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已知某哺乳动物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
(1)如果想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下列各杂交组合中,能满足要求的是______.
①aayy×AAYY ②AAYy×aayy ③AaYY×aaYy ④AAYy×aaYy
(2)如果一只黄色个体与一只白色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则父本、母本、子代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3)如果一只表现型为黄色棒状尾和一只白色棒状尾的亲本杂交,Fl表现型雄性黄色棒状、
黄色正常、
白色棒状、
白色正常;雌性
白色棒状、
白色正常,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雌性:______;雄性:______.
(4)如果该动物的某基因结构中一对脱氧核苷酸发生改变,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并未改变,其可能的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①aayy×AAYY杂交,子代AaYy,雄性表现为棒状尾黄色毛,雌性表现为棒状尾白毛,可以判断;②AAYy×aayy杂交,子代AaYy和Aayy,雄性为棒状尾黄色毛和棒状尾白毛,雌性棒状尾白毛,不可以判断;③AaYY×aayy杂交,后代AaYy和aaYy,雄性棒状尾黄色毛和正常尾黄色毛,雌性棒状尾白色毛和正常尾白色毛,可以判断;④AAYy×aaYy杂交,子代是AaY_和Aayy,雄性表现棒状尾黄色毛和棒状尾白色毛,雌性表现为棒状尾白色毛,不可以判断.
(2)根据“生出一个白色雄性个体”可推出该个体基因型为yy,因此要求母本和父本都应有y基因.因雌性个体无论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故可知黄色个体一定为父本,且基因组成为Yy;母本的基因组成为Yy或yy.
(3)根据子代棒状与正常之比为3:1,可推出亲本基因组成都为Aa;又根据雄性个体中白色:黄色=1:1,因此可以确定亲本基因组合为Yy×yy,因此父本基因型为Yy,则母本为yy,由此可以确定,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依次是YyAa、yyAa.
(4)如果动物某基因结构中一对脱氧核苷酸发生改变,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并未改变,其可能原因:一是突变以后产生的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不同的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二是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序列,不影响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
故答:
(1)①③
(2)Yy Yy或yy yy
(3)yyAa YyAa
(4)①基因突变发生的部位不参与编码蛋白质 ②突变后转录出的mRNA相应位点的密码子和原来的密码子编码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F2,假定所有F2均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并对剩下植株进行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有芒的植株比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分析,两对性状独立遗传,遵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设抗病基因为A,不抗病基因为a;无芒为B,有芒基因为b.则亲本为AABB×aabb,F1为AaBb.F1自交,F2有4种:抗病无芒(A_B_):抗病有芒(A_bb):感病无芒(aaB_):感病有芒(aabb)=9:3:3:1.去除所有有芒个体,剩下抗病无芒(A_B_):感病无芒(aaB_)=9:3=3:1,其中BB占,Bb占
,这些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后代出现有芒的植株比例为
×
=
.
故选:B.
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1)题中所涉及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2)两个番茄亲本杂交,F1中各类型个体数量如上表.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若想对紫茎马铃薯叶个体进行测交,应选择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题中所涉及的两对相对性状能独立遗传,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就紫茎和绿茎这一对性状来看,表中给出的数据:紫茎:绿茎=1:1,说明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就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一对性状看,表中给出的数据:缺刻叶:马铃薯叶=3:1,说明两个亲本的基因都是杂合子(Bb),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3)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有9种基因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基因型为AABb的几率是
=
.若想对紫茎马铃薯叶个体进行测交,应选择隐性个体即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和aaBb
(3)
aabb
安徽师范大学某研究小组对江南山区某植物进行研究发现该植物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其中具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花.(不考虑变异)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AAbb、Aabb、aabb)均表现为白花,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
B、由图可知,只有基因A和基因B时存在,该植株才能合成紫色素,才会表现紫花性状,B正确;
C、AaBb×aabb→AaBb(紫花):Aabb(白花):aaBb(白花):aabb(白花)=1:1:1:1,可见后代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3,C正确;
D、紫色性状的出现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的,D错误.
故选:D.
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一学生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
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
观点三: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a、Bb、Dd来表示相关基因):
(1)以上观点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
(2)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遵循的遗传定律有______.
(3)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即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是______,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4)就现有材料来验证观点二时,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______,如果后代出现圆形叶:条形叶=______,则观点二有可能正确.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中圆形叶×圆形叶→圆形叶:条形叶=13:3,属于自由组合定律中F2代表现型9:3:3:1的变形,所以观点三明显错误.
(2)根据观点一,因为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其表现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其双亲为双杂合个体,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持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即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一定要有三种显性基因,为A__BbDd(或AaB__Dd或AaBbD__),两亲本的表现型是圆形叶,所以基因型应不含三种显性基因,同时保证子代能出现三种显性基因,并且条形叶所占比例为,亲本基因型是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4)在验证植物基因型的实验中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自交.假如亲本基因型是AabbDd、AaBbdd,子代条形叶的基因型就有两种:AABbDd和AaBbDd.AABbDd自交,子代出现条形叶的比例是1××
=
,即子代圆形叶:条形叶=7:9;AaBbDd自交,子代出现条形叶的比例是
×
×
=
,即圆形叶:条形叶=37:27.
故答案为:
(1)观点三
(2)AaBb、AaBb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只答自由组合定律也可)
(3)A__BbDd(或AaB__Dd或AaBbD__)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4)自交 7:9或37:27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为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与______(填序号)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应选择的两亲本为______(填序号).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预期结果为:______.
(3)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______(填序号)作亲本进行杂交,在F2中筛选抗病性状的方法是______.
(4)若③和④杂交所得F1自交,则F1所结种子中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______.
(5)在遗传学实验中,玉米是较好的实验材料,请说明理由:①______;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花粉粒分为长形和圆形、非糯性和糯性,且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为棕色,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所选亲本杂交后要能得到基因型为Dd或Aa的子代,因此可应选择亲本①与②或①与④杂交.
(2)花粉粒分为长形和圆形、非糯性和糯性,且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为棕色,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选亲本杂交后要能得到基因型为AaDd的子代,因此应选择的两亲本为②和④.②(AAttDD)和④(aattdd)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ttDd,能产生四种类型的花粉,其基因型及比例为AtD(蓝色长形):Atd(蓝色圆形):atD(棕色长形):atd(棕色圆形)=1:1:1:1,因此将这些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预期结果为:蓝色长形:蓝色圆形:棕色长形;棕色圆形=1:1:1:1.
(3)要培育糯性抗病(aaT_)优良品种,应选用①(AATTdd)和④(aattdd)作亲本进行杂交;可用于病原体感染法在F2中出筛选抗病性状.
(4)③(AAttdd)和④(aattdd)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ttdd,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其自交所得后代中非糯性(A_ttdd)与糯性(aattdd)的比例为3:1.
(5)玉米适宜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①玉米雌雄同株异花,去雄操作简便;②生长期较短,繁殖速度较快;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产生的后代较多,统计更准确等.
故答案为:
(1)②或④
(2)②和④蓝色长形:蓝色圆形:棕色长形;棕色圆形=1:1:1:1
(3)①和④病原体感染法
(4)3:1
(5)玉米雌雄同株异花,去雄操作简便;生长期较短,繁殖速度较快;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产生的后代较多,统计更准确
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测交是指杂合体与隐性类型(每一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
A、EeFf×EeFf中没有隐性类型的个体,且基因型相同,属于自交,A错误;
B、EeFf×eeFf中没有隐性类型的个体,属于杂交,B错误;
C、eeff×EeFf中一个为杂合体,另一个为隐性类型的个体,属于测交,C正确;
D、eeFf×Eeff中没有隐性类型的个体,属于杂交,D错误.
故选:C.
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该鸟羽毛颜色的形成与相关基因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据力分析可知,雌性黑色鸟的基因型有______种,雄性纯合灰色鸟的基因型是______.若在某特定的环境中,灰色羽毛使鸟利于躲避敌害,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B基因的基因频率产______.
(2)图甲所示个体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会产生______个成熟的生殖细胞,该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应该有______种,如果该个体产生了含有两个B基因的生殖细胞,原因是在减数分裂的______期两务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所致.
(3)这了判断一只黑色雄鸟的基因型,可将它与多只灰色雌鸟杂交.如果子代羽色表现为______,则谇黑鸟为纯合子;如果子代出现两种羽色,则该黑鸟的基因型为______.如果子代出现三种羽色,那么子代中黑色雌鸟所占比例为______.
(4)该鸟体内还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D能使灰色或黑色羽毛出现有条纹,d为无条纹.如果将黑色无条纹雄鸟和灰色有条纹雌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有条纹:黑色无条纹:灰色有条纹:灰色无条纹=1:1:1:1,该结果______(能/不能)说明B和D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黑色的基因型是B_ZA_,所以雌性黑色鸟的基因型有 2种,分别是BBZAW、BbZAW;灰色的基因型是bbZA_,所以雄性纯合灰色鸟的基因型是 bbZAZA.若在某特定的环境中,灰色羽毛(bbZA_)使鸟利于躲避敌害,则长期的自然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基因频率 下降.
(2)图甲所示个体的性染色体为ZW,是雌性的,所以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会产生 1个成熟的卵细胞,该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BZA、bZA、BW、bW 4种,如果该个体产生了含有两个B基因的生殖细胞,说明在减数分裂的 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含B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3)黑色雄鸟的基因型可能是B_ZAZ-,可将它与多只灰色雌鸟(bbZAW)杂交.如果子代羽色表现为 全部黑色,则黑色雄鸟为纯合子BBZAZA;如果子代出现两种羽色,则该黑鸟的基因型为 BbZAZA 或BBZAZa .如果子代出现三种羽色,说明黑鸟的基因型为BbZAZa,那么子代中黑色雌鸟(B_ZAW)所占比例为 =
.
(4)该鸟体内还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D能使灰色或黑色羽毛出现有条纹,d为无条纹.如果将黑色无条纹雄鸟(B_ddZAZ-,)和灰色有条纹雌鸟(bbD_ZAW)杂交,无论B、b与D、d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有条纹:黑色无条纹:灰色有条纹:灰色无条纹=1:1:1:1.
故答案为:
(1)2 bbZAZA 下降
(2)1 4 第二次分裂后
(3)全部黑色 BbZAZA 或BBZAZa
(4)不能 无论B、b与D、d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都会出现该结果
某雌雄异体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B基因控制红色性状.现用白甲、白乙、红色和粉色4个纯合品种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红色×粉色,F1表现为红色,F1自交,F2表现为3红色,1粉色
实验2:白甲×红色,F1表现为白色,F1自交,F2表现为12白色,3红色,1粉色
实验3:白乙×粉色,F1表现为白色,F1×粉色,F2表现为2白:1红色:1粉色
Ⅰ.分析上述试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甲纯合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实验2得到的F2中红色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
(2)若实验3得到的F2中白色植株自交,F3中的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3)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Ⅱ.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分别由位于X上的基因E、e控制.
(1)该植株幼小时,雌雄不易区分,若想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通过叶型判断幼小植物的性别,选择的杂交组合最好是表现型为______和______.
(2)某同学将杂合的宽叶雌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与正常的窄叶雄株杂交,预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三倍体的子代植株中有Y染色体的为雄性,其余为雌性,所有个体存活机会相等)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Ⅰ.(1)根据分析,白甲纯合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实验2得到的F2中红色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aaBb.
(2)实验3得到的F2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1.AaBb植株自交,F3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12白:3红色:1粉色;Aabb植株自交,F3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白:1粉色=12白:4粉色.因此,实验3得到的F2白色植株自交,F3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色:红色:粉色=24:3:5.
(3)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Ⅱ.(1)该植株幼小时,雌雄不易区分,若想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通过叶型判断幼小植物的性别,选择的杂交组合最好是表现型为窄叶雌株XeXe和宽叶雄株XEY.后代中窄叶为雄株,宽叶为雌株.
(2)某同学将杂合的宽叶雌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基因型为XEXEXeXe,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为XEXE:XEXe:XeXe=1:4:1.与正常的窄叶雄株XeY杂交,预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雌株:窄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5:1:5:1.
故答案为:
Ⅰ.(1)AAbb aaBB、aaBb
(2)白色:红色:粉色=24:3:5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Ⅱ.(1)窄叶雌株 宽叶雄株
(2)宽叶雌株:窄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5:1:5:1
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存在一定的规律,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Ⅰ、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决定,B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B、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B、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配,F1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小鼠、
灰色小鼠、
黑色小鼠、
白色小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______.
(2)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3)若让F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______,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BbRr
Bbrr
黄色、灰色、黑色、白色
BBrr、Bbrr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BbRr,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Bbrr.
(2)亲本的基因型为BbRr×Bbrr,则F1中黑色小鼠的基因型为bbRr,若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RR(黑色):bbRr(黑色):bbrr(白色)=1:2:1,因此,子代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3)亲本的基因型为BbRr×Bbrr,则F1中灰色小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Rr或BbRr,若让F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黄色(B_rr)、灰色(B_R_)、黑色(bbR_)、白色(bbrr),其中黄色小鼠的基因型为BBrr、Bbrr.
故答案为:
(1)BbRr Bbrr
(2)
(3)黄色、灰色、黑色、白色 BBrr、Bbrr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