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中请皇帝“结百姓之心”“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瞻识共主”。对此主张理解最恰当的是( )
正确答案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在自己的著作中陈述:“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下列各项与该思想家所属政治派别主张相符的是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
正确答案
1920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正确答案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正确答案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昏暴之君无所施其暴”。此人的主张是
正确答案
20 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蔡元培所写挽联“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褒扬的历史人物是
正确答案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20多年中,中国出现的救国思潮有( )
①实业救国思潮②维新变法思潮③民主共和思潮④社会主义思潮
正确答案
严复说:“以今日民智未开之中国,而欲效泰西君民并主之美治,实大乱之道也。”这说明他( )
①认为实施民主政治,需从教育入手
②现实政治主张比较温和
③从根本上不主张中国实行民主
④实则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正确答案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一文中说:“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中国知识精英“又进一层”表现为
正确答案
2006年4月27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后,参访了“总统府”。对于发生在南京的部分历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
正确答案
下列交通运输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汽船②火车③汽车④飞机
[ ]
正确答案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