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焓变、反应热
- 共2059题
硼及其化合物在耐髙温合金工业、催化剂制造、髙能燃料等方面应用广泛。
(1)氮化硼是一种耐高温材料,巳知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B(s)+N2(g)= 2BN(s) ΔH="a" kJ • mol-1
B2H6 (g)=2B(s) + 3H2 (g) ΔH =b kJ • mol-1
N2 (g) + 3H2 (g) 2NH3 (g) ΔH ="c" kJ• mol-1
①反应B2H6(g)+2NH3(g)=2BN(s)+6H2(g) ΔH = (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kJ ·mol-1。
②B2H6是一种髙能燃料,写出其与Cl2反应生成两种氯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
(2)硼的一些化合物的独特性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①最近美国化学家杰西·萨巴蒂尼发现由碳化硼制作的绿色焰火比传统焰火(硝酸钡)更安全,碳化硼中硼的质量分数为78. 6%,则碳化硼的化学式为 。
②近年来人们将LiBH4和LiNH2球磨化合可形成新的化合物Li3BN2H8和Li4BN3 H10,Li3BN2H8球磨是按物质的量之比n(LiNH2) : n(LiBH4) =" 2" : 1加热球磨形成的,反应过程中的X衍射图谱如图所示。
Li3BN2H8在大于250℃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Li3BN2H8与Li4BN3H10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充分分解,放出等量的H2,Li4BN3 H10分解时还会产生固体Li2NH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是 。
(3)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的原理如图,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①a+b-c ②B2H6+6Cl2=2BCl3+6HCl
(2)①B4C ②Li3BN2H8Li3BN2+4H2↑;NH3
(3)BH4-+8OH--8e-=BO2-+6H2O;BH4-+2O2=BO2-+2H2O
试题分析:(1)①将第一个方程式与第二个方程式相加,减去第三个方程式,可得目标方程式,反应热作相应变化即可。
②生成两种氯化物,根据原子守恒只能是BCl3和HCl。
(2)①,因此分子式为B4C。
②根据衍射图,温度大于250℃,分解产物之一是Li3BN2,则另一产物是H2。从所含有的元素看,还能形成的气体是NH3。
(3)从电池示意图可知,负极通入BH4-和OH-,生成BO2-,据此可写出电极反应式。从示意图上可知,正极反应为O2和H2O生成OH-,正、负极反应式相加可得电池总反应。
2013年初,雾霾天气多次肆虐天津、北京等地区。其中,燃煤和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 + 2CO(g)2CO2(g)+ N2(g)。△H<0
①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
②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代号)。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 kJ/mol
2NO2(g)N2O4(g) △H=-56.9 kJ/mol
H2O(g) = H2O(l) ΔH = -44.0 kJ/mol
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
(3)甲烷燃料电池可以提升能量利用率。下图是利用甲烷燃料电池电解100mL1mol/L食盐水,电解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L(设电解后溶液体积不变).
①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②电解后溶液的pH= (忽略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③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 L
正确答案
(1)①略(2分) ② bd (2分)
(2)CH4(g)+N2O4(g) ==N2(g) +2H2O(g) + CO2(g) △H=" —898.1kJ/mol" (3分)
(3)①CH4 —8e— + 2H2O =CO2 + 8H+ (2分)
②14 (2分) ③ 1.68L(3分)
试题分析:
(1)①根据平衡常数公式:
②体系为绝热、恒容,说明与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热量会升高。
b、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K值降低。
d、当NO的质量分数不变时,说明达到平衡。
(2)根据盖斯定律:CH4(g)+N2O4(g) ==N2(g) +2H2O(g) + CO2(g) △H= —898.1kJ/mol
(3)①CH4在负极是失电子变为CO2。 所以,CH4 —8e— + 2H2O =CO2 + 8H+
②第一阶段先电解HCl,后电解水。先是0.1molCl-放电,生成Cl2,而生成的H2有0.1mol,即有0.2mol的H+产生,则有后0.1mol的H+放电时是由水电离出氢氧根,刚好有0.1molOH-生成,即氢阳根浓度为1mol/L,故PH为14。
③阳极反应:Cl- - 2e- = Cl2
4OH- - 4e- = 2H2O +O2
总共转移0.2mol电子,生成0.05molCl2和0.025molO2,总体积为1.68L。
重晶石(BaSO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备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的流程如下:
(1)写出煅烧时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检测煅烧时产生的CO,可将煅烧产生的气体通入PbCl2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和产生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向BaSO4沉淀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充分搅拌,弃去上层清液,如此处理多次,可使BaSO4全部转化为BaCO3。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BaSO4(s)+CO32-(aq)BaCO3(s)+SO42-(aq)
现有0.20 mol BaSO4,加入1.0L 2.0mol•L-1饱和Na2CO3溶液处理,假设c(SO42-)起始≈0
平衡时,K=4.0x10-2,求反应达到平衡时发生转化的BaSO4的物质的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5)试从平衡的角度解释BaSO4可转化为BaCO3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7分)
(1)BaSO4(s) + 4C(s)="BaS(s)" + 4CO(g) △H="+571.2" kJ•mol-1
(4分,其中:方程式2分,ΔH 2分,错漏单位扣1分,状态错漏0分。其他计量数,合理即给分)
(2)Ba(OH)2·8H2O +2NH4Cl=BaCl2+2NH3↑+10 H2O (2分,写Ba(OH)2反应给0分)
(3)CO +PbCl2+H2O=Pb↓+CO2↑+2HCl (2分)
(4)设发生转化的BaSO4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平衡时c(SO42-)为x mol•L-1(1分)
BaSO4(s)+CO32- BaCO3(s)+SO42-
起始浓度(mol•L-1): 2.0 0
转化浓度(mol•L-1): x x
平衡浓度(mol•L-1): (2.0—x) x (1分)
K==
=4.0×10-2 (2分,其中列式、代入数值各1分)
x = 7.7×10-2 (2分,单位、有效数字错漏合扣1分)
答:发生转化的BaSO4的物质的量为7.7×10-2 mol
(5)BaSO4沉淀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4(s)Ba2+(aq) + SO42-(aq) (1分),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CO32-浓度增大,使Qc(BaCO3)=c(Ba2+)×c(CO32-)>Ksp(BaCO3) ,形成碳酸钡的过饱和溶液,因此析出BaCO3沉淀(1分),c(Ba2+)减小,使BaSO4沉淀向溶解方向移动,BaSO4转化为BaCO3(1分)。(合理即给分)
试题分析:(1)硫酸钡与焦碳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化钡和一氧化碳,硫元素由+6降为—2价,碳元素由0升为+2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则该反应为;BaSO4(s)+4C(s)=BaS(s)+4CO(g);将已知反应编号为①②③,观察发现,②×2+③—①可得重晶石与焦碳的反应式,根据盖斯定律,BaSO4(s)+4C(s)=BaS(s)+4CO(g)的焓变=②的焓变×2+③的焓变—①的焓变=[—221×2—460—(—1473.2)]kJ/mol=+571.2 kJ/mol;(2)铵盐与强碱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氨气和水,由此推断:Ba(OH)2·8H2O +2NH4Cl=BaCl2+2NH3↑+10 H2O;依题意,一氧化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碳元素由+2升为+4价,则CO是还原剂,由此推断氯化铅是氧化剂,被还原为黑色的单质铅,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该反应为CO +PbCl2+H2O=Pb↓+CO2↑+2HCl;(4)设发生转化的BaSO4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平衡时c(SO42-)为x mol•L-1(1分)
BaSO4(s)+CO32- BaCO3(s)+SO42-
起始浓度(mol•L-1): 2.0 0
转化浓度(mol•L-1): x x
平衡浓度(mol•L-1): (2.0-x) x (1分)
K==
=4.0×10-2 (2分,其中列式、代入数值各1分)
x = 7.7×10-2 (2分,单位、有效数字错漏合扣1分)
答:发生转化的BaSO4的物质的量为7.7×10-2 mol。
(5)BaSO4沉淀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4(s)Ba2+(aq) + SO42-(aq),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增大CO32-浓度,使Qc(BaCO3)=c(Ba2+)×c(CO32-)>Ksp(BaCO3) ,形成碳酸钡的过饱和溶液,因此析出BaCO3沉淀,造成c(Ba2+)减小,使BaSO4沉淀向溶解方向移动,BaSO4转化为BaCO3。
目前工业合成氨的原理是:N2(g)+3H2(g)2NH3(g) △H=-93.0kJ /mol;另据报道,一定条件下:2N2(g)+6H2O(l)
4NH3(g)+3O2(g) △H=" +1530.0kJ" /mol。
(1)氢气的燃烧热△H=_______________kJ/mol。
(2)在恒温恒压装置中进行工业合成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在恒温恒容装置中进行合成氨反应,各组分浓度-时间图像如下。
① 表示N2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
② 前25 min 内,用H2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
③ 在25 min末刚好平衡,则平衡常数K = 。
(4)在第25 min 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在第35 min末再次平衡。平衡移动过程中H2浓度变化了1.5 mol·L-1,在图中画出第25 min ~ 40 min NH3浓度变化曲线。
(5)已知常温下,NH4+ 的水解常数为1.0×10-9,则0.1mol/L NH4Cl溶液pH= 。(忽略NH4+水解对NH4+浓度的影响)
正确答案
(16分)
(1)-286.0 (2分,不写“-”扣1分)
(2)AD (2分)
(3)① C (2分)
② 0.12 mol / (L·min) (3分,数据2分,单位1分)
③ 0.15 (2分)
(4)(3分,起点1分,拐点1分,延长线1分)
(5) 5 (2分)
试题分析:(1)先将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编号为①②,再根据盖斯定律,将(①×2—②)/3可得:2H2(g)+O2(g)= 2H2O(l) △H=-572.0kJ /mol,最后将系数减半,则焓变随之减半,即H2(g)+O2(g)= 2H2O(l) △H=-286.0kJ /mol;根据燃烧热概念可得,氢气的燃烧热△H=-286.0kJ /mol;(2)恒温恒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由于n=V/Vm,则气体体积不再变化,就是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故A正确;气体密度等于气体质量除以气体总体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气体质量始终不变,若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则气体总体积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故B错;平衡后充入惰性气体,维持恒温恒压,必须增大容器容积,减小各组分浓度,其实质是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或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故C错;平衡后,压缩装置,缩小容器容积,其实质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故D正确;(3)①合成氨的原理为N2(g)+3H2(g)2NH3(g),读图可知,前25min内A的浓度由6.0mol/L逐渐减小为3.0mol/L,C的浓度由2.0mol/L逐渐减小到1.0mol/L,B的浓度由0逐渐增大到2.0mol/L,则A、C、B的变化浓度分别为3.0mol/L、1.0mol/L、2.0mol/L,因此A、C、B分别表示氢气、氮气和氨气的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②由于前25min内氢气的浓度由6.0mol/L逐渐减小为3.0mol/L,其变化浓度为3.0mol/L,则v(H2)=△c(H2)/△t="3.0mol/L÷25min" ="0.12" mol / (L·min);③根据三行数据法可得:
N2(g)+3H2(g)2NH3(g)
各组分的起始浓度/ mol·L-1 2.0 6.0 0
各组分的变化浓度/ mol·L-1 1.0 3.0 2.0
各组分的平衡浓度/ mol·L-1 1.0 3.0 2.0
K==
≈0.15(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由于合成氨的正反应的△H=-93.0kJ /mol,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浓度增大,氨气浓度减小,根据三行数据法可得:
N2(g)+3H2(g)2NH3(g)
25min时各组分浓度/ mol·L-1 1.0 3.0 2.0
各组分的变化浓度/ mol·L-1 0.5 1.5 1.0
35min时各组分浓度/ mol·L-1 1.5 4.5 1.0
因此,25min→35min,氨气浓度由2.0mol/L逐渐减小为1.0mol/L;35min→40min,氨气浓度为1.0mol/L,始终保持不变;(5)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完全电离出的铵根离子部分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存在水解平衡,设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xmol/L,由三行数据法可得:
NH4++H2ONH3•H2O+H+
各组分的起始浓度/ mol·L-1 0.1 0 0
各组分的变化浓度/ mol·L-1 x x x
各组分的平衡浓度/ mol·L-1 0.1—x x x
K==
=1.0×10-9
由于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很小,则0.1—x≈0.1,则=
=1.0×10-9,则x 2=1.0×10-10,x=1.0×10-5;由于pH=—lgc(H+)=5。
对大气污染物SO2、NOx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环保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是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① H2(g)+O2(g)=H2O(g) △H=-241.8kJ·mol-1
②C(s)+ O2(g)=CO(g) △H=-110.5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已知汽车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 △H
0,若1.0 mol空气含0.80 mol N2和0.20 mol O2,1300oC时在2.0 L密闭汽缸内经过5s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为1.6×10-3mol。
①在1300oC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5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ν(N2) = (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 。
(3)汽车尾气中NO和CO的转化。当催化剂质量一定时,增大催化剂固体的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下图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2NO(g)+2CO(g) 2CO2(g)+N2(g) 中,NO的浓度c(NO)随温度(T)、催化剂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
①该反应的△H 0 (填“>”或“<”)。
②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右图中画出c(NO) 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并作相应标注)。
正确答案
(1)C(s) + H2O(g) =" CO(g)" + H2(g) △H=+131.3kJ·mol-1
(2)① 8.0×10-5 mol/(L·s)。
② 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平衡向右移动(3)① <
②见右图:
试题分析:(1)②-①整理可得:C(s) + H2O(g) =" CO(g)" + H2(g) △H=+131.3kJ/mol。(2)①N2(g)+O2(g) 2NO(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经过5s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O为1.6×10-3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物质间的关系可知消耗N2的物质的量为8.0×10-3mol.则V(N2)= 8.0×10-4mol÷2.0 L÷5s=8.0×10-5 mol/(L·s)。②由于化学反应N2(g)+O2(g)2NO(g) 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会产生更多的NO。所以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3)由图像可知在温度为T2时先达到平衡。说明温度T2>T1。①由于温度升高,NO的浓度增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②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催化剂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为
。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