把试管放入70℃的水浴中,每隔1min将其取出,振荡,静置,立即测量并记录剩余酯层的高度.再迅速放回水浴中继续加热,如此反复进行.改变NaOH溶液浓度,重复实验.

数据记录:

乙酸乙酯水解后剩余的高度/min

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上述对比实验时,每组实验都必须控制不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数据,得到乙酸乙酯水解速率的结论是:

①NaOH溶液浓度越大,水解速率越____________

(3)结论②的理论解释是______

(4)欲使乙酸乙酯完全水解,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5)有同学认为有必要用蒸馏水代替NaOH溶液重复试验,对数据进行修正,主要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要研究氢氧化钠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控制的量是NaOH溶液的体积乙酸乙酯的用量以及反应温度,

故答案为:NaOH溶液的体积乙酸乙酯的用量;反应温度;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NaOH溶液浓度越大,水解速率越快,并且乙酸乙酯水解速率先快后慢,一段时间后停止水解,故答案为:①快;②乙酸乙酯水解速率先快后慢,一段时间后停止水解;

(3)氢氧化钠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浓度大,催化作用效果明显,但是乙酸乙酯水解会生成乙酸和乙醇,而NaOH能与水解产物醋酸发生中和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NaOH浓度逐渐减小直到完全消耗,其催化作用也逐渐减弱直到没有催化作用,故答案为:NaOH能与水解产物醋酸发生中和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NaOH浓度逐渐减小直到完全消耗,其催化作用也逐渐减弱直到没有催化作用;

(4)欲使乙酸乙酯完全水解,可保证催化剂的浓度足够大,即增大NaOH的浓度(或体积),故答案为:增大NaOH的浓度(或体积);

(5)在实验中,乙酸乙酯水解过程中部分挥发,为体现氢氧化钠的催化作用,可以用蒸馏水代替NaOH溶液来对比进行重复试验,对数据进行修正,故答案为:乙酸乙酯水解过程中部分挥发.

解析

解:(1)要研究氢氧化钠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控制的量是NaOH溶液的体积乙酸乙酯的用量以及反应温度,

故答案为:NaOH溶液的体积乙酸乙酯的用量;反应温度;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NaOH溶液浓度越大,水解速率越快,并且乙酸乙酯水解速率先快后慢,一段时间后停止水解,故答案为:①快;②乙酸乙酯水解速率先快后慢,一段时间后停止水解;

(3)氢氧化钠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浓度大,催化作用效果明显,但是乙酸乙酯水解会生成乙酸和乙醇,而NaOH能与水解产物醋酸发生中和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NaOH浓度逐渐减小直到完全消耗,其催化作用也逐渐减弱直到没有催化作用,故答案为:NaOH能与水解产物醋酸发生中和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NaOH浓度逐渐减小直到完全消耗,其催化作用也逐渐减弱直到没有催化作用;

(4)欲使乙酸乙酯完全水解,可保证催化剂的浓度足够大,即增大NaOH的浓度(或体积),故答案为:增大NaOH的浓度(或体积);

(5)在实验中,乙酸乙酯水解过程中部分挥发,为体现氢氧化钠的催化作用,可以用蒸馏水代替NaOH溶液来对比进行重复试验,对数据进行修正,故答案为:乙酸乙酯水解过程中部分挥发.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可逆反应:2HI(g)⇌H2(g)+I2(g);△H>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  )

A减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加入催化剂

D充入H2气体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减小容器的体积,碘蒸气浓度增大,则混合气体颜色加深,故A选;

B.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碘蒸气浓度减小,则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B不选;

C.加入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则碘蒸气浓度不改变,所以混合气体颜色不变,故C不选;

D.充入氢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碘蒸气浓度减小,则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D不选;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