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6•盐城一模)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③而发生肌肉收缩的现象称为反射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结构①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C图中神经元的细胞体均位于结构②处

Da、b依次表示反射弧的效应器和感受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刺激③发生肌肉收缩的现象不能称为反射,因为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

B、兴奋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递的,B正确;

C、图中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神经节中,在结构②外,C错误;

D、神经节存在传入神经上,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据图回答:

(1)若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表示感受器的序号是______,具有分析综合功能的结构序号是______.其中效应器是由______构成的.

(2)当兴奋传至结构2处时,该兴奋部位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主要是______ 离子内流维持的.

(3)兴奋在图2所示结构中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引起该特点的原因是______.在结构6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模式为______

(4)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_____的结合,从而不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正确答案

解:(1)由于④上有神经节,所以④为传入神经、⑤表示感受器,①表示效应器,③表示神经中枢.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的.

(2)当兴奋传至结构②传出神经处时,该兴奋部分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所以膜内为正电位.

(3)图乙所示结构为突触,兴奋在其中传递方向的特点是具有单向性.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到结构⑥上,⑥上发生的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故答案为:

(1)5   3   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钠

(3)单向的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化学信号→电信号    

(4)受体

解析

解:(1)由于④上有神经节,所以④为传入神经、⑤表示感受器,①表示效应器,③表示神经中枢.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的.

(2)当兴奋传至结构②传出神经处时,该兴奋部分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所以膜内为正电位.

(3)图乙所示结构为突触,兴奋在其中传递方向的特点是具有单向性.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到结构⑥上,⑥上发生的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故答案为:

(1)5   3   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钠

(3)单向的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化学信号→电信号    

(4)受体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D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能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正确;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

C、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C错误;

D、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因此,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D正确;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为:从______(兴奋,未兴奋)区域流向______(兴奋,未兴奋)区域.

(2)图2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在传递信号时,实现了电信号→____________的转换和传导.其中的1表示______,1中物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______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作用.

正确答案

由负变为正

未兴奋

兴奋

突触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突触小泡

兴奋或抑制

兴奋

抑制

解析

解:(1)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从未兴奋区域流向兴奋区域,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与细胞内的电流方向一致.

(2)图2表示的结构名称是突触,在传递信号时,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和传导.其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1中物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3)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如果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

(1)由负变为正  未兴奋  兴奋  

(2)突触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突触小泡  兴奋或抑制

(3)兴奋  抑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

Bd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荷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a是传出神经,用电极a刺激神经,能引起骨骼肌收缩,A错误;

B、d是突触,其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由于突触结构,信号不能单向传递,所以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C错误;

D、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负电荷,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不能检测出蛋白质

B用药物阻断蛙屈肌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刺激传出神经,肌肉能收缩

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用澄清的石灰水可准确判断其呼吸方式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蛋白质,因此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能检测出蛋白质,A错误;

B、用药物阻断蛙屈肌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刺激传出神经,兴奋仍可传递到效应器,因此肌肉能收缩,B正确;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产生与否不能判断其呼吸方式,C错误;

D、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很大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A正确;

B、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B正确;

C、图中②是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

D、③处于传出神经上,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观察反射弧模式图,并回答问题:

(1)当A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出去.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式,一是在______上的传导,传导的形式是形成______;二是细胞间兴奋是通过______(填写结构名称)传递的,传递的化学物质是______,它的作用是使另一个神经元______

(2)当病毒侵染了C处神经元,导致细胞坏死,A再受到刺激后,E______(填写结构名称)将无反应,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如图1:当A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出去.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式,一是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传导的形式是形成局部电流,方向是双向;二是细胞间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单向传导的原因是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并作用到后膜,结果它的作用是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如图1:当病毒侵染了C处神经元,导致细胞坏死,A再受到刺激后,兴奋无法传导效应器.

故答案为:

(1)神经纤维 局部电流 双 突触 兴奋或抑制

(2)效应器     病毒侵染了C处神经元,导致细胞坏死

解析

解:(1)如图1:当A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出去.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式,一是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传导的形式是形成局部电流,方向是双向;二是细胞间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单向传导的原因是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并作用到后膜,结果它的作用是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如图1:当病毒侵染了C处神经元,导致细胞坏死,A再受到刺激后,兴奋无法传导效应器.

故答案为:

(1)神经纤维 局部电流 双 突触 兴奋或抑制

(2)效应器     病毒侵染了C处神经元,导致细胞坏死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b处给以适宜刺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

B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

C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

D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b处给以适宜刺激,兴奋可以传至骨骼肌,引起骨骼肌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成为反射,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B错误;

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不能由b传至c,因此c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

D、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b处给以适宜刺激,兴奋可以传至骨骼肌,引起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

,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甲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一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据图回答:

(1)乙图是图甲中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兴奋不能由B到A的原因是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点可产生兴奋.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6)若在如图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检测到的结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突触后膜包括树突膜和细胞体膜.

(2)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递质传递,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根据图丙中突触的结构可知③是神经中枢,若刺激b点,图中a、c、d、e点可产生兴奋.

(4)神经递质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外排或胞吐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去,作用于突触后膜.

(5)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6)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导时,只能从C传递到D.当信号传导到C点时,引起C点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而此时D点仍是外正内负.又因电流左进右出为+,所以此时电流为-.而当信号传递到D点,引起D点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而此时C点已恢复为外正内负,所以此时电流为+.又由于信号在突触处传递时有时间延迟,所以记录仪检测到的信号有间断,因而只有D图正确.

故答案为:

(1)细胞体或树突

(2)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中枢   a、c、e、d 

(4)胞吐

(5)兴奋或抑制

(6)D

解析

解:(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突触后膜包括树突膜和细胞体膜.

(2)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递质传递,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根据图丙中突触的结构可知③是神经中枢,若刺激b点,图中a、c、d、e点可产生兴奋.

(4)神经递质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外排或胞吐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去,作用于突触后膜.

(5)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6)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导时,只能从C传递到D.当信号传导到C点时,引起C点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而此时D点仍是外正内负.又因电流左进右出为+,所以此时电流为-.而当信号传递到D点,引起D点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而此时C点已恢复为外正内负,所以此时电流为+.又由于信号在突触处传递时有时间延迟,所以记录仪检测到的信号有间断,因而只有D图正确.

故答案为:

(1)细胞体或树突

(2)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中枢   a、c、e、d 

(4)胞吐

(5)兴奋或抑制

(6)D

下一知识点 : 通过激素的调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