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共730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发明于11世纪的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发明是

[ ]

A指南针用于航海

B雕版印刷术的成熟

C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

D火药的广泛利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的说法是

[ ]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转化为近现代科技的土壤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天工开物》记载:“凡工匠结花本者,心计最精巧。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算计分寸秒忽而结成之。张悬花楼之上,即结者不知成何花色,穿综带经,随其尺寸,度数提起衢脚,梭过之后居然花现,盖绫绢以浮经而现花,纱罗以纠纬而现花。绫绢一梭一提,纱罗来梭提,往梭不提。天孙机杼,人巧备矣。”这段材料说明明代手工业(  )

A分工细,花钱多

B采用机器生产

C出现雇佣关系

D生产水平高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要作用的科技成就是(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是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时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

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

B丝帛

C竹木简

D植物纤维纸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此观点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

A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四大发明中传入欧洲时间最晚的是

[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著作与上述两部书内容类别最为接近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周髀算经》

B《甘石星经》、《齐民要术》

C《唐本草》、《甘石星经》

D《千金方》、《梦溪笔谈》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有

1)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2)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3)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4)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A1)2)3)4)

B1)2)3)

C2)3)4)

D2)4)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古代中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并转化为巨大生产力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

C古代中国在科技发明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