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一根长为L的可绕O轴自由转动的轻质杆固定在其端点,同时又通过绳跨过光滑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若将质量为M的球由杆呈水平状态开始释放,不计摩擦,竖直绳足够长,则当杆转动到竖直位置时,质量为m的球的速度是多大?

正确答案

杆转到竖直位置时,质量为M的球下落距离L,绳与竖直方向成45°角,质量为m的球上升的高度h=L

设此时质量为M的球、质量为m的球的速度分别为vM、vm,有vM=vm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有:

MgL-mgL=MvM2+mvm2

由以上式子得出质量为m的球的速度为:

vm=

答:当杆转动到竖直位置时,质量为m的球的速度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摆球从图中的A位置由静止开始摆下,摆角。摆到最低点B时线恰好被拉断。设摆线长l=1.6 m,悬点O到地面的竖直高度为H=6.6 m,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求:

(1)摆线承受的最大拉力;

(2)落地点D到B点的水平距离。

正确答案

解:(1)从最高点摆至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m/s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N  

(2)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mA=1kg的物块A与质量mB=2kg的物块B,A与B均可视为质点,A靠在竖直墙壁上,A、B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B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P=49J。在A、B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所示。放手后B向右运动,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0.5m,B恰能到达最高点C。取g=10m/s2,求

(1)绳拉断后瞬间B的速度vB的大小;

(2)绳拉断过程绳对B的冲量I的大小;

(3)绳拉断过程绳对A所做的功W。

正确答案

解析:(1)设B在绳被拉断后瞬间的速度为,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有

 

代入数据得 

(2)设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B的速度为,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

代入数据得,其大小为4NS

(3)设绳断后A的速度为,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

 代入数据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体通过定滑轮用轻绳相连,开始时用手压住m使两物体静止,M距地面h高处。已知M>m,一切摩擦不计,求放开手后M落地时(m仍然在桌面上)两物体的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解:选M、m为系统,由题知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M+m)v2/2=Mgh

      可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某中学举办的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有一个叫做“保护鸡蛋”的竞赛项目,要求制作一个装置,让鸡蛋从两层楼的高度落到地面且不被摔坏,如果没有保护,鸡蛋最多只能从0.1m的高度落到地面而不被摔坏;有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个装置来保护鸡蛋,用A、B两块较粗糙的夹板夹住鸡蛋,A夹板和B夹板与鸡蛋之间的摩擦力都为鸡蛋重力的5倍,现将该装置从距地面4m的高处落下,装置着地时间短且保持竖直不被弹起,鸡蛋落地后,两板对鸡蛋没有摩擦力.取g=10m/s2,不考虑空气阻力,求:

(1)如果没有保护,鸡蛋直接撞击地面而不被摔坏,其速度最大不能超过多少?(结果用根号表示)

(2)如果使用该装置,鸡蛋夹放的位置离装置下端的距离x至少为多少米?(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如果没有保护,鸡蛋直接撞击地面而不被摔坏,其速度最大为鸡蛋从高度h处自由落地时的速度,

mgh=mvm2

vm=m/s

(2)装置从高度H处落到地面时,鸡蛋速度为v,

mgH=mv2

装置与地面作用过程中,鸡蛋从离地x处滑到地面时速度只要小于Vm就不会被摔坏,

根据动能定理得:

(mg-Ff)x=m(vm2-v2) ②

由①②解得:x=0.433m

答:(1)如果没有保护,鸡蛋直接撞击地面而不被摔坏,其速度最大不能超过m/s;

(2)如果使用该装置,鸡蛋夹放的位置离装置下端的距离x至少为0.433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竖直平面内有一光滑圆弧轨道,其半径为R=0.5m,平台与轨道的最高点等高.一质量m=0.8kg的小球从平台边缘的A处水平射出,恰能沿圆弧轨道上P点的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内侧,轨道半径OP与竖直线的夹角为53°,已知sin53°=0.8,cos53°=0.6,g取10/m2.试求:

(1)小球从平台上的A点射出时的速度大小v0

(2)小球从平台上的射出点A到圆轨道人射点P之间的距离l;(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3)小球沿轨道通过圆弧的最高点Q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正确答案

(1)小球从A到P的高度差h=R(1+cos53°)①

小球做平抛运动有h=gt2

则小球在P点的竖直分速度vy=gt③

把小球在P点的速度分解可得tan53°v0=vy

由①②③④解得:小球平抛初速度v0=3m/s

(2)小球平抛下降高度h=vyt

水平射程s=v0t

故A、P间的距离

l==m

(3)小球从A到达Q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vQ=v0=3m/s

在Q点根据向心力公式得:

m=N+mg

解得;N=m-mg=14.4-8=6.4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沿轨道通过圆弧的最高点Q时对轨道的压力N′=N=6.4N

答:(1)小球从平台上的A点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3m/s;

(2)小球从平台上的射出点A到圆轨道人射点P之间的距离m;

(3)小球沿轨道通过圆弧的最高点Q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4N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其中圆弧部分光滑,水平段长为L,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紧靠在被压缩的弹簧最右端,小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突然释放弹簧,让小物块被弹出恰好能够运动到圆弧轨道的最高点A,取g=10m/s2,且弹簧长度忽略不计,求:

(1)小物块在圆弧顶端A处速度大小;

(2)O′点处轨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多大;

(3)小物块释放前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EP

正确答案

(1)小物块在最高点A位置处,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则有:mg=m

解得:υA=

(2)在最低点位置O′处,由重力和轨道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N-mg=m

小物块从最低处O′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轨道的弹力不做功,物块的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mg2R=m

联立解得:N=6mg;

(3)弹簧释放到物块到达O′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μmgL=m-EP

解得:EP=μmgL+mgR

答:

(1)小物块在圆弧顶端A处速度大小为

(2)O′点处轨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为6mg;

(3)小物块释放前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EP为μmgL+mgR.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所示,在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形光滑固定的轨道边缘,装着一个定滑轮,一轻绳跨过定滑轮,两端系着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体(m>2M),现将m从静止开始释放,m从轨道上边缘滑到此位置(α=60°)时的速率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的光滑圆弧轨道竖直放置,底端与光滑的水平轨道相接,质量为m2的小球B静止光滑水平轨道上,其左侧连接了一轻质弹簧,质量为m1的小球A自圆弧轨道的顶端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小球A撞击轻质弹簧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多少?

(2)要使小球A与小球B能发生二次碰撞,m1与m2应满足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1)设A球到达圆弧底端时的速度为v0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R=m   ①,

当A、B两球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共同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1v0=(m1+m2)v  ②,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Pm=m1-(m1+m2)v2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EPm=gR,④

(2)设A、B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1v0=m1v1+m2v2 ⑤,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1=m1+m2   ⑥,

联立⑤⑥解得:v1=v0v2=v0,

要使A、B两球能发生二次碰撞,必须满足|v1|>v2 ⑨,

则有:-  ⑩,

解得:m1<m2,(m1+m2<0不符合事实,舍去);

答:(1)小球A撞击轻质弹簧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2)要使小球A与小球B能发生二次碰撞,m1与m2应满足的关系是m1m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两小球A、B系在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的两端,小球A的质量MA=2kg,小球B的质MB=1kg,最初用手将A、B托住处于静止,绳上恰没有张力,此时A比B高H=1.2m.将A、B 同时释放,g取10m/s2.求:

(1)释放前,以B所在位置的平面为参考平面,A的重力势能

(2)释放后,当A、B到达同--高度时,A、B的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1)释放前,以B所任位置的平面为参考平面,A的重力势能为

EPA=MAgh    

可得:EPA=24J    

(2)释放后,AB速度大小是相等的,A、B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

MAg-MBg=(MA+MB)V2       

解得  V=2m/s   

答:(1)释放前,以B所在位置的平面为参考平面,A的重力势能为24J;

(2)释放后,当A、B到达同--高度时,A、B的速度大小为2m/s.

下一知识点 :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机械能守恒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