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酸梅的色泽是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之一,另外还有形态大小等特征,并且色泽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直接刺激中枢神经,A错误;

B、唾液大量分泌是唾液腺的活动,所以唾液腺是效应器,B正确;

C、感知酸梅,形成条件反射,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C正确;

D、在这一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细胞的参与,兴奋在多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是必然的,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

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

C向日葵花序随阳光而转动

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警觉起来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C、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和向日葵花序随阳光而转动属于应激性,AC错误;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所以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不属于反射,为应激性,B错误;

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警觉起来属于反射,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研究发现,昆虫对某种颜色会表现出趋性,对某种颜色则表现为回避.在温室大棚中,为了减少蚜虫对作物的危害,工作人员在温室内悬挂涂有胶粘剂的黄色硬纸板诱捕蚜虫.黄色是最能吸引蚜虫的颜色吗?某生物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活动,获得如下数据:

不同颜色诱捕蚜虫结果汇总表(单位:只)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该生物小组的实验方案.

第一步  作出假设:______

第二步  选择实验材料:30cm×30cm的黄色、绿色、橙红色、白色、褐色、红色、银灰色卡纸各若干张,胶粘剂,大头针(固定用).

第三步  实验步骤:

______

②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在蚜虫分布较多的空旷草地上______

______

______

第四步  得到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第一步  作出假设:若黄色为最能吸收蚜虫的颜色,则在黄色卡纸上粘附的蚜虫数最多.

第三步  实验步骤:

①将不同颜色的卡纸分别均匀涂上胶粘剂(以便捕获蚜虫);

②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在蚜虫分布较多的空旷草地上,将不同颜色的卡纸随机排列,用大头针固定;

③半天后计数,并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④重复上述步骤两次(汇总表中共3次),并计算平均值.

第四步  得到结论:黄色卡纸上蚜虫最多,说明蚜虫对黄色表现为趋性.

故答案为:

第一步:若黄色为最能吸收蚜虫的颜色,则在黄色卡纸上粘附的蚜虫数最多

第三步:

①将不同颜色的卡纸分别均匀涂上胶粘剂

②将不同颜色的卡纸随机排列,用大头针固定

③半天后计数,并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④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第四步:黄色卡纸上蚜虫最多,说明蚜虫对黄色表现为趋性(或黄色是最能吸引蚜虫的颜色)

解析

解:第一步  作出假设:若黄色为最能吸收蚜虫的颜色,则在黄色卡纸上粘附的蚜虫数最多.

第三步  实验步骤:

①将不同颜色的卡纸分别均匀涂上胶粘剂(以便捕获蚜虫);

②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在蚜虫分布较多的空旷草地上,将不同颜色的卡纸随机排列,用大头针固定;

③半天后计数,并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④重复上述步骤两次(汇总表中共3次),并计算平均值.

第四步  得到结论:黄色卡纸上蚜虫最多,说明蚜虫对黄色表现为趋性.

故答案为:

第一步:若黄色为最能吸收蚜虫的颜色,则在黄色卡纸上粘附的蚜虫数最多

第三步:

①将不同颜色的卡纸分别均匀涂上胶粘剂

②将不同颜色的卡纸随机排列,用大头针固定

③半天后计数,并将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④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第四步:黄色卡纸上蚜虫最多,说明蚜虫对黄色表现为趋性(或黄色是最能吸引蚜虫的颜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条件反射描述正确的是(  )

A条件反射是后天建立的,与非条件反射无关

B把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的过程称为强化

C“望梅止渴”的现象是人类特有的

D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则永远无法消退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条件反射是后天建立的,与非条件反射有关,A错误;

B、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只反复给予条件刺激,不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经过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效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初建立的条件反射还不巩固,容易消退.为使条件反射巩固下来,就需要不断地强化,B正确;

C、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人和动物共有的生理活动,所以“望梅止渴”的现象是动物也有,C错误;

D、条件反射建立后,还需要不断强化,否则就会逐渐消退,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寓言中有“火中取栗”的故事:猫从火中取板栗时,因火烧爪而快速缩回,虽然板栗拿着了,但爪子还是被烧了,偷到的板栗却给猴子吃了.假设左图为“火中取栗”的反射弧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假设E是猫爪中的感受器,写出猫“火中取栗”时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用字母与箭头表示)______

(2)据图可判断E是感受器,判断依据是______

(3)反射包括两种类型.猫“火中取栗”的缩爪反射为______,人“望梅止渴”的反射为______

(4)如果在研究该反射弧的实验中,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现给你剪刀和电刺激工具,请写出用电刺激的方法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的做法和推断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神经冲动只能从感受器传导到效应器,由于假设E是猫爪中的感受器,则A是效应器.因此,猫在“火中取栗”时,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为E→D→C→B→A.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突触中右边是轴突末梢,左边是胞体,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右侧向左侧传递.因此,从突触的结构分析,E是感受器.

(3)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猫“火中取栗”的缩爪反射不受大脑控制,为非条件反射;人的“望梅止渴”的反射受大脑控制,为条件反射.

(4)将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剪断,用电刺激远离脊髓端,如果有运动反应为传出神经,无反应即为传入神经或将其剪断;电刺激靠近脊髓端,如果有运动反应为传入神经,无反应即为传出神经.

故答案为:

(1)E→D→C→B→A

(2)因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从突触的结构分析,E是感受器

(3)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4)将其剪断,电刺激远离脊髓端,如果有运动反应为传出神经,无反应即为传入神经或将其剪断,电刺激靠近脊髓端,如果有运动反应为传入神经,无反应即为传出神经

解析

解:(1)神经冲动只能从感受器传导到效应器,由于假设E是猫爪中的感受器,则A是效应器.因此,猫在“火中取栗”时,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为E→D→C→B→A.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突触中右边是轴突末梢,左边是胞体,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右侧向左侧传递.因此,从突触的结构分析,E是感受器.

(3)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猫“火中取栗”的缩爪反射不受大脑控制,为非条件反射;人的“望梅止渴”的反射受大脑控制,为条件反射.

(4)将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剪断,用电刺激远离脊髓端,如果有运动反应为传出神经,无反应即为传入神经或将其剪断;电刺激靠近脊髓端,如果有运动反应为传入神经,无反应即为传出神经.

故答案为:

(1)E→D→C→B→A

(2)因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从突触的结构分析,E是感受器

(3)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4)将其剪断,电刺激远离脊髓端,如果有运动反应为传出神经,无反应即为传入神经或将其剪断,电刺激靠近脊髓端,如果有运动反应为传入神经,无反应即为传出神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乙两只狗受到灯光刺激后,虽然都没有看到或吃到食物,但经观察发现甲狗有唾液流出,乙狗没有,这一实验说明(  )

A灯光对甲狗来说为无关剌激

B灯光对乙狗来说为非条件刺激

C灯光对甲狗来说为条件刺激

D灯光对乙狗来说为条件刺激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在条件反射未建立时,灯光对甲乙两只狗分泌唾液来说,均是无关刺激.而现在发现,甲乙两狗在灯光刺激下,仅甲狗分泌唾液,乙狗不分泌唾液,说明甲狗已建立条件反射,灯光对甲狗来说已成为条件刺激.灯光对乙狗来说仍是无关刺激.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

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

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

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属于应激性中的感性运动,A错误;

B、草履虫没有反射弧,不能完成反射活动,其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应激性,B错误;

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时对光产生的应激性,C错误;

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需要反射弧的处于,属于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浮出水面的金鱼喂食,如同哺育自己的幼仔,对动物的这一行为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是生物先天具有的本能

B这种行为的产生与雌性激的分泌有关

C这种行为在一段时间后会停止

D这种行为是受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浮出水面的金鱼喂食,属于先天性行为主的育幼行为,是生物先天具有的本能,A正确;

B、这种行为的产生是生物先天具有的本能,与雌性激的分泌无关,B错误;

C、当繁殖时期结束,红雀体内的催乳素水平下降,育幼行为随之消失.因此,这种行为在一段时间后会停止,C正确;

D、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正处于繁殖时期.在大脑、下丘脑的作用下,垂体分泌的催乳素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哺育后代的本能仍然存在,所以会把浮出水面的金鱼当作自己的后代喂养.因此这种行为是受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B反射弧的效应器由肌肉或腺体组成

C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A错误;

B、反射弧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B错误;

C、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错误;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反射弧组成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反射弧的结构,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人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时,手会不由自主地缩回.

①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______上的受体结合,使之兴奋.

②由于兴奋的传递速度比兴奋的传导速度慢,据此解释该人先缩手后感觉到烫的原因:______

(2)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X点和Y点各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次数分别为______次和______次.

正确答案

解:(1)①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之兴奋.

②缩手反射经过的神经元少,而产生烫觉经过的神经元多,兴奋传导的时间长,因此该人先缩手后感觉到烫.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给X点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兴奋不会传递到电流计,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可以双向传导,给Y点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兴奋向两侧传导,先到达右电极,后到达左电极,所以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故答案为:

(1)①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②缩手反射经过的神经元少,而产生烫觉经过的神经元多,兴奋传导的时间长

(2)0    2

解析

解:(1)①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之兴奋.

②缩手反射经过的神经元少,而产生烫觉经过的神经元多,兴奋传导的时间长,因此该人先缩手后感觉到烫.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给X点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兴奋不会传递到电流计,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可以双向传导,给Y点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兴奋向两侧传导,先到达右电极,后到达左电极,所以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故答案为:

(1)①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②缩手反射经过的神经元少,而产生烫觉经过的神经元多,兴奋传导的时间长

(2)0    2

下一知识点 : 通过激素的调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