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细胞
- 共6264题
某同学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甲图后,该同学用高倍镜继续观察右上方的4个细胞(如乙图),其操作方法是:先向______方移动装片,把要继续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物镜,用______(填“粗”或“细”)准焦螺旋调节至图象清晰.
(2)制作装片时,应用健那绿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高倍镜下可以看到被染成______色的线粒体.
(3)该同学根据已学知识,画出乙图中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如丙图所示.丙图绘制错误之处有:不该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细胞器,不应该有[______]______结构(括号中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甲图后,该同学用高倍镜继续观察右上方的4个细胞,实际位于左下方,应先向右上方移动装片,把要继续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至图象清晰.
(2)口腔上皮细胞近无色,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能清晰观察到蓝绿色线粒体.
(3)乙图中的细胞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液泡两种细胞器,也没有细胞壁.
故答案为:
(1)右上 细
(2)蓝绿
(3)⑥叶绿体 ⑦液泡 ①细胞壁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细胞之后,欲换用高倍显微镜进一步观察,下列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使用高倍镜之前,首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然后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再换用高倍镜,A正确;
B、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将小光圈换大光圈,B正确;
C、在换高倍镜时,转动物镜转换器,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C正确;
D、换用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能用粗准焦螺旋,D错误.
故选:D.
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显微镜,是英国科学家胡克用他制造的显微镜第一次把人类的目光引入了神奇的微观世界.观察病毒粒子使用的显微镜以及看到的结构属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病毒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叫“滤过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因此属于亚显微结构.
故选:B.
如图是从一种二倍体生物体内获得的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细胞的染色体、纺锤体等结构,但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所以无法观察到,故A错误;
B、基因重组一般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基因重组,故B正确;
C、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C错误;
D、此时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 )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④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正确步骤应为:
a、一“找”,②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目标.
b、二“移”,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下呈的是倒立的虚像,移动时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哪一方向就像哪方向移动装片即可,口诀“偏哪向哪移”.
c、三“转”,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d、四“调”,④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即②③①④.
故选:D.
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②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④调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高倍显微镜的使用顺序:②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目标→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④调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故选:C.
在夏季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内表皮细胞时,视野应调暗些.选择下列哪一项能将视野调暗(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明亮的实验室观察时,需要将视野调暗,通过使用平面镜和缩小光圈来达到目的.
故选:B.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可知,要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即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应选择低倍镜的组合,即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最小.
故选:A.
关于物理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看出,甲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A正确;
B、乙图为光学显微镜下拍到的显微照片,照片不属于模型,B错误;
C、图丙中看出,细胞核包括核仁、核膜、染色质等,该图形为细胞核结构的物理模型,C正确;
D、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然后分别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最后通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图丁为分泌蛋白分泌过程的物理模型,D正确.
故选:B.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群细胞中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可知:在低倍物镜(10×)视野中,在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而物镜换用40×的高倍镜后,因此视野范围内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应是原来的()2,因此高倍镜视野中可以看到这群细胞中的64÷16=4个.
故选:B.
如图1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2)直接转动______换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调节______使视野明亮.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_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5)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______.
(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2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看到的细胞最多的是______,视野最暗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1中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因此要想将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还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2)转换到高倍镜时,直接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即可;换用高倍镜后,可通过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明亮.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l0×40=400;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因此,物像的放大倍数为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5)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像,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是“dp”,则实际图象是dp.
(6)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其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因此图中A的放大倍数最大,D的放大倍数最小.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因此看到的细胞最多的是D,视野最暗的是A.
故答案为:
(1)右上
(2)转换器 反光镜和光圈
(3)细准焦螺旋
(4)A
(5)dp
(6)D A
图中1-6表示不同的物镜与目镜,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1、2、5、6均为物镜,3、4均为目镜;且1比2的放大倍数小,3比4放大倍数大,A错误;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该选用3,B错误;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调细准焦螺旋,CD错误;
D、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欲获得最小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1、4、5,D正确.
故选:D.
(2014秋•台州期末)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题中提出“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没有调反光镜和光圈,而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视野暗,因此确定C项细胞最大,放大倍数最大,因此视野最暗.
故选:C.
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低倍镜下观察装片,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玻片2-3毫米,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A正确;
B、在低倍镜下观察装片,将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观察,B错误;
C、低倍镜的视野中,右上角有一不清晰物像,此时应先移动装片将物体移到视野的中央,再换用高倍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
D、当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物镜由10×转换成40×),视野变暗,物象变大,细胞数目变少,D错误.
故选:A.
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d”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象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显微镜成倒立的虚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d”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p”.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