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图2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B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C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f与w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

在产生配子时,雄果蝇X、Y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连锁,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而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发生互换,可以产生重组型配子,故A、B正确,C错误;

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频率越高),因此图示染色体中的基因f与w间交换频率最高,故D正确。

知识点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

初级卵母细胞含有2条X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配到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中,在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时各由1条X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含有2条X染色体,故在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数最多为2条,故B正确。

知识点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1 分

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I.(7分)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II.(14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________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________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 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F 自交所得F 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 自交,减数分裂中Ⅰ与Ⅰ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_______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4)让(2)中F 与(3)中F 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Ⅰ(1)三或第四(1分)    竞争和捕食(1分)

(2)垂直结构(1分)

(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2分)    一定的自动调节(2分)

Ⅱ(1)结构 (1分)  生物进化(1分)

(2)同源染色体(1分)     9(2分)       2(2分)

(3)  20 (1分)    4(2分)         22(2分)

(4)3/16  (2分)

解析

Ⅰ(1)据食物网,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卷尾鬣蜥捕食沙氏变色蜥,同时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都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因此二者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2)沙氏变色蜥向上、网蜘蛛活动区域下降,说明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了。

(3)由坐标图可知,有卷尾鬣蜥跟无卷尾鬣蜥比较,网蜘蛛数量先增多,后减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II(1)观察图可知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休结构变异,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A、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甲植株无Bb基因,基因型可表示为:AA00,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AaB0,可看作AaBb思考,因此所F2基因型有9种,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2种:aaBB   aaB。

(3)小麦含有42条染色体,除去不能配对的两条,还有40条能两两配对,因此可观察到20个四分体。由于I与I 不能配对,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I与I 可能分开,可能不分开,最后的配子中:可能含I 、可能含I 、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此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最多含有22条染色体。

(4)(2)中F1的基因型:Aa B,(3)中F1基因型可看成:A  aE  , 考虑B基因后代出现抗矮黄病性状的几率为1/2,考虑A和E,后代出现矮杆、抗条斑病性状的概率为3/8,因此同时出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3/16。

知识点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6,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在正常情况下,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减少一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应为6条,而实际为8条。仔细观察发现,上下的第二条染色体和第四条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这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这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以A正确。

知识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8 分

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________。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__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2)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结果如下:

早期卵母细胞\o(――→,\s\up7(孕酮

由实验一可得出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

由实验二可得出推论:这种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1)甲、丙、丁 甲、丁 不一定相同 (2)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该时期 (3)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 蛋白质 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

解析

(1)根据图中各细胞染色体行为及形态判断所处分裂时期分别是:甲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有丝分裂后期,丁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图示含同源染色体的有甲、丙、丁;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图示能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是甲、丁;丁细胞染色体互换现象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对应位点上,可能是相同基因或者等位基因互换,所以互换区段基因不一定相同。

(2)乙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若图片为卵巢切片,而卵巢内只有初级卵母细胞,在排卵前后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排到输卵管中与精子接触时才能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卵巢无法找到乙细胞同时期细胞。

(3)实验一的变量是注入细胞质的来源细胞为早期卵母细胞或者成熟卵细胞,对照结果发现只有在注入成熟卵细胞少量细胞质后早期卵母细胞发育成为成熟卵细胞,说明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有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二早期卵母细胞在添加孕酮的时候发生了与实验一注入成熟卵细胞细胞质的相同结果,说明孕酮激素能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而早期卵母细胞在添加孕酮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后,不能诱导促使早期卵母细胞成熟,说明孕酮诱导合成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知识点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下一知识点 : 动物的受精过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