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衰期
- 共518题
用放射源铍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氮(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定“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氮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 u等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氮核的质量分别为1.0 u和14 u)
正确答案
1.2 u
设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和速度分别为m和v,氢核的质量为mH.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与氢核发生弹性正碰,碰后两粒子的速度分别为v′和vH′.由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得mv=mv′+mHvH′①
②
解得③
同理,对于质量为mN的氮核,其碰后速度为
④
由③④式可得
⑤
根据题意可知
vH′=7.0vN′⑥
将上式与题给数据代入⑤式得m="1.2" u.
静止的A原子核,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发生α衰变.释放出α粒子后,变成新核B,B的电量是α粒子电量的n倍(n>1).通过计算说明并画出在云雾中观察到的衰变径迹可能是什么样的?
正确答案
两外切圆且α粒子的半径是B核的n倍
两外切圆且α粒子的半径是B核的n倍
天然放射性元素(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
(铅),则铅核比钍核少____________个中子,衰变过程共有____________次α衰变和____________次β衰变.
正确答案
16 6 4
(232-90)-(208-82)=16个,少16个中子,=6,
6次α衰变.82-(90-2×6)=4,4次β衰变.
天然放射性元素(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
(铅),衰变过程中共有_________次α衰变和_______次β衰变,铅核比钍核少____个中子,铅核比钍核少______个质子.
正确答案
6 4 16 8
反应方程为,所以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铅比钍的中子少(232-90)-(208-82)=16个中子,少90-82=8个质子。
考古学者在人居住过的岩洞找到一块碳样.它所含有的14C等于有生命物质中的等量碳所含14C的,已知14C的半衰期T="5" 568年,据此可判断此样品的年代距今为多少年?
正确答案
16 704年
根据m剩=
m=
,n=3
由此可知,样品年代为3T=3×5 568年="16" 704年.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