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 共387题
现代世界体系
材料一:“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尼德兰(荷兰)或18世纪的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根本没有霸权可言……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几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45%的现代工业能力。”同一时期,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商业和五分之二的制成品贸易被掌握在英国手里。
材料三:1898年大英帝国的版图(深色部分)
材料四:19世纪,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降至10.3%。
——《世界通史》
材料五:1876年,上海发昌厂开始出售自制小火轮(发动机系英国制造)。1901年,工厂被迫以四万元廉价全部卖给了英商开办耶松船厂。
材料六:1913年,英美烟草公司曾派人到湖北均州分发美国烟草种子给农民,种植及回收情况如下(一贯相当于3.5公斤):
——《中国近代经济史》
问题:
(1)提取材料二、三、四中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现代世界体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二表明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体现了19世纪末,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拥有着对于世界的殖民霸权;
材料四则说明,19世纪的欧洲成为了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和中心;
总括而言,19世纪时,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世界体系“的主导力量和中心地位。
(2)“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
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缘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这一大好变化的源头。人不分贵贱,通过大家长期持续的辛勤奋斗,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土地、道路,甚至居民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都引起了以前未听说过我国的国家的注意和惊羡。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四: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英国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有可能极力展示的产品主要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若清政府也派团参展,提供的展品除丝织品外,还可能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说明当时中英两国在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际经济分工的特点,说明英国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有人认为是祸,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蒸汽机、水压机、工作母机、铁路设备、纺织品等;茶叶、瓷器、家具等。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英国是工业经济,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工业品,广大亚、非、拉美殖民地半殖民地提供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殖民帝国。
(3)认识: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社会进步: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世界各地联系密切。负面影响:传统价值观消解和信仰危机:享乐主义盛行;环境污染严重;贫富极度悬殊,工人极端贫困;引发众多社会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
材料二 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后,整个世界出现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一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与改革运动;二是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运动;三是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
材料三 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应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恩格斯
(1)对材料一的正确理解是[ ](请写编号)
①蒸汽和机器是工业革命的起因
②市场扩大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③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市场总是在扩大”,在英国是如何实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说明蒸汽力是如何“摇撼旧世界基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②
(2)英国通过海外殖民和海外贸易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也同时扩大了国内市场。
(3)蒸汽机出现后,煤炭和钢铁的大量生产和应用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解决了新能源和新材料的问题。蒸汽机出现后,开始了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发明使得水陆交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工业革命的完成,也让欧洲人开始了征服世界的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开始形成。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上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等。
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工具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标志。从打制石器到牛拉的铁犁,从简朴的蒸汽纺纱机到现代化的数控机床,工具的创制和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1)分析下表图文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完成此表。(请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按照时间、工具、文明形态、历史评价等要素,模仿表中文字,完成一篇一百字左右的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二幅图说明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人类文明发展”这一主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依据。
例:
课题: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依据:人类文明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两个阶段,现在正向信息文明的方向发展
课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8世纪中期的英国,棉纺织技术的改造和革新点燃了工业革命的火炬,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社会。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是一场动力革命,它使工业生产冲破了自然条件的束缚,推动了整个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
(2)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欧洲列强为获得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地,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但客观上有利于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3)课题一:信息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 依据:信息化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显示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课题二:东西文明之间的关系 依据:东西文明既存在差异、冲突,又相互融合,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增强了东西文明间的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展出了飞机和无线电。
材料四 1851年,上海英商,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材料二这一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说明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进口以原材料为主,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的落后。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趋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科技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