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能
- 共1183题
21.在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连接的物块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和2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沿斜面方向的恒力拉物块A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当B刚离开C时,A的速度为v,加速度为a,且方向沿斜面向上。设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套在倾斜放置的固定光滑杆上,杆与竖直墙面之间的夹角为30°。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写小球相连,弹簧与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将小球沿杆拉到弹簧水平位置,此时弹簧弹力为mg,小球由静止释放后沿杆下滑,当弹簧到达竖直位置时,小球的速度恰好为零,此时小球下降的竖直高度为h。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伸长状态且处于弹性限度范围内。对于小球的下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6.一个小物体竖直上抛, 然后又回到抛出点,已知小物体抛出时的初动能为E,返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为v,该过程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为E/2。若小物体竖直上抛的初动能为2E,设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则物体返回抛出点时(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9.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木块A、B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后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开始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一水平的恒力F拉木块A,经过时间t,弹簧第一次被拉至最长,此时木块A的位移为s,则在该过程中(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6.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的底端有一质量kg的凹形小滑块,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现小滑块以某一初速度
从斜面底端上滑,同时在斜面底端正上方有一小球以
水平抛出,经过0.4s,小球恰好垂直斜面方向落入凹槽,此时,小滑块还在上滑过程中。(已知
,
),g取10m/s2,求:
(1)小球水平抛出的速度。
(2)小滑块的初速度。
(3)0.4s内小滑块损失的机械能。
正确答案
(1)设小球落入凹槽时竖直速度为vy,则有:vy=gt=10×0.4=4m/s
因此有:v0=vytan37°=3m/s.
答:小球水平抛出的速度v0=3m/s.
(2)小球落入凹槽时的水平位移:x=v0t=3×0.4=1.2m.
则滑块的位移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滑块上滑的加速度为:a=gsin37°+μgcos37°=8m/s2
根据公式:
得:v=5.35m/s.
答:小滑块的初速度为:v=5.35m/s.
(3)根据功能关系可知,滑块损失的机械能等于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因此有:
△E=μmgcos37°s=3J.
答:0.4s内小滑块损失的机械能△E=3J。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0.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竖直轻弹簧,弹簧上端与一个质量为0.1kg的木块A 相连,质量也为0.1 kg的木块B叠放在A上,A、B都静止。在B上作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使木块缓慢向下移动,力F大小与移动距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7.如图所示,PA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AB为一段粗糙的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于A点,AB离水平地面高h=0.45m,BC是倾角为θ=37°的斜面,三段轨道处于同一竖直面内。现将质量m=1.0kg的小滑块从P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R=0.9m,滑块与AB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m/s2,sin37°=0.6,cos37°=0.8.)
(1)求滑块刚到达A点时对A点的压力。
(2)若要使滑块不能落到BC斜面上,AB段的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正确答案
解:(1)设滑块到A点的速度为vA,刚到达A点时受到的支持力为F,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mvA2/2=mgR,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v2/R
代入数据解得F=3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对A点的压力为30N,方向垂直AB向下
(2)设AB的长度为L1,滑块刚好能运动到B点,
由动能定理得,mgR=μmgL1,
代入数据解得L1=4.5m.
设AB的长度为L2时,滑块离开B点后做平抛运动刚好落到C点,
设离开B点的速度为vB,
根据平抛运动的知识,
有:h=gt2/2,hcotθ=vBt,
代入数据解得vB=2m/s.
根据动能定理得,mgR-μmgL2=mvB2/2
解得L2=3.5m.
故AB的长度L应该满足L>4.5m或L<3.5m.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物块在长木板上下滑的运动,先将长木板一端搭在竖直支架的A点,让小物块从A点由静止下滑,然后调节木板的倾角,再让小物块从木板与支架的交点B由静止下滑,木板底端位置固定,则在小物块两次下滑到木板底端的过程中(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4.动车组是城际间实现小编组、大密度的高效运输工具,以其编组灵活、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舒适等特点而备受世界各国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青睐。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假设有一动车组由六节车厢连接而成,每节车厢的总质量均为m=8×104 kg。其中第一节、第二节带动力,他们的额定功率分别是P1=2×107 W和P2=1×107 W(第一节车厢达到额定功率如功率不够用时启动第二节车厢),车在行驶过程中阻力恒为重力的0.1倍(g=10 m/s2)。
(1)求该动车组的最大行驶速度;
(2)若列车以1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求t=10 s时,第一节和第二节车厢之间拉力的值。
正确答案
(1)对整列动车,当前两节都输出额定功率且总牵引力等于总阻力时,动车速度最大
P1+ P2=fvm,
f=0.1×6mg
得vm===62.5 m/s.
(2)当t=10 s时,v1=at=10 m/s.
假设只有第一节车厢提供动力,输出功率这P:
-f=6ma,
得P=9.6×106 W<P1,故假设成立,即t=10s时只有第一节车厢提供动力。
对后五节车厢
Fm-f2=5ma
f2=0.1×5mg
解得:Fm=8×105 N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6.如图所示,一根直杆由粗细相同的两段构成,其中AB段为长x1=5 m的粗糙杆,BC段为长x2=1 m的光滑杆.将杆与水平面成53°角固定在一块弹性挡板上,在杆上套一质量m=0.5 kg、孔径略大于杆直径的圆环.开始时,圆环静止在杆底端A. 现用沿杆向上的恒力F拉圆环,当圆环运动到B点时撤去F,圆环刚好能到达顶端C,然后再沿杆下滑.已知圆环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μ=0.1,(g=10 m/s2,sin 53°=0.8,cos 53°=0.6.)试求:
(1)拉力F的大小;
(2)拉力F作用的时间;
(3)若不计圆环与挡板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从圆环开始运动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在粗糙杆上所通过的总路程.
正确答案
解析:(1)AC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有
恒力
(2)AB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
有
解得 加速度 时间
(3)从圆环开始运动到最终静止在粗糙杆上通过的总路程为
根据动能定理 有
总路程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