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自先秦以来“历书”就对民间社会生活起着强势的范导作用。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是()

A《甘石星经》

B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

C西汉武帝时的“太初历”

D郭守敬主持编订的《授时历》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今天,我们可以把《天下郡国利弊书》当做_____来读

A历史传奇小说

B地理、科普读物

C数学、物理专著

D历法、记日用具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

B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C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下列配对中,那一组与黄帝内经──天工开物属于同类?

A世说新语──本草纲目

B海国图志──喻世明言

C几何原本──颜氏家训

D新修本草──营造法式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的人口过剩产生的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宋代,对刻印无价值的书有以“灾及梨枣”的成语来讽刺,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这表明宋代:①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 ②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品 ③刻书风行一时④毕昇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五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以媲美。”“这项神圣的艺术在日耳曼已生根发芽,应移植到罗马。”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火药技术 

B造纸技术

C活字印刷

D指南针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你觉得最适宜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

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墙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 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有这样一个场景:在“三千弟子”诵读之时,中央的巨幅画卷中间,开始出现了立体活字印刷体,方版汉字交替呈现,整个活字印刷版如水波涌动,充满着无限动感,场面十分震撼。有些观众在观看后发表了以下评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先进的科技水平

B活字印刷术在唐代就已出现,所以有了流传广泛的唐诗

C没有活字印刷术就没有欧洲的文艺复兴

D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就是活字印刷的珍品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们体验了传统中医的神威。成书于西汉,中国现存较早,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一项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大地,即今日所说的地球)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提出这一说法的是

A张衡

B祖冲之

C僧一行

D郭守敬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相对于欧洲的“黑暗时代”,元朝的文化和科技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简仪

B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加以改进

C将王守仁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D元杂剧的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制造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甘石星经》问世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