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焓变、反应热
- 共2059题
(11分)研究燃料的燃烧和对污染气体产物的无害化处理,对于防止大气污染有重要意义。
(1)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H2(g)+1/2O2(g)=H2O(g) H= −241.8kJ/mol
C(s)+1/2O2(g)=CO(g) H= −110.5kJ/mol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制H2和CO的热化学方程式 。
(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SO2被氧化成S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 2SO3(g);
△H=−a kJ/mo1,在相同条件下要想得到2akJ热量,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4mo1 SO2和2mol O2 B.4mol SO2、2mo1 O2和2mol SO3
C.4mol SO2和4mo1 O2 D.6mo1 SO2和4mo1 O2
(3)汽车尾气中NOx和CO的生成及转化:
①已知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 2NO(g)
H>0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能说明此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A.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2v正(N2)=v逆(NO) D. N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 H>0,
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 。
(4)燃料CO、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O(g)+H2O(g) CO2(g)+H2(g)。在420℃时,平衡常数K=9。若反应开始时,CO、H2O的浓度均为0.1mol/L,则CO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为 。
正确答案
(1)C(s)+H2O(g)=CO(g)+H2(g) H=+131.3kJ/mol (3分)(方程式及下标正确可给1分)
(2)D (2分)
(3)①CD (2分)
②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根据G=
H—T
S,
G>0,不能实现。 (2分)
(4)75% (2分)
试题分析:(1)已知:H2(g)+1/2O2(g)=H2O(g) H1= −241.8kJ/mol ;C(s)+1/2O2(g)="CO(g)"
H2= −110.5kJ/mol根据盖斯定律,用方程式2减去方程式1,可得: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制H2和CO的热化学方程式(1)C(s)+H2O(g)=CO(g)+H2(g)
H=+131.3kJ/mol 。(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2mol的SO3时放热a kJ,想得到2a kJ热量,则需生成4molSO3;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进行到底,所以要得到4molSO3,SO2与O2物质的量必须要多于4mol和 2mol,故D符合,B选项中既有正反应又有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故选D.(3)①A.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故压强始终不变不能做为平衡判断依据,错误; B.由于反应前后总质量和总物质的量都不改变,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故不能做为平衡判断依据,错误;选CD。②由反应2CO(g)=2C(s)+O2(g)
H>0,可知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根据
G=
H—T
S,
G>0,不能实现。
(4)解:令平衡时CO的浓度变化量为xmol/L,则:
CO(g)+H2O(g)⇌CO2(g)+H2(g)
开始(mol/L):0.1 0.1 0 0
变化(mol/L):c c c c
平衡(mol/L):0.1-c 0. 1-c c c
故=9 解得c=0.075,故一氧化碳在此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75%,故答案为:75%.
2013年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 (g)2CO2 (g) +N2 (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判断: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②该反应的ΔH 0(选填“>”、“<”)。
③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 学反应速率。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图中画出c(CO2)在T2、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① 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
染。
CH4(g)+2NO2(g) = N2(g)+CO2(g)+2H2O(g) =-867kJ·mol-1
2NO2(g) N2O4(g)
=-56.9kJ·mol-1
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g)、CO2(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可 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下图是通过光电转化原理以廉价原料制备新产品的示意图。写出上述光电转化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催化剂a、b之间连接导线上电子流动方向是 (填a→b或b→a) 。
正确答案
(1)①(2分) ②<(1分)
③(2分)[起点在原点0处(给1分),达到平衡的时间迟于“T2、S1”曲线的平衡点(给1分)
(2)① CH4(g)+N2O4(g) = N2(g)+CO2(g)+2H2O(g) =-810.1 kJ·mol-1(2分)
②2CO2+2H2O2HCOOH+O2(2分) a→b (2分)
试题分析:(1)②反应图像得出TI曲线反应速率快,温度高,其二氧化碳含量低,反应放热;③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但催化剂不改变平衡浓度,平衡时二氧化碳浓度相同;(2)①方程式1减方程式2得CH4(g)+N2O4(g) = N2(g)+CO2(g)+2H2O(g) =-810.1 kJ·mol-1;②从电池示意图得出反应物为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为甲酸和氧气;水在催化剂a失去电子生成氧气,a为负极,电子流动方向a→b。
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线路如图所示:
Ⅰ.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图所示:
Ⅱ.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NaOH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Mg2+):c(Fe3+)= 。
(2)“母液”中除了含有Na+、CO32—外,还含有 等离子。
(3)有人从“绿色化学”角度设想将“母液”沿流程中虚线进行循环使用。请你分析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并说明理由: 。
(4)已知: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532.36" 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473.63" kJ·mol-1
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MgCO3+2OH- = Mg(OH)2+ CO32—(书写Fe3++3 OH-=Fe(OH)3↓、Mg2++2 OH-=Mg(OH)2↓不得分)(3分)(3分)(2)Cl-、
(2分)
(3)不可行(2分) 若“母液”循环使用,则溶液中c(Cl-)和c()增大,最后所得产物Na2CO3混有杂质(2分)
(4)Na2CO3·H2O(s)=Na2CO3(s)+ H2O(g) △H="+58.73" kJ·mol-1 (3分)
试题分析:由溶度积表知,MgCO3的Ksp最大,在溶液中溶解的最多,其它物质与MgCO3相差的数量级较大,在溶液里可以忽略。
(1)主要是MgCO3与NaOH的反应生成Ksp更小的沉淀Mg(OH)2;
PH="8" ,C OH-=10-6 Ksp= c(Mg2+)C2(OH-)= c(Mg2+)10-12 =5.61×10-12 c(Mg2+)=5.61
Ksp= c(Fe3+)C3(OH-)=c(Fe3+)10-18=2.64×10-39 c(Fe3+)=2.64×10-21
c(Mg2+):c(Fe3+)=5.61:2.64×10-21=
(2)母液”中,与CO32—不形成沉淀的只有Cl-、
(4)①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532.36" kJ·mol-1
②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473.63" kJ·mol-1
①-②得:Na2CO3·H2O(s)=Na2CO3(s)+ H2O(g) △H="+58.73" kJ·mol-1sp计算、离子共存、盖斯定律等相关知识。
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 NO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_ .
(2)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0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 .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_ .。
(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
①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 .
② 当尾气中空气过量时,催化转化器中的金属氧化物吸收NOX生成盐。其吸收能力顺序如下:12MgO <2oCaO <38SrO<56BaO.原因是 .
(4)通过NOx传感器可监测NO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Pt电极上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正确答案
(1)3NO2+H2O=2HNO3+NO
(2)①N2(g)+O2(g)2NO(g);ΔH=+183kJ/mol.②K值增大。
(3)①2NO+2CO= N2+2CO.②Mg、Ca、Sr、Ba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NOX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NOX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4)①还原。②NO-2e-+O2-=NO2。
由NO2制备硝酸3NO2+H2O===2HNO3+NO;根据题给能量关系可得到热化学反应方程式N2(g)+O2(g)2NO(g) ΔH="+183kJ/mol"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K值增大;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反应生成氮气2NO+2CO= N2+2CO;Mg、Ca、Sr、Ba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NOX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电化学反应Pt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O2+4e-=2O2-,NiO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NO-2e-+O2-=NO2。
(1)NOx能形成酸雨,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2)①盖斯定律可得,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ΔH=+183kJ/mol.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
(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
①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 N2+2CO.
②Mg、Ca、Sr、Ba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NOX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NOX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4)①Pt电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②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2e-+O2-=NO2。
【考点定位】本题以氮的氧化物为载体考查物质性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周期表、电化学等相关知识。
Ⅰ.甲醇是一种新型的能源。
(1)合成气(组成为H2和CO)是生产甲醇的重要原料,请写出由焦炭和水在高温下制取合成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1,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在容积为l L的密闭容器中,由CO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4)在T1温度时,将1 mol CO和2mol 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碱性,负极的反应式为 ;假设原电解质为NaOH,且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质只有Na2CO3,此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Ⅱ.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10-11。某溶液中含有C1-, 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1·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正确答案
Ⅰ.(1)C+H2OCO+H2
(2)CH3OH(l)+O2(g)= CO(g)+2H2O(l)H=-443.5kJ·mol-1
(3)AB
(4)1-
(5)CH3OH-6e-+8OH-=== CO32-+6H2O
c(Na+)> c(CO32-)> c(OH-)>c(HCO3-)> c(H+)
Ⅱ. Br-、C1-、CrO42-
试题分析:Ⅰ.(1)合成气是在高温下由水蒸气和碳生成:C+H2OCO+H2
(2)H2(g)+O2(g)= 2H2O(l) △H=-285.8kJ·mol-1;………………………………①
CO(g)+O2(g)= CO2(g) △H=-283.0kJ·mol-1;………………………………②
CH3OH(l)+O2(g)= CO2(g) +2H2O(l) △H=-726.5kJ·mol-1;………………③
由盖斯定律可知:③-②
CH3OH(l)+O2(g)= CO(g)+2H2O(l)H=-443.5kJ·mol-1
(3)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内浓度的改变量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T1时甲醇的含量高,因此B正确;根椐“先拐先平,数值大”可知T2>T1,可以看出温度高时,反而逆向移动,因此正向是放热反应,C错误;从T1到T2是温度升高的一个过程,平衡逆向移动,比值增大,D错误。
(4) CO + 2H2 = CH3OH
起始物质的量: 1mol 2mol
变化: a mol 2 a mol a 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1-a) mol (2-2a) mol a mol
在温度一定,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5)燃料电池中作负极的一定是失去电子的物质:CH3OH-6e-+8OH-=== CO32-+6H2O
c(Na+)> c(CO32-)> c(OH-)>c(HCO3-)> c(H+)
Ⅱ.Ksp(AgCl)=c(Ag+)·c(Cl-) =1.56×10-10,
Ksp(AgBr)= c(Ag+) ·c(Br-) =7.7×10-13,
Ksp(Ag2CrO4)= c(Ag+)2·c(CrO42-) = 9×10-11;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沉淀银离子的顺序为:Br-、C1-、CrO4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