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7日23~24时的1h降雨量达77.3mm,位于舟曲的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泥石流形成区(三眼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828m,流域最低点海拔1340m;罗家峪沟流域最高点海拔3794m,最低点入河口处为1330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依次冲毁两条沟内的天然堆石坝和人工拦挡坝,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泥石流冲出总量和泥沙总量分别为144.2×104m3和97.7×104m3;泥石流携带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巨石冲毁房屋5500余间。

材料二 舟曲县城泥石流流域图

(1)分析舟曲泥石流流域的地形特征及其主要地质作用。(4分)

(2)自道光三年(1823年)以来至2009年的186年间,三眼峪沟泥石流沟曾11次给舟曲县城造成危害,但县城范围仍在不断扩大;罗家峪沟为一条低频率泥石流沟,近几十年来没有爆发过泥石流。据材料一、二,分析造成此次特大泥石流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该地在防灾避灾方面主要的人为原因有哪些?(10分)

正确答案

(1)沟谷总体上呈南北向展布,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大。由于沟谷强烈侵蚀下切,横断面呈“V”字型或窄深的“U”字型,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山地强烈隆升、沟谷急剧下切。(4分)

(2)自然因素:①高山峡谷地貌,树枝状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②地质活动频繁,岩体破碎,长期的风化侵蚀及汶川地震等强烈的地质活动,为该地区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③强降雨天气成为泥石流爆发的触发条件,诱发滑坡和崩塌并进一步集聚了岩土物质。(6分)

人为因素:①多道人工拦挡坝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多个集中固体物源,暴雨冲毁拦挡坝起到放大泥石流灾害的效应;②人类活动,人口的增长使得泥石流危险区被不断开发利用,避灾意识薄弱增强了灾害的损失。(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贺兰山山麓地区的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一起完成。

材料二  Q、R两地资料对比表

(1)冬季宁夏Q地区比法国R地区气温明显偏低,试分析原因。(4分)

(2)简述Q地区葡萄种植与法国葡萄园相比的有利条件。(3分)

(3)如果Q地区过度发展葡萄种植业,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并说明理由。(4分)

(4)法国的葡萄酒闻名世界,试分析其优越的生产条件。(4分)

正确答案

小题1:宁夏Q地区位于大陆内部,且受冬季风影响大,故气温低;(2分)

法国R地区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明显,故气温偏高。(2分)

小题2:宁夏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劳动力丰富廉价。(3分)

小题3:土地盐碱化;葡萄需要灌溉,在蒸发旺盛的地区易因蒸发旺盛导致土壤中的盐碱充分上泛,形成盐碱地. (4分)

小题4:葡萄种植面积大,原料丰富;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市场广阔;技术先进;历史悠久;交通便捷。(4分)

试题分析:

小题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冬季风、洋流等方面分析,结合Q地的实际,主要是由于海陆位置和冬季风影响,而R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小题2:Q地区位于宁夏平原,影响葡萄种植的有利条件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而R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不利于糖分积累。

小题3:Q地区位于宁夏平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区,故过度发展葡萄种植,大量用水,可能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

小题4:影响葡萄酒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可从原料、市场、交通、技术、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掌握两地区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能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学会知识迁移,形成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思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所示的自然景观为马可·波罗沿途所见,在A、B、C、 D四地中,最可能见到这种景观的是_______地,它是_______作用形成的。

(3)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EF段应选择___________季(北半球)航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在E处遇到了地震。你认为可信吗?说明你的理由。(2分)

(5)马可·波罗途经喀什附近地区时,看到:在浩瀚的沙海中,镶嵌着一片片水草丛生、绿树成荫,生机勃勃的绿洲。你能够对绿洲地区的水源的来源作出解释吗?(2分)

正确答案

(1)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

雨(4分)

(2) B 风力(2分)

(3)冬 顺东北季风和北印度洋逆时针洋流(2分)

(4)可信 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活跃。(2分)

(5)高山冰川融水和少量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汇集(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河流与图11中②河流补给的差异是:①河流________,②河流________。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________。(8分)

(2)图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10分)

(3)分析图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8分)

(4)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11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6分)

(5)请在下图模式图中选择两条路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缓解名称,以正确表示图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4分)

正确答案

(1)差异:①河流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②河流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优势: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2)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

等温线弯曲原因: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3)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作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4)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

(5)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左上图中A、B、C三地是我国干旱严重地区,但成灾季节及原因不同。A地干旱多发生

在_________季,成灾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多发生在_____季,当B地发生干旱时,雨带位于右上图中___ 处(请填字母)。

2..右上图中雨带北移至E处时,产生的天气现象及原因是。

3.当图中C地发生干旱时,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多项选择)

A.雨带位于右图中D处,所以南方出现干旱     B.塔里木河可能出现断流

C.天山放牧位于森林带以下的牧场             D.南极长城站处于极夜时期

E.从波斯湾开往科伦坡的轮船逆风逆水,烟囱中冒出的烟飘向东北方向

F.圣地亚哥处于炎热干燥期

4.2009年下半年以来,图中①、②两地中,______处发生严重的干旱灾害,简要分析该

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春季  原因:该地春季雨季还没有来临,降水少,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形成春旱(2分)          夏季     D

2.夏初,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在此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形成持续1个月左右的阴雨连绵(梅雨)天气。(2分)     

3.BCF (2分)

4.①  ①地石灰岩广布,形成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此外,大气环流的异常也是重要原因。(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23中、美两国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两国的比例尺相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中,A地的气候类型都是                气候。(1分)

(2)从图中看出,与美国相比,我国                  (温度带)的范围更大,热量条件更具优势。(1分)

(3)与美国西部地区相比,我国开发西部地区的不利条件有哪些?(3分)

(4)从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来看,我国以           为主,美国以          为主。试比较两者之间生产经营上的差异。                                    (4分)

正确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1分)  

(2)亚热带(1分)   

(3)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小;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经济基础薄弱;人口素质低。(3分,答其中三点即可)

(4)季风水田农业(1分)、商品谷物农业(1分);分析差异:①经营方式不同,我国是小农经营,美国是大规模专业化生产;②单位面积产量及商品率不同;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不同。(每点1分,答其中两点即可。意思相同或相近也可给分)

试题分析:(1)图示A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美国的中部地区,结合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2)结合图示,在20°--30°之间我国的国土面积较美国大,我国该区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3)美国的西部地区靠太平洋,为沿海,而我国的西部地区位于内陆,自然环境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不利于经济发展。(4)我国的种植业主要为水稻种植业,而美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于中部的中央大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区。生产特征主要从生产规模、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专业化程度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图示,掌握我国和美国的区域概况,结合区域地理的一般分析思维即可。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     地区,其根据生产条件,划分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4分)

(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以上的     图。(1分)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双选) (  )(2分)

(3)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南和云南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分)

正确答案

小题1:东北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4分)

小题2:乙 (1分) CD(2分)

小题3:可充分利用周边省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可利用港澳地区的资金、信息、技术、市场(对1点给2分,对2点给3分,最多3分)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轮廓判断,甲表示我国的东北地区;受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东北平原耕作业地区;山区为林业基地和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地区。

小题2:乙图为我国南方地区,珠三角位于我国广东省的南部,位于乙图。珠三角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发的政策,充分利用当地的地价低、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在引进外资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而该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不足。

小题3:由于珠三角在发展中的不利条件:地域狭小,市场狭小;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不足;科技和人才不足等问题。通过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可以缓解当地的劳动力和资源不足的问题,而港澳的经济发展水平较珠三角高,故可为珠三角的发展提高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跨越的区域范围较广,但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思维是解题的关键,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分析区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等内容,注意分析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大洲部分地区地形图(图一),气候资料图(图二、图三),回答问题

⑴若图一中的虚线为昏线且与图中20°经线的交角为 23°26′,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

⑵图二和图三分别是图一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其中属于 A地的是________。

A、B自然带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导致A、B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⑶图中C、D两河的名称分别是C________,D________。

⑷简述地形对 C河干流的影响。

正确答案

(1)23°26′S(南回归线)、70°W 次日 0点 40分

(2)图二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海拔高度不同

(3)刚果河 尼罗河 

(4)影响河流流向:由于受地势影响,C河先从南往北流,再折向西南方向;影响河流的流速,在C河干流流经的地区,上游为高原,中游为盆地,下游为山地,因此该河上游流速较快,中游流速平缓,下游流速很快。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8分)

(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两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6分)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和出口国,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多雨的平原和河谷地带,所产蔗糖的75%以上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指出澳大利亚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简述其区位因素。(7分)

澳大利亚拥有艾尔斯巨石、大堡礁等10多处世界遗产。

(4)简述大堡礁相对于艾尔斯巨石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8分)

(5)说出澳大利亚东岸污染扩散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7分)

正确答案

(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1月)少雨,(1分)冬季(7月)多雨;夏季(1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

(2)乙、丙两区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甘蔗种植区)。接近原料地(原料指向),接近港口,接近市场。

(4)资源:周边有其他旅游资源,空间组合好;区位及市场:交通便利,靠近国内外客源市场;基础设施: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

(5)东岸污染由近岸向大洋扩散(向东、向南扩散);东部海区主要受由低纬(西北)向高纬(东南)的洋流(暖流)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

(2)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有何影响?

(3)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高、低收入的国家的经济都在增长

(2)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

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

(3)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已相对衰弱;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

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7,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比较A、B两条山脉特征的差异。(12分)高

(2)分析C附近海域多雾的自然原因。(4分)

(3)第二十一届冬奥会2010年2月12日到2月28日在温哥华进行。雪上项目安排在温哥华以北世界知名的冬季滑雪胜地山城惠斯勒。试从地理角度说明惠斯勒适宜滑雪比赛的自然条件。(4分)

(4)试分析D区域耕作业不如畜牧业发达的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主要有(西部高大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三大地形区;(2分)南北纵列。(2分)A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2分)B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2分)A山脉地势高峻,(2分)B山脉地势较低缓。(2分)  (2)沿岸有寒流经过,水温较低;纬度较低,蒸发旺盛,水汽充足。(每点2分,共4分)  (3)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丰富,冬季积雪量大;位于山区,有建滑雪道的地形条件。(每点2分,本小题共4分)  (4)纬度较高,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不利于种植谷物)(4分,因果各2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乳畜产品市场广阔。(4分,因果各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2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图9中右江的流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6分)

(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6分)

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10。

(3)据图10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                  ;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8分)

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

(4)有红树林分布的沿海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做起的作用是                。(3分)

(5)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红树林景区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或修建浮桥(见图11、图12)。请从旅游景区三要素来简要评价这种做法。(9分)

正确答案

(1)自西北向东南;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3)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度大(西部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4)减小风浪,保护海堤。

(5)景区的吸引物(红树林或旅游资源):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红树林及生态环境仍会遭到破坏);旅游者(游客);提高了游客的观赏质量(游客不能接近红树林,影响了观赏效果);景区的服务业(保护区管理部门):合理利用了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了收入(应更好地保护红树林,不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每方面可以从正、反任一角度评价,只要合理,即可得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两图中的虚线为一月0℃等温线,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乙图中一月0℃等温线大致的走向,并说明影响的主要因素。(6分)

(2)两图所示的50°N地区,甲与乙比较甲图该地区冬季气候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原因。(6分)

(3)图中①、②两国均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试分析其共同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8分)

(4)请分析甲图中B河流的分界意义及其航运价值大的自然原因。(8分)

(5)请分析A湖泊的成因;假如在乙图中的A地布局钢铁工业,试分析其有利的区位因素。(8分)

正确答案

(1)走向影响主要因素

西北段(西部沿海)南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 受海洋(洋流)影响

西南段(中部地区)西北东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 受地形影响

东段(东部地区)为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受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在北半球随纬度增加而递减,或太阳辐射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2)甲图中50°N地区冬季(较乙相应地区)更加暖和湿润。

原因是:甲区域地处西风带,西部沿海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有利于暖湿的海洋气流深入内陆,使甲区域较乙区域受海洋影响大,所以冬季暖和湿润。

(3)①便利的交通运输;②发达的工业;③先进的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④市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⑤劳动力素质高;⑥国家政策支持。

(4)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分界线,河网密布,水量季节变化小,无结冰现象,流量较大,通航水位较深,河流比降小,水流平稳(流速较慢)

(5) 冰川侵蚀。①接近铁矿产地;②便捷的水陆交通;③广阔的市场;④丰富的水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读下图与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图10,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资料二: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资料三: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资料四: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萍乡市位于________省西部,乙图中E河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____。

(2)该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__________

(3)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的主要阻力是__________。

(4)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5)除煤炭资源外,该市还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6)该市拟在乙图中A、B、C、D四地中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是________,简述你判断的原因。

正确答案

(1)江西 自北向南

(2)交通不便(地形崎岖)

(3)资源枯竭

(4)①煤矸石、粉尘等固体废弃物污染,②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酸雨,③地下水位下降,④地面沉降,⑤水土流失,⑥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⑦导致红色荒漠化。

(5) 铁矿、石灰岩、石英岩、陶土矿

(6) C 离城区较近,处在垂直于主导风向的郊外,附近有公园,环境优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1月中下旬我国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2008年1月29日,广东省劳动保障厅以公开信的方式向在粤务工的2620万外来工发出“平安尽孝心、相聚会有时,广东也是您们的家”的紧急呼吁。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外地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已成为我国的新兴工业区。

材料二:下图为历史上(1951-1994年)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冬季冷冻灾害频次图。

(1)由图可知冬季鄱阳湖地区冻害发生频次约为              。

A.5~10      B.10~15        C.15~20        D.20~25

(2)广东省是我国粮食缺口较大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该省      

A.工业化发展快,外来劳务人员多    B.城市化进程快,粮食种植比重缩少

C.土地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    D.城市化程度高,没有耕地面积

E.总人口数量较多,粮食消费量大    F.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

(3)图中A、B及周边地区夏季常出现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试分析其成因。

(4)读材料一,分析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新兴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5)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原因。

正确答案

(1)D

(2)ABE

(3)夏季锋面雨带已推移至北方地区;此地区处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蒸发旺盛;此时农业生产需水量较大。

(4)①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②劳动力丰富;③国内外市场广阔;④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⑤科技力量雄厚;⑥农业基础好。

(5)光、热、水资源充足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丘陵地形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临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基地和港口。

(1)读图可知答案为D 选项。(2)珠三角是我国的轻工业基地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粮食消费量大,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占用较多,粮食种植比重减少。(3)A、B 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由于锋面雨带北移,当地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降水少出现伏旱。(4)分析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应从自然和社会经济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5)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纬度低,水、热条件配合好。农作物生长快,产出能力高。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

下一知识点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