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与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______  D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的两个目的______、______.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______.

正确答案

(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由HCl生成MnCl2,氯元素化合价不变,

由HCl生成Cl2,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酸性和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性和酸性.

(2)次氯酸的漂白性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利用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次氯酸的漂白性是永久性的,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暂时的;加热时,次氯酸漂白过的溶液无变化,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时能重新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3)氯气和二氧化硫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但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和碱反应,所以装置C的作用是保证安全,吸收多余的氯气和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

(4)①浓硫酸和二氧化硫、氯气不反应,但氯气和二氧化硫在该装置中能充分混合,且通过观察气泡的速度控制气体流量,使二者按一定比列混合.

故答案为:使SO2和Cl2混合均匀,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的流速.

②氯气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有还原性,二者能按1: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气体失去漂白性,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Cl2+2H2O═4H++SO42-+2Cl-

故答案为:控制SO2和Cl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气,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H2SO4和HCl,SO2+Cl2+2H2O=SO42-+2Cl-+4H+

③通气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颜色随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说明有漂白性;如果SO2和Cl2的进气速度不相等,混合发生反应后其中一种气体有剩余,仍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控制SO2和Cl2进气的物质的量,使之不相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硫酸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0.05%(体积分数)时需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硫酸工厂排放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分别采用以下方案:

[甲方案]:如右图所示,图中气体流量计B用于准确测量通过的尾气体积。将尾气通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碘水中测定SO2的含量。当洗气瓶C中溶液蓝色消失时,立即关闭活塞A。

(1)洗气瓶C中导管末端连接一个多孔球泡D,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气瓶C中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关闭活塞A,测得的SO2含量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乙方案]:实验步骤如下面流程图所示:

(3)步骤①中过量H2O2的作用是                                                     

(4)写出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②中Ba(OH)2是否足量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的尾气体积为V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时,该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V、m的代数式表示)。

正确答案

(1)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SO2与碘水反应

(2)偏低

(3)使SO2完全转化为SO42-

(4)H2SO4+Ba(OH)2=BaSO4↓+2H2O

(5)静置分层后,往上层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若无浑浊现象产生,则Ba(OH)2已足量,反之不足。

(6)22.4m/233V或2240m/233V%  (3分)

试题分析:甲方案利用的原理为:SO2+I2+2H2O=H2SO4+2HI,最后测定剩余气体的体积,进而定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1)洗气瓶C中导管末端连接一个多孔球泡D,可以增大SO2与碘水的接触面积,使SO2和碘水充分反应;

故答案为:增大SO2与碘水的接触面积,使SO2和碘水充分反应;

(2)洗气瓶C中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关闭活塞A,则通入尾气的体积增大,因此SO2含量偏低;

故答案为:偏低;

乙方案利用的原理为:SO2+H2O2=H2SO4,H2SO4+Ba(OH)2=BaSO4↓+2H2O,最后沉淀硫酸钡的质量计算尾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进而计算尾气二氧化硫含量;

(3)由方案原理可知,H2O2是将SO2完全转化为SO42-

故答案为:将SO2完全转化为SO42-

(4)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

故答案为:H2SO4+Ba(OH)2=BaSO4↓+2H2O;

(5)步骤②中Ba(OH)2是否足量的判断方法是:静置分层后,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若无浑浊现象产生说明Ba(OH)2足量,否则不足;

故答案为:静置分层后,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若无浑浊现象产生说明Ba(OH)2足量,否则不足;

(6)mg是硫酸钡的质量,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mg÷233g/mol= (m/233)mol,根据硫元素守恒可知二氧化硫的体积为(m/233)mol×22.4L/mol="(22.4m/233)" L,故尾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22.4m/233) L/ VL=22.4m/233V,故答案为:22.4m/233V。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的理解、实验方案设计、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计算等,难度中等,清楚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Na2SO3是常用的抗氧剂。

(1)实验室通常用浓硫酸(1:1)和Na2SO3微热制备SO2气体,

反应方程式为:                              ,制备的SO2气体中通常含有水蒸气,下列干燥剂能干燥SO2气体的是: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无水CaCl2   

(2) 少量S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可得NaOH和Na2SO3的混合溶液,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碱性溶液中Br2与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的溶液含有SO32、SO42、Br、OH等阴离子,请填写鉴定其中SO32、SO42和Br的实验报告;

限选试剂:2 mol·L-1HCl;1 mol·L-1H2SO4;1mol·L-1HNO3;1 mol·L-1BaCl2

1 mol·L-1Ba(NO3)2;0.1 mol·L-1AgNO3;CCl4;苯;新制饱和溴水;新制饱和氯水。

 

正确答案

(1) 2 分   AC  2分 每个选项1分,错选不给分

(2)SO32-+Br2+2OH=H2O+SO42-+2Br- 2分

(3)

(每空2分)

试题分析:(1)根据强酸制弱酸,浓硫酸(1:1)和Na2SO3微热可制取SO2,化学方程式为:;SO2为酸性氧化物,不能用碱石灰干燥,可用浓硫酸或无水CaCl2干燥,故A、C项正确。

(2)Br2把Na2SO3氧化为SO42‾,在碱性条件下离子方程式为:SO32-+Br2+2OH=H2O+SO42-+2Br

(3)SO32‾利用还原性检验,加入新制溴水,SO32‾被Br2氧化,现象为溴水褪色;SO42‾的检验应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排除Ag+、CO32‾、SO32‾等离子的干扰,然后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待测液含有SO42‾;加入足量新制饱和氯水,可把Br‾氧化为Br2,因为上层液体呈橙红色,所以加入了密度小于水的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请回答下列化工生产中的一些问题:

(1)若从下列四个城市中选择一处新建一座硫酸厂,你认为厂址宜选在       的郊区(填标号)。

(2)CuFeS2 是黄铁矿的另一成分,煅烧时CuFeS2转化为CuO、Fe2O3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提高SO3吸收率,实际生产中通常用                 吸收SO3

(4)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 ΔH <0,现将0.050 mol SO2和0.030 mol O2充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反应后容器压强缩小到原来压强的75%,则该条件下SO2的转化率为         ;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为               

(5)由硫酸厂沸腾炉排出的矿渣中含有Fe2O3、CuO、CuSO4(由CuO与SO3在沸腾炉中化合而成),其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随沸腾炉温度不同而变化(见下表)

 

已知CuSO4在低于660 ℃时不会分解,请简要分析上表中CuSO4 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                                                                                                                                                                                                                       

(6)在硫酸工业尾气中,SO2是主要大气污染物,必须进行净化处理,处理方法可用         (填名称)吸收,然后再用硫酸处理,重新生成SO2和一种生产水泥的辅料,写出这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1)C

(2)4CuFeS2+13O24CuO+2Fe2O3+8SO2

(3)98%的浓硫酸

(4)80% 1.6×103

(5)SO2转化为SO3是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左移,SO3物质的量减少,所以CuSO4的量减少(或温度升高,SO3物质的量减少,故CuSO4的量减少)

(6)石灰水 SO2+Ca(OH)2=CaSO3↓+H2O

CaSO3+H2SO4=CaSO4+SO2↑+H2O

(1)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运输成本较高,故硫酸厂厂址应靠近硫酸消费中心;(2)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CuFeS2和O2,产物为CuO、Fe2O3和SO2,配平即可;(3)SO3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易形成酸雾,影响SO3的吸收,故用水吸收的效率很低,而用98%的浓硫酸则可避免酸雾的形成,达到较高的吸收率;(4)设平衡时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为x,可得反应的三段式:

2SO2   +   O2    2SO3

开始时   0.050 mol  0.030 mol  0

反应了   2x mol  x mol  2x mol

平衡时 (0.050-2x)mol (0.030-x)mol  2x mol

由题意可知反应后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为反应前的75%。则:×100%=75%,解得x=0.020,则SO2的转化率为×100%=80%;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1.6×103

(6)SO2溶于水显酸性,可用碱性溶液吸收,和硫酸反应后可得到一种生产水泥的辅料,可知所用碱性溶液为Ca(OH)2溶液,反应为SO2+Ca(OH)2=CaSO3↓+H2O,CaSO3+H2SO4=CaSO4+SO2↑+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资料显示:在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粉可使煤(含S)燃烧时产生的SO2转化成固体CaSO4 ,从而减少SO2排放,该方法被称为钙基固硫。这一过程是通过以下两步反应实现的:

㈠ CaCO3CaO+CO2     ㈡ 2CaO+2SO2+O2 =2CaSO4

对此,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和药品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模拟探究。

已知实验所用样品:Ⅰ---S粉与CaCO3粉末的混合物

Ⅱ---CaSO4粉末

(1)实验一:①取样品Ⅰ装入A中。连续通入过量O2,加热至500℃左右,充分反应发现,B中红色消失、C中出现大量白色浑浊。停止该步实验的正确操作是        

②取反应后D中溶液滴加过量盐酸,无明显现象。由此得知实验一过程中: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要获得与以上实验事实相一致的结论,可替代B中品红溶液的是      

a.酚酞的NH3·H2O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酚酞的NaHCO3溶液               d.Br2的CCl4溶液

(2)实验二:①取样品Ⅰ装入A中。连续通入过量O2,并迅速加热升温,控制在1000℃左右,充分反应。发现B中红色消失,C中出现白色浑浊。

②取反应后D中溶液滴加过量盐酸,出现大量无色气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反应结束后,将A中余下固体溶入水中,取其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出现。

由此得知实验二: A中发生的反应有      (填选 “㈠”、“㈡”)。

(3)实验三:取样品Ⅱ装入A中。连续通入过量O2,加热至1200℃左右,充分反应,B中红色消失,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比较实验一、二、三可知,如用该方法固硫,可行的基本条件是         

(4)在中学化学实验室里,装置A通常只能选       为材料制作的玻璃管,但这种选择有一点不妥,其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是:        

(5)实验所需O2若改由空气提供,且对上述实验探究事实不产生影响,应在A前添加一装有某药品的装置。请将该药品和装置图示在图中的虚线框内。

正确答案

① 撤掉喷灯,继续通入O2至A冷却

②   S +O SO2    2SO2+2H2O+O2+2Ba2+=2BaSO4↓+4H+ 

③   a、b(2)②   CO32-+2H+=CO2 ↑+H2O③ (一)、(二)

(3)2CaSO42CaO+2SO2↑+O2 ↑ 燃烧温度需1000℃左右

(4)石英  ,     SiO2+CaO CaSiO3(2分)

(5)图略(装置+药品)

试题分析:(1)实验一:①取S粉与CaCO3粉末的混合物高温灼烧,有SO2产生,C中产生硫酸钡沉淀,D用来吸收过量的SO2,停止实验时,为了避免倒吸,撤掉酒精喷灯以后,要持续通氧气一直到冷却。②取反应后D中溶液滴加过量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CO2生成,CaCO3粉末没有分解,只有硫燃烧生成了SO2,C中SO2被氧气氧化产生硫酸钡沉淀,③要获得与以上实验事实相一致的结论,可替代B中品红溶液的用酚酞的NH3·H2O溶液,红色褪去,a正确;b.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正确;c.酚酞的NaHCO3溶液,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会产生CO2,NaOH溶液会吸收CO2,加盐酸有气体产生,错误;d.Br2的CCl4溶液,与SO2不反应,无现象,错误。(2)实验二控制温度在1000℃左右,CaCO3粉末分解,硫燃烧生成了SO2,D中溶液吸收CO2,产生碳酸盐,加入盐酸有大量气泡。(3)实验三:取样品CaSO4粉末装入A中。连续通入过量O2,加热至1200℃左右,充分反应,B中红色消失,说明CaSO4分解,有SO2生成,因此用此方法固硫时,温度应选择实验二的温度,过低CaCO3粉末没有分解,过高CaSO4分解又有SO2生成,不能起到固硫的作用。(4)在中学化学实验室里,装置A通常选择石英材料,但是SiO2和CaO在高温下会反应。(5)实验所需O2若改由空气提供,且对上述实验探究事实不产生影响,应在A前添加一装有NaOH的洗气瓶,除去空气中的CO2

下一知识点 : 二氧化硫的性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二氧化硫的制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