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共体的形成
- 共147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第一次: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
(1)请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观这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二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操纵国联宰割战败国(或者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也可给分)。第三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和以冷战为特征的美苏对峙格局。第四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形成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世界呈多极化趋势。
(2)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四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实行什么政策?它说明了美国什么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前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政策,苏联采取了哪些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有哪些因素促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控制欧洲,称霸世界。
(2)1949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55年,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①欧洲共同体的崛起 ②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4)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格局总的趋势是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下表中两极对峙格局的有关内容。
(2)上述材料反映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力最的发展壮大(或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先后与中国建交。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建国初采取这一方针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50——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为逆差)
——摘自杨国昌《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70年代西方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一边倒”方针。客观原因:二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2)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方经济格局由战后美国独霸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影响: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3)国际形势、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