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和传统儒家学说结合起来的是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近代至今,广东始终处于中国发展的前沿。以下内容与广东有关的是

①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②新文化运动的开端——《青年杂志》的创刊

③近代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始发——北伐战争

④江泽民第一次较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之间联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后者是在前者失败后兴起的

B后者对前者既有否定又有继承

C前者为后者的兴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D两者具有共同的政治目标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信中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欲迟则欲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材料表明梁启超

A赞同三民主义

B认清政府本质

C倾向民主革命

D主张维新变法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

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社会思潮在近代中国成为主流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共和②维新变法③马克思主义④民主、科学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下列有关三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和张謇的选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

B康有为的选择是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做出的

C他们三人都对清政府感到失望

D他们都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中国近代化进程“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出钱。”其中“广东人立言“的本质含义是

A广东人不甘于外来侵略,勇于反抗

B康梁孙等广东人的主张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

C广东地区资本主义发展较早,人们思想开放,易接受新事物

D广东人挽救了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林则徐、林源和洋务派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

C学习西方的管理体制

D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革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它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常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据此,康有为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应该是

A恢复传统价值观

B引进西方价值观

C实行专制政体

D实行民主革命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康有为的论著《新学伪经考》中的“新学”一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

B资产阶级维新派宣扬的民权思想

C西方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D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该派别应是

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改官制,变选举,可谓之变政矣,不可谓之变法”。这段材料反映了

A中国只有“师夷长技”才能够“制夷”

B“改官制,变选举”是救国救民的唯一途径

C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涉及诸多层面

D器物变革、制度变革都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为全面的是

A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是故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于是有所谓历史哲学者出焉。历史(撰述)与历史哲学虽殊科,要之,苟无哲学之理想者,必不能为良史,有断然矣。”其观点主要表明

A历史与历史哲学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B史学家要善于发现并阐明历史规律

C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是探求公理公例

D社会进化论是历史哲学的研究范畴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