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共5424题
如图所示是有关脊蛙反射的实验.
(1)若将能引起脊蛙搔扒反射的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背部皮肤,将引起______活动,若贴在足趾皮肤上,则将引起______活动.
(2)暴露出脊蛙支配后肢的脊神经根,给予适当的剌激,按下列甲、乙、丙三个示意图作答.
A.甲图:剌激后根,引起______剌激前根,引起______.
B.乙图:剌激〔a〕,引起______,剌激〔b〕,______.
C.丙图:剌激〔c〕,______,剌激〔d〕,______.
正确答案
搔扒反射
曲腿反射
左右侧后肢活动
左侧后肢活动
右侧后肢活动
不出现活动
不出现活动
右侧后肢出现活动
解析
解:(1)将能引起脊蛙搔扒反射的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背部皮肤,符合搔扒反射的条件,会发生搔扒反射;若只刺激足趾皮肤,则只能引起曲腿反射.
(2)A、分析甲图可知,刺激后根(传入神经)可以使兴奋传达到两侧效应器(左右侧后肢),刺激前根(传出神经)兴奋可到达左侧效应器.
B、分析乙图可知,刺激a兴奋可以传向左右两侧,但是左侧传出神经被剪断无法传到左侧效应器,所以只能引起右侧后肢活动;刺激b兴奋不能传出,所以不会出现活动.
C、分析丙图可知,刺激c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所以不能引起活动;刺激d兴奋只能传到右侧效应器,所以只能引起右侧后肢出现活动.
故答案为:(1)搔扒反射 曲腿反射
(2)A.左右侧后肢活动 左侧后肢活动
B.右侧后肢活动 不出现活动
C.不出现活动 右侧后肢出现活动.
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故选:A.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离开反射弧,反射活动不能完成,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B正确;
C、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功能完整性和具有适宜的刺激,C错误;
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属于生理活动,反射弧是完成该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二者含义不同,D错误.
故选:B.
利用一只青蛙(或蟾蜍)先后进行下列四项实验观察:
A.观察心房、心室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B.观察肠系膜血管的血液流动
C.分析骨的物理特性
D.观察脊蛙反射
请回答:
(1)为使动物处于最佳生理状况下进行实验观察,请安排一个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利用上述各项的英文字母依次排列表示:______.
(2)进行A项实验时,必须先破坏______.
(3)在B项实验中,如何根据血流特点判断是毛细血管?______.
(4)D项实验中,将浸有0.1%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始终未能观察到搔扒反射,其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D→B→A→C
脑和脊髓
血流较慢,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硫酸溶液浓度太低
解析
解:(1)使动物处于最佳生理状态下进行试验,首先观察脊蛙反射,然后解剖观察肠系膜血管的血液流动,观察心房心室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由于分析骨的物理特性需要将骨取出,所以最后分析骨的物理特性.
(2)观察心房、心室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需要排除大脑的控制作用,所以需要首先破坏脑和脊髓.
(3)毛细血管最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较慢.
(4)反射的产生除了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以外,还需要有适宜的刺激才可以产生兴奋,将浸有0.1%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始终未能观察到搔扒反射,可能是因为硫酸浓度太低,刺激不合适没有产生兴奋造成的.
故答案为:
(1)D→B→A→C
(2)脑和脊髓
(3)血流较慢,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4)硫酸溶液浓度太低
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发生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发生反射时感受器必须有一定强度的刺激,A错误;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错误;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正确;
D、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C.
下列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沾有0.5%盐酸的小纸片贴在蛙腹部的皮肤上,蛙的四肢出现收缩,属于脊髓中枢控制的搔扒反射,没有大脑参与,A正确;
B、葵花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向着太阳转属于向光性,B错误;
C、衣藻由光线弱的地方游向光线强的地方,属于应激性,没有神经调节活动,C错误;
D、狗在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完成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动作,属于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A.
“胃肠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发热等.
(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生理过程属于______(“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盐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从而使得______产生渴觉.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_____(“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______,此时病人会感到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______.如果发热持续38.5℃以上,通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增加______来使体温恢复正常.
(3)机体感染柯萨奇病毒后,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分泌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生理过程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条件反射;渴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是人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都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此时病人会感到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如果发热持续38.5℃以上,通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增加散热来使体温恢复正常.
(3)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分泌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胞吐.
故答案为:
(1)非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
(2)非特异性免疫 增加 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散热
(3)胞吐
解析
解:(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生理过程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条件反射;渴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是人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都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此时病人会感到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如果发热持续38.5℃以上,通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增加散热来使体温恢复正常.
(3)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分泌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胞吐.
故答案为:
(1)非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
(2)非特异性免疫 增加 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散热
(3)胞吐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故选:A.
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观测,至2012年11月底,已有2万多只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飞抵昆明.随着滇池水体质量改善,市民爱鸥护鸥意识增强,“人鸥和谐”已成昆明一道亮丽景观.
材料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请回答:
(1)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看,材料一中红嘴鸥的迁徙行为,属于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决定的.
(2)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______行为.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______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看,材料一中红嘴鸥的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这属于先天性行为.“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故答案为:
(1)先天性 遗传物质
(2)先天性 后天性(或学习) 适应变化的环境
解析
解:(1)“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看,材料一中红嘴鸥的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这属于先天性行为.“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故答案为:
(1)先天性 遗传物质
(2)先天性 后天性(或学习) 适应变化的环境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完成该方式的结构基础是______,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方向是______.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以神经递质的方式进行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故答案为:
反射 反射弧 双向的 单向的
解析
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以神经递质的方式进行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故答案为:
反射 反射弧 双向的 单向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