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共5424题
鸣禽是鸟类中最善于鸣叫的一类.鸣禽的鸣唱是在脑中若干功能区(如图甲中字母所示)的控制下,通过鸣管和鸣肌来完成的.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HVC等功能区是鸣禽鸣唱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该反射的效应器是______.
(2)研究发现雄鸟的HVC区体积明显大于雌鸟.为探究这种差异的原因,研究者进行实验,得到图乙的结果.此实验以______鸟脑为材料,制备装片并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计数神经元的______(结构)来统计HVC区神经元的数量.
(3)进一步研究发现,雄鸟脑中HVC区体积较大与新生神经元所占比例较高有关,而新生神经元数量的雌雄差异与鸟体中激素有关,这类激素最可能是______.为验证这一观点,研究人员做了多组实验,其中一组是选用雌性幼鸟若干只,平均分成两组.在对照组幼鸟皮下植入不含激素的包埋物,实验组的处理是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鸟脑中HVC区______.若______,说明上述观点成立.本实验设置对照组的目的包括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①排除外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排除植入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排除包埋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④排除激素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⑤减小激素测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⑥提供正常激素水平动物的数据作为参照.
正确答案
神经中枢
运动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鸣管和鸣肌
不同日龄、雌性和雄性
胞体
性激素
幼鸟皮下植入等量的含有适量雄性激素的包埋物
新生神经元的数量
实验组鸟脑中新生神经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鸟
②③⑥
解析
解:(1)有图可知HCV在大脑皮层,是反射的神经中枢,该反射式中有多级神经元,其反射的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鸣管和鸣肌.
(2)由右图横轴是日龄,纵轴是HCV神经元的数量可知,此实验以不同日龄、雌性和雄性(不同日龄的雌鸟和雄鸟)鸟脑为材料,通过计数神经元的胞体来统计HVC区神经元的数量.
(3)雌雄鸟激素差异有关,这类激素最可能是性激素(雄性激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该激素,所以在对照组幼鸟皮下植入不含激素的包埋物,实验组的处理是幼鸟皮下植入等量的含有适量雄性激素的包埋物,目的是排除植入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排除包埋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供正常激素水平动物的数据作为参照;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鸟脑中HVC区新生神经元的数量.若实验组鸟脑中新生神经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鸟,说明上述观点成立.
故答案为:
(1)神经中枢 运动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鸣管和鸣肌
(2)不同日龄、雌性和雄性(不同日龄的雌鸟和雄鸟) 胞体(细胞核)
(3)性激素(雄性激素) 幼鸟皮下植入等量的含有适量雄性激素的包埋物
新生神经元的数量 实验组鸟脑中新生神经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鸟 ②③⑥
边哭泣边吞咽时,食物容易掉入气管,其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所以当哭泣时说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气管.
故选:C
如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所画人体反射弧有1、2、3、4、5五个部分组成,其中能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______]______.([]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填结构名称)来传递的,而且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______.
(4)图中能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填标号)
正确答案
解:(1)在反射弧中,可以产生兴奋并且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是神经中枢,图中所示为3脊髓.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适宜刺激以后产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突触的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图中所示结构1表示感受器、2表示传入神经、3表示神经中枢、4表示传出神经、5表示效应器.
故答案为:
(1)3 脊髓
(2)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3)突触 单向
(4)1
解析
解:(1)在反射弧中,可以产生兴奋并且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是神经中枢,图中所示为3脊髓.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适宜刺激以后产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突触的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图中所示结构1表示感受器、2表示传入神经、3表示神经中枢、4表示传出神经、5表示效应器.
故答案为:
(1)3 脊髓
(2)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3)突触 单向
(4)1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画人体反射弧有①、②、③、④、⑤五个部分组成,其中能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______]______;([]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2)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C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填序号);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是______;本图中有______个突触;
(5)⑥、⑦、⑧、⑨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 (填序号).
正确答案
③
神经中枢
外负内正
⑦
单向的
2
⑧
解析
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其中③神经中枢能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3)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右图中C细胞是组织细胞,其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⑦.
(4)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左图中有3个神经细胞,形成2个突触.
(5)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所以其浓度最高的细胞内液,即⑧.
故答案为:
(1)[③]神经中枢
(2)外负内正
(3)⑦
(4)单向的 2
(5)⑧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N是______,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______.
(2)图乙的2表示______,它的形成与______有关,物质3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______.
(3)请在边的方框中用箭头画出乙图的传导方向,______并简述理.乙______.
(4)假如丙图中的Y来自甲图中的A,丙图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作用;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这又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______的控制.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的N是感受器;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膜内电位变化为:负→正;膜外电位变化为:正→负.
(2)图乙中的②表示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形成,里面有③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其释放通过胞吐的形式,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3)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4)由于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能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所以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又由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所以大脑皮层发出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的指令后,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正电位→负电位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兴奋或抑制
(3)←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兴奋 抑制 高级神经中枢
解析
解:(1)图甲中的N是感受器;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膜内电位变化为:负→正;膜外电位变化为:正→负.
(2)图乙中的②表示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形成,里面有③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其释放通过胞吐的形式,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3)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4)由于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能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所以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又由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所以大脑皮层发出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的指令后,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正电位→负电位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兴奋或抑制
(3)←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兴奋 抑制 高级神经中枢
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为______.
(2)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
(3)伤害引起的痛觉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直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点所在神经元胞体在脊髓外判断为传入神经,当兴奋到达b点时,因Na+内流导致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所以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为正电位.
(2)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
(3)机体对水的重吸收是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受下丘脑分泌的垂体储存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调节.
(4)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息通过神经-体液的发送,在大脑皮层小处痛觉,此时,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出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靶器官心脏使其心率加快属于体液调节,全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故答案为:
(1)传入神经 正(正电位)
(2)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
(3)抗利尿激素
(4)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
解:(1)a点所在神经元胞体在脊髓外判断为传入神经,当兴奋到达b点时,因Na+内流导致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所以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为正电位.
(2)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
(3)机体对水的重吸收是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受下丘脑分泌的垂体储存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调节.
(4)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息通过神经-体液的发送,在大脑皮层小处痛觉,此时,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出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靶器官心脏使其心率加快属于体液调节,全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故答案为:
(1)传入神经 正(正电位)
(2)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
(3)抗利尿激素
(4)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在有关本能概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本能的概念,本能是先天性的,不是动物出生后头几天学得的行为,故A错误;
B、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是先天性的,故B正确;
C、有些本能行为要在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时才能形成,例如哺乳动物哺育后代,故C正确;
D、有些本能行为与后天的学习有一定的联系如有的鸟类,在母鸟哺育下长大则鸣叫声较复杂;如果单独饲养,叫声便较为单调,故D正确.
故选:A.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C、婴儿吃奶、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ABC错误,
D、学生听见铃声走进教室上课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为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D.
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故选: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项还是双向?______兴奋在神经元间的突触传导是单向还是双向?______.
正确答案
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突触传导是单向的.
故答案为:
反射 双向 单向
解析
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突触传导是单向的.
故答案为:
反射 双向 单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