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表形态的变化
- 共207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斜,B为________斜。
(2)A、B两处中_________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_________;
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_________。
(4)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___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5)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不定选)
[ ]
A、黄土土质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C、内力作用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
正确答案
(1)褶皱;背;向
(2)A
(3)①;②;②;③
(4)增加;滑坡和泥石流
(5)ABD
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图中河流A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可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变得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
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
(3)上游大坝枯水期拦蓄水源,使下游河水减少;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频率增加,降水季
节变化加大;河流两岸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等(任答两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A为_________,B为_________。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_________(流水、风力)的_________(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_和_______;③处可能会形成________岩,它是已生成的岩石在__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的。
(4)若要开采石矿,建采石场宜选择A处还是B处?_______处,若④⑤是同一成因类型的岩石,要开采花岗岩作为装饰材料,宜选择④处还是⑤处?_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
(5)A、B两处中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______处;A、B两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_____处。
(6)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地理事物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______。
A.风蚀蘑菇B.长江三峡C.渭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正确答案
(1)背斜;向斜
(2)流水;侵蚀
(3)①;②;变质;温度和压强发生变化
(4)A;⑤;侵入岩
(5)B;A
(6)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同一水平面岩层中间老两边新即可判断为背斜
(7)C
读地层剖面图,回答问题:
(1) 从地质构造上看,A处为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
(2) A处形成山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B两种构造中,有可能储存石油的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背斜;向斜;断层(地堑)
(2)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破坏,形成谷地
(3) A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点1和地点3处的岩石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岩,该岩石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是:①含有
________;②具有________构造。
(2)地点3处的岩层和地点1处相比,出现缺失现象,其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则可能是该处在地质时
期发生了垂直运动中的上升运动,使该处受到外力作用中的_________作用所致;或是地点3处在某地质
时期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中的_________作用。
(3)地点2处的岩石,A属于_______型岩浆岩,B属于_______型岩浆岩,B岩体附近可能形成_________
岩。
(4)地点2处的岩浆活动发生在地点1和3处岩层形成的时代之______(填“前”或“后”)。
正确答案
(1)沉积;化石;层理
(2)侵蚀;堆积
(3)喷出;侵入;变质
(4)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谷地(鞍部);山地;背斜;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的地质构造顶部地层缺失的原因是: 。
(2)据探测该区域埋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适宜开采的地点可能有 、 等地。
(3)图中A、B、C三地中,渔业资源丰富的是 。其中又以温带海区的 交汇处
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渔业资源更为丰富。
(4)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箭头D表示的环节是 。
(5)若全球变暖,海平面将 ,其原因有二:
一是 ; 二是 。
正确答案
(1)背斜顶部易受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谷地
(2)甲 A
(3)A 寒暖流
(4)海陆间大循环 海水蒸发
(5)上升 海水体积膨胀 极冰融化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1: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材料2:
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材料1图中板块a是_______板块和材料2图中_______(A或B)处的板块一致。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主要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________(岩石)。
(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________。(填字母)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A.板块碰撞B.冰川作用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
(6)根据材料1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印度洋;B
(2)流水侵蚀作用;水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资源等
(3)沉积岩
(4)A
(5)B
(6)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的大石围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为了揭开其神秘面纱,中外科考队于2010年10月15日开始对它进行科考活动。
材料二:重庆地形图和2005年酸雨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统计数据。
(1)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调查发现地下河为天坑"之母",天坑主要是地下水对_____(岩石名称)的溶蚀作用造成的。
(2)图2为乐业地区的各月平均降水量与气温图,请判断其气候类型:________。
(3)请根据图2,你认为科考队对天坑底部地下暗河进行考察的时机选择是否合理并予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从农业区位条件看,图示喀斯特地貌地区对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图5可知重庆地区酸雨的季节分配特征是:全年发生强酸性降水(pH<4.5)的频率____(填"大于"或"小于")弱酸性降水(4.5≤pH<5.6);强酸性降水在____季出现频率较高;从2005年重庆地区降水的pH值统计分析看,重庆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
(6)酸雨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特征具有强烈的地理性。重庆地区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是由________特点和________分布特点决定的;重庆地区酸雨的时间分配特征主要是由_______的季节变化决定的。
正确答案
(1)石灰岩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合理。因为10月份以后降水较少,地下河流补给也较少,河流流量少,河水较浅,流速较慢,适合考察。
(4)土层薄、肥力低;多山地、丘陵,地表坡度大,水土易流失;岩层渗水性强,水分不易存储。(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5)大于;秋冬;西南和东南部较重,东北部较轻
(6)地形;经济活动;降水(量)
利用模拟土坡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实验,以证明流水的侵蚀和沉积地形的形成及沉积物分布的特征。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实验用材:
水、水桶(水管或小型水泵)、颗粒大小不等的砂土
实验步骤:
1、将砂土铺在土坡上,在土坡上方用水流浇注;2、沿某方向浇注水流,观察坡面地形的变化;3、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水流,观察坡面地形的变化;4、观察并记录坡脚平地上的沉积物分布的特征及沉积地形的形成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沿某一方向不断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地形,且沟谷不断加深;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水流则沟壑纵横,坡面破碎。在坡脚平地上沿水流方向可形成冲积扇地形或冲积扇平原;沉积物沿水流方向,颗粒由大到水按顺序分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