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组名词或现象中,三者间没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咳嗽和气喘者增多

B含磷洗衣粉--------水体富营养化--------水栖生物大量死亡

C人口增多--------空气中CO2浓度增大--------温室效应

D氟氯烃--------臭氧空洞--------皮肤癌患者增多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家用洗涤剂是污水中磷元素的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常含有三聚磷酸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磷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其原因是()

A使水体酸度大大增加,腐蚀桥梁、闸门等设备

B磷酸根进入水体,形成多种不溶性的磷酸盐,再吸附杂质,日积月累,使河床抬高造成水患

C浮游生物得到养分,大量繁殖,死亡后腐败耗尽水中氧,使水质恶化

D磷酸盐有毒、致癌,不能进入水体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鼓励农民将秋后农作物秸秆焚烧

B改用氢气为原料冶炼金属

C限制燃油汽车数量的增加

D将煤进行脱硫处理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减少汽车对城市大气的污染,近年来中国成功开发出了以新燃料作能源的“绿色汽车”。这种汽车可避免有毒的有机铅、苯和苯的同系物及多环芳烃的排放,保护环境。该“绿色汽车”的燃料是()

A甲醇

B汽油

C柴油

D重油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对温室效应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温室气体吸收了从地表向太空发出的部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

B温室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使地表温度升高

C温室气体吸收阳光中的短波后转化成长波,向地表辐射,使地表升温

D温室气体减弱了空气对阳光中长波辐射的阻挡作用,使地表升温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9年11月25日,我国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和近期指标,旨在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B加高工厂的烟囱,使烟尘和废气远离地表,减少污染

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

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建立环境友好型化工体系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属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A推广使用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加高工厂的烟囱,使烟尘和废气远离地表

C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是 (  )。

A瓷器餐具

B塑料餐具

C淀粉餐具

D不锈钢餐具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金属中,其离子溶于水中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下列对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

A焚烧

B粉碎后深埋

C倾倒在海洋中

D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共识。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能有效减少空气中CO2含量的是()

A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B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作燃料

C植树造林,增加森林植被面积

D海水和淡水交汇处安装半透膜,利用水中电解质浓度的差异进行发电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绿色世纪”。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风能等洁净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研究煤和石油脱硫新技术,减少酸雨发生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气体排入大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N2

BSO2

CC12

DNO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民用上大量燃烧含硫的化石燃料

B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的煤作燃料,可有效控制酸雨的形成

D酸雨能直接破坏农作物,使土壤酸性增强,腐蚀建筑物及工业设备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A“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的缘故。

C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D“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关。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