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共2383题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故A错误;
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体,故B正确;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繁殖的基本单位,故C正确;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动态也是种群特有的特征,故D正确.
故选A.
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碗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频率为()n,AA和aa的频率均为(
)[1-(
)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该种群没有发生隔离,故①错误;
②该种群中没有产生新基因,因此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故②错误;
③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可见没有发生自然选择,故③错误;
④连续n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一(1/2)n],可见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故④正确;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没有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故⑤正确.
故选:D.
下列相关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菌素不会使“耐药性”病菌发生定向变异,而是对不定向的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错误;
D、若环境优良则种群数量长期处于稳定,说明该种群所处的生态系统达到平衡,但不能说明种群基因频率不变,D错误.
故选:B.
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肯定经过生殖隔离,B错误;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正确.
故选:B.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A错误;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B正确;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故选:B.
一般来说,突变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______(判断对错)
正确答案
解: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因此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
对
解析
解: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因此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
对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主要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新的物种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B错误;
C、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也会发生进化,因为变异是客观存在的,环境会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从而使基因频率改变,C错误;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学说,描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只是青霉素对其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
B、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正确;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正确;
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A.
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被一条河流分成了2个种群.南北岸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下列说法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对不定向的基因突变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A错误;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
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进而使两个种群的松鼠的形态和体色出现差异,C正确;
D、由于河流的存在,使南北两岸的松鼠由于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进而导致基因库的差异加大,D正确.
故选:A.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如AA和Aa的适应性相同,Aa和aa的适应性不同,B正确;
C、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不变,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D错误.
故选:D.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A正确;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C错误;
D、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C.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突变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基因重组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
D、染色体变异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C.
有关生物进化及新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与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一致,B错误;
C、自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
D、自然选择通过对个体的选择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AD.
卫生部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每年约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的细菌出现耐药性,如果被这样的细菌感染,则会因其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抗生素的使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不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A错误;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B错误;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但没有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C错误;
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实质是抗生素对细菌选择的结果,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D正确.
故选: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丰富、完善和发展.如图示意现代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是______.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中,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的是[C]______;为自然选择的实施“提供动力”的是[D]______.
(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B]是______;“基因频率的变化”到“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环节[E]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向着复杂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生存斗争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
(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故答案为:
(1)进化向着复杂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2)可遗传变异 生存斗争
(3)突变和选择 隔离(生殖隔离)
解析
解:(1)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向着复杂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生存斗争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
(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故答案为:
(1)进化向着复杂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2)可遗传变异 生存斗争
(3)突变和选择 隔离(生殖隔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