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种优质燃油由甲、乙两种有机物混合而成,甲、乙两种物质含有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已知甲、乙及CO、H2的燃烧热如下:

 

取甲、乙按不同比例混合的燃油23 g,在足量的O2中燃烧时,放出的热量Q与混合物中乙的物质的量分数x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乙的相对分子质量Mr(乙)=________。

(2)160 g由甲、乙以等物质的量混合而成的燃油在347.2 L O2中恰好完全燃烧,得492.8 L气体,冷却到室温时,还剩余224 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由此可求得混合物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甲、乙的分子式为:甲________;乙________。

(3)1 mol由甲、乙以等物质的量混合而成的燃油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放出热量2 876 kJ,则反应中生成CO________mol。

正确答案

  (1)114 (2)10∶24∶1 C2H6O C8H18 (3)2

 (1)当x=1.0时,燃油全部是乙,n(乙)=1113/5518=0.201 7 mol,则Mr(乙)=23/0.2017=114。当x=0时,同理可得Mr(甲)=46。

(2)160 g混合物燃烧生成n(CO2)=224/22.4=10 mol,n(H2O)=(492.8—224)/22.4=12 mol,根据CO2和H2O中的氧元素之和与消耗氧气的差值求得原混合物中含n(O)=1 mol,所以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0∶24∶1。

设160 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

114n+46n=160,解得n=1。

所以甲的分子式为C2H6O,乙的分子式为C8H18

(3)1 mol混合物完全燃烧应放出热量(1366+5518)/2kJ=3 442 kJ,实际放出热量2 876 kJ,所以生成CO的物质的量为(3442—2876)/283=2 mo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科学家要研究跟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很多课题。

(1)焦炭可用于制取水煤气。测得12g碳与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煤气时,吸收了131. 6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

(2)工业上可用焦炭冶炼金属,若0.5mol碳完全与赤铁矿反应,得到0.6mol铁,同时生成2种常见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碳跟水蒸气制水煤气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下列情况下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选填编号.)。

(4)温度T1时,在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积中,加入2.0molCO和2.0mol的H2,反应中c(H2O)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T1时反应C(s)+H2O(g) CO(g)+H2(g)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_________。在第5分钟时将体系的温发升高到T2,若在第8分钟时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画出第5分钟到9分钟后c(H2O)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只要求定性表示)。

正确答案

(1)C(s)+H2O(g)CO(g)+H2(g)  ∆H=+131.6KJ/mol;(2)5C+3Fe2O3CO2↑+4CO↑+6Fe;(3)B D (4)8.1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方程式为:C(s)+H2O(g) CO(g)+H2(g)  ∆H=+131.6KJ/mol;(2)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由于0.5mol碳完全反应得到0.6mol铁,说明反应的Fe2O3的物质的量为0.3mol,因为同时生成2种常见气体,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C+3Fe2O3CO2↑+4CO↑+6Fe;(3)A.在任何时刻都存在V(H2O)=V(H2)。所以不能由此确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B. 由于该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如果反应未达到平衡,无论向那个方向进行,容器内的温度必然发生改变。若容器中温度不再发生改变,则单位时间内任何物质的浓度就不再变化,即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正确。C.H2、CO都是生成物,在任何时刻都存在着消耗nmolH2同时消耗nmolCO 的关系,所以不能由此确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D.该反应是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若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必然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正确。(4)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个生成物浓度幂指数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幂指数的乘积的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H2O)="0.10mol/L," c(H2)="c(CO)=0.9mol/L." 因为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到8分钟时达到那番话状态。其变化曲线见答案。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红磷P(s)和Cl2发生反应生成P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                           

(2)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                         

上述分解反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 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0.6mol PCl5,其分解率α1等于         ;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分解率α2,α2      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3=       ;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4     △H3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                   

正确答案

(1)2P(s)+3Cl2(g)=2PCl3(g) △H =-612kJ/mol(2分)

(2)PCl5(g)=PCl3(g)+Cl2(g) △H =+93kJ/mol(2分)     25%(2分) 大于(2分)

(3)因为PCl5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太高,不利于PCl5的生成(2分)

(4)-399kJ/mol (2分) 等于(1分),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2分)

试题分析:(1)首先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状态,然后根据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可求出∆H=2×-306kJ•mol‾1=-612kJ•mol‾1,进而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为图中反应的逆反应,∆H为相反数,为+93kJ•mol‾1;加入0.8mol 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0.6mol PCl5,说明反应了0.2molPCl5,则分解率α1=0.2mol÷0.8mol×100%=25%;因为PCl5分解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PCl5的分解率增大,故α2大于α1

(3)温度过高,会促进PCl5的分解,不利于生成PCl5

(4)根据图示可求出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3= —306kJ•mol‾1—93kJ•mol‾1=-399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所以∆H3=∆H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3分)CH3CHO是有毒物质,易溶于水,含高浓度CH3CHO的废水可以用隔膜电解法处理,总反应为:

2CH3CHO(l) + H2O(l) CH3CH2OH(l) + CH3COOH(l) ;△H

(1)依次写出该反应中三个有机物的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2)已知CH3CH2OH、CH3CHO、CH3COOH的燃烧热分别为1366.8 kJ/mol、1166.4kJ/mol、874.8kJ/mol,则△H=_____________

(3)现在实验室中模拟乙醛废水的处理过程,模拟废水为一定浓度的乙醛—Na2SO4溶液,其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①b是直流电源的______极。

②Na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阳极除去乙醛的电极反应为                                    

(4)在实际工艺处理中,阴极区乙醛的去除率可达60%。若在两极区分别注入1 m3乙醛的含量为3000 mg/L的废水,可得到乙醇          kg(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正确答案

(1) 醛基、羟基、羧基       (2)-91.2kJ/mol 

(3)负  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或辅助电解质)。 CH3CHO-2e-+H2O=CH3COOH+2H+

           (4)1.9

试题分析:(1)该反应中的三个有机物分别是乙醛、乙醇和乙酸,官能团分别是醛基、羟基和羧基。(2)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等于乙醛燃烧热的2倍减去乙醇的燃烧热和乙酸的燃烧热之和,所以ΔH="2(-1166.4kJ/mol)-(" 1366.8 kJ/mol)-(- 874.8kJ/mol)="-91.2" kJ/mol。(3)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根据阳离子的转移方向,可知b是负极,a是正极,因为乙醛不是电解质,水溶液不导电,所以Na2SO4的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H3CHO-2e-+H2O=CH3COOH+2H+。(4)1 m3废水中含乙醛3000mg/L×10-3×1m3×103=3000g,则乙醛的物质的量为,因为乙醛的去除率为60%,则生成乙醇68.2mol× 60%=40.9mol,质量为40.9mol×46g/mol=1882g≈1.9kg。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考查电解有机物的反应,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工业上常利用CO和H2合成可再生能源甲醇。

(1)已知CO(g)、CH3OH(l)的燃烧热分别为283.0 kJ·mol-1和726.5 kJ·mol-1,则CH3OH(l)不完全燃烧生成CO(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合成甲醇的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ΔH <0。

在230 ℃〜270 ℃最为有利。为研究合成气最合适的起始组成比n(H2):n(CO),分别在230 ℃、250 ℃和270 ℃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左图所示。其中270 ℃的实验结果所对应的曲线是_____(填字母);当曲线X、Y、Z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CO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与投较比的关系是                    

(3)当投料比为1∶1,温度为230 ℃,平衡混合气体中,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保留1位小数);平衡时CO的转化率           

正确答案

(1)CH3OH (l) + O2(g) =" CO(g)" + 2H2O(l)  ΔH=-443.5 kJ·mol-1

(2) Z   投料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高    (3)33.3%   40%

试题分析:(1)CO(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1/2 O2(g)= CO2(g) ΔH=" —283.0" kJ/mol ; ① CH3OH(l)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 +3/2 O2(g)= CO2(g)+ + 2H2O(l) ΔH=" —726.5" kJ/mol; ②. ②-①整理可得:CH3OH (l) + O2(g) =" CO(g)" + 2H2O(l)  ΔH=-443.5 kJ/mol.(2) 合成甲醇的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  ΔH <0。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当n(H2)/n(CO)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吸热反应 (即逆反应) 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降低,甲醇的产率也减小。因此这三个曲线中Z对应的是270 ℃的实验结果。这对合成甲醇的产率来说不利。但是温度过低,虽然产率高了,但反应速率太低,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太长,效率也不高。因此综上所述常采用在230 ℃〜270 ℃最为有利。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某种反应物的浓度,能使平衡正向移动,使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其本身的转化率降低。当曲线X、Y、Z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CO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与投较比的关系是投料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高。(3)n(H2)/n(CO)=1:1,假设n(H2)= n(CO)=1mol,有图像可知在230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40%,,根据反应的方程式CO(g)+2H2(g) CH3OH(g)可知:此时n(CO)="0.6mol," n(H2)=0.2mol,n(CH3OH) ="0.4mol," 在平衡混合气体中,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4mol÷(0.6mol+0.2mol+0.4mol)×100%= 33.3%.

下一知识点 :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焓变、反应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