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中最早创办的钢铁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钢铁业觉醒的标志。在1908~1911年间,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整体容量约为29万余吨,其中汉阳铁厂年均产量为12万吨(其中出口量约5万余吨)。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的结论准确的是( )
4.2015年10月在东经123度、北纬39度的大东沟海域进行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发现60多枚铜钱、完整的鱼雷引信,以及写着CHIHYüAN的瓷盘上标记着“THE—IMPERIAL— CHINESE—NAVY”(中国皇家海军)等,共计60个种类、12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可供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
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历着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和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摘自郭书杰《我国宋元时期手工业技术的历史定位》
1901年左右是英国“极盛期”的顶点。连续不断的战争使英国的军火工业得到大批订单,但机器和工具制造业在整个工业结构中地位,还是远不足与纺织业、煤炭业和食品工业相比;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质量,使英国企业界在新能源开发和发展新型动力机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凡是英国势力所及,它的工业品出口就有盈利,维持19世纪中期的贸易政策有利于传统工业部门产品的外销;英国的银行家们更关注于世界范围的投资热潮(铁路建筑、工矿企业、外国政府债券),与本国工业资本结合程度较低。实际上,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后的百年间,英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又在失去世界工厂地位。先进与落后、促进与阻碍的转化是十分明显的。
——摘自厉以宁《西方经济史探索·英国经济史》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掀起过一场“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的争论。从鸦片战争以来对西方充满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一些人面对着人类空前的灾难进行着怀疑和反思。对新生民国的希望,面对的是军阀混战的现状,崇尚农耕,回归田园成为他们呼声。1923年章士钊的《业治与农》中明确提出“吾国当确定国是,以农立国,文化治制……寡欲而事节,财足而不争,简朴而绕生趣,一切使基于农”。
13.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概述宋元时期在手工业技术领域的成就。(8分)
14.为什么说 20世纪初的“英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又在失去世界工厂地位”?(12分)
15.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场争论。要求: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16分)
区域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需要在渐进中把握好地域空间关系。
清末的铁路建设并非完全出于经济发展或工矿业的需求,政治与军事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华北多数铁路的建设以北京为中心,沿袭旧有官道、驿线或商路进行南北向展筑的同时,一些线路则因受制于出资国家的利益,以沿海港口城市为终点进行东西向修建。以往以行政中心为主导的传统商业网络,渐次演变为以东部港口城市为终极市场、受制于外贸拉动的新型商业网络。在京城外围设立的火车站逐步向城市中心推进。以前门为核心的北京火车站及周边车站的建造,突破了城墙限制,城市空间得以拓展,郊区集镇迅速发展,是北京向现代都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同时也破坏了北京古城墙的完整性和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和谐与统一。回答16题。
2016年3月23日,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领导人首次围绕“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主题,共商澜湄合作发展大计。读图8,回答第17题。
16.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影响清末华北地区铁路建设的因素。概括其对华北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