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4•青岛模拟)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制取氮化铝,设计图1验装置.试回答:

(1)实验中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制取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填写序号).

a.防止NaNO2 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 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3)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4)化学研究小组的装置存在严重问题,请说明改进的办法______

(5)反应结束后,某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来测定氮化铝样品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已知:氮化铝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和氨气.

①氮化铝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广口瓶中的试剂X最好选用______(填写序号).

a.汽油        b.酒精       c.植物油     d.CCl4

③广口瓶中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空间),则实验测得NH3的体积将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④若实验中称取氮化铝样品的质量为10.0g,测得氨气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则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制取氮化铝: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制取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平衡内外压强,使NaNO2 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制得的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碱石灰干燥氮气,氧化铝、碳和氮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Al2O3+3C+N22AlN+3CO,D防止空气进入反应装置干扰实验.

(1)饱和NaNO2与 NH4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反应为NaNO2+NH4ClNaCl+N2↑+2H2O,故答案为:NaNO2+NH4ClNaCl+N2↑+2H2O;

(2)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具有平衡气压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故选c;

(3)关闭分液漏斗开关,使装置处于密闭体系,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锥形瓶外壁,由于热胀冷缩,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装置漏气,

故答案为: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导管,将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液面下,用酒精灯微热蒸馏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一段时间,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4)实验必须对有毒气体进行尾气处理,应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防止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5)①AlN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并放出NH3,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AlN+NaOH+3H2O=Na[Al(OH)4]+NH3↑,

故答案为:AlN+NaOH+3H2O=Na[Al(OH)4]+NH3↑   

②酒精、汽油虽然都不能与氨气发生反应,但它们却都极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气体对实验有影响而且挥发完后不能再起到隔离氨气与水接触的作用;同时由于酒精易溶于水,也不能达到隔离的目的;CCl4密度大于水,不能起到隔离作用,而植物油既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也不易挥发,可以把氨气与水进行隔离;

故答案为:C; 

③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而不是收集纯净的气体,因此,把最后空间中充入的氨气当成开始时的空气即可,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故答案为:不变; 

④氨气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是0.15mol,所以氮化铝的物质的量是0.15mol,质量是0.15mol×41g/mol=6.15g,所以氮化铝的质量分数为

×100%=61.5%,

故答案为:61.5%.

解析

解:制取氮化铝: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制取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平衡内外压强,使NaNO2 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制得的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碱石灰干燥氮气,氧化铝、碳和氮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Al2O3+3C+N22AlN+3CO,D防止空气进入反应装置干扰实验.

(1)饱和NaNO2与 NH4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反应为NaNO2+NH4ClNaCl+N2↑+2H2O,故答案为:NaNO2+NH4ClNaCl+N2↑+2H2O;

(2)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具有平衡气压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故选c;

(3)关闭分液漏斗开关,使装置处于密闭体系,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锥形瓶外壁,由于热胀冷缩,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装置漏气,

故答案为: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导管,将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液面下,用酒精灯微热蒸馏烧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一段时间,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

(4)实验必须对有毒气体进行尾气处理,应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防止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在干燥管D末端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5)①AlN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并放出NH3,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AlN+NaOH+3H2O=Na[Al(OH)4]+NH3↑,

故答案为:AlN+NaOH+3H2O=Na[Al(OH)4]+NH3↑   

②酒精、汽油虽然都不能与氨气发生反应,但它们却都极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气体对实验有影响而且挥发完后不能再起到隔离氨气与水接触的作用;同时由于酒精易溶于水,也不能达到隔离的目的;CCl4密度大于水,不能起到隔离作用,而植物油既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也不易挥发,可以把氨气与水进行隔离;

故答案为:C; 

③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而不是收集纯净的气体,因此,把最后空间中充入的氨气当成开始时的空气即可,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故答案为:不变; 

④氨气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是0.15mol,所以氮化铝的物质的量是0.15mol,质量是0.15mol×41g/mol=6.15g,所以氮化铝的质量分数为

×100%=61.5%,

故答案为:61.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制取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并研究其相关性质.

(1)组装好仪器后,添加试剂前必须完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实验时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试剂a是______,让气体通过试剂a的目的是______

(3)该小组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得的漂白液中NaClO的浓度偏低,为提高NaClO的浓度,他们查阅资料获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

①Cl2(g)+2NaOH(aq)═NaCl(aq)+NaClO(aq)+H2O(l)△H1=-101.1kJ/mol

②3NaClO(aq)═2NaCl(aq)+NaClO3(aq)△H2=-112.2kJ/mol

反应①的反应速率很快,反应②的反应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慢,请根据上述信息,对该装置提出改进建议:______

(4)该小组同学欲测定所得漂白液中NaClO的含量,原理及操作如下:

测定原理:次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与KI反应生成I2,再以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即可.相关反应为:2CH3COOH+2KI+NaClO=I2+NaCl+2CH3COOK;I2+2Na2S2O3=2Nal+Na2S4O6

该小组同学量取V1mL漂白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用醋酸酸化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用c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来滴定生成的I2,消耗的Na2S2O3标准溶液V2mL.请按要求回答:

①量取V1mL,漂白液所用的仪器是______

②滴定操作中,可选用______作为表示剂来判断反应的终点,反应终点的现象为______

③该漂白液中NaClO的浓度为______g/L(用代数式表示).

正确答案

解:(1)实验装置在发生反应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烧瓶中的反应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价额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实验室制取的氯气中含氯化氢,应该用饱和食盐水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杂质;

(3)反应(a)的反应速率很快,反应(b)在室温下较慢,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可以降低温度促进反应a进行,将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浸在冰水中;

故答案为:将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浸在冰水中;

(4)①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溶液还具有碱性,量取液体所用的仪器:移液管,故答案为:移液管;

②根据实验原理,硫代硫酸钠滴定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显示蓝色,可以选择淀粉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蓝色消失,并且半分钟不褪去;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蓝色消失,并且半分钟不褪去;

③根据相关反应:2CH3COOH+2KI+NaClO=I2+NaCl+2CH3COOK;I2+2Na2S2O3=2Nal+Na2S4O6,得到NaClO~2Na2S2O3

设NaClO的浓度是x,NaClO~2Na2S2O3

                     1     2

                    V1•x    cV2

得到:x=mol/L,漂白液中NaClO的浓度为x=mol/L×74.5g/mol=g/L,

故答案为:

解析

解:(1)实验装置在发生反应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烧瓶中的反应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价额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实验室制取的氯气中含氯化氢,应该用饱和食盐水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杂质;

(3)反应(a)的反应速率很快,反应(b)在室温下较慢,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可以降低温度促进反应a进行,将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浸在冰水中;

故答案为:将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浸在冰水中;

(4)①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溶液还具有碱性,量取液体所用的仪器:移液管,故答案为:移液管;

②根据实验原理,硫代硫酸钠滴定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显示蓝色,可以选择淀粉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蓝色消失,并且半分钟不褪去;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蓝色消失,并且半分钟不褪去;

③根据相关反应:2CH3COOH+2KI+NaClO=I2+NaCl+2CH3COOK;I2+2Na2S2O3=2Nal+Na2S4O6,得到NaClO~2Na2S2O3

设NaClO的浓度是x,NaClO~2Na2S2O3

                     1     2

                    V1•x    cV2

得到:x=mol/L,漂白液中NaClO的浓度为x=mol/L×74.5g/mol=g/L,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氧化二氯是棕黄色刺激性气体,熔点:-116℃,沸点3.8℃.氧化二氯不稳定,接触一般有机物易爆炸;它易溶于水(1:100),同时反应生成次氯酸溶液;制备出之后要冷却成固态以便操作和贮存.制备少量Cl2O,是用干燥的氯气和HgO反应(还生成HgO•HgCl2).装置示意如图(铁架台和夹持仪器已略去).

(1)A中盛有的深色固体试剂a是______,分液漏斗中试剂b是______

(2)B中盛有液体c是______,C中的液体d是______

(3)D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E中的保温瓶中盛有致冷剂,它应是______(在干冰、冰水、液态空气中选择),在E的内管得到的氧化二氯中可能含有杂质是______

(5)装置A、B、C间的连接方式与D、E间的连接方式有明显的区别,这区别是______,用这些不同的连接方式的主要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装置图可知,A中发生反应制备氯气,反应不需加热,深色固体试剂a与溶液b反应,通常应为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故a为高锰酸钾,b为浓盐酸.

故答案为:高锰酸钾;浓盐酸.

(2)HCl易挥发,A中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H2O,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用浓硫酸干燥,先除氯化氢,后干燥.故B中盛有液体c是试剂饱和食盐水,C中的液体d是浓硫酸.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3)由信息可知,D中氯气与HgO反应生成Cl2O与HgO•HgCl2.反应方程式为2HgO+2Cl2=Cl2O+HgO•HgCl2

故答案为:2HgO+2Cl2=Cl2O+HgO•HgCl2

(4)由题目信息可知,氧化二氯气体的熔点-116℃,熔点很低.所以选择沸点很低的液态空气进行制冷.

根据工艺流程可知,D中反应氯气可能不能充分反应,由于氯气易液化,所以E的内管得到的氧化二氯中可能含有杂质是液氯.

故答案为:液态空气;液氯.

(5)由信息可知,氧化二氯不稳定,接触一般有机物易爆炸,因此 Cl2O不能与有机物接触,所以A、B、C间用乳胶管连接,D、E间不能乳胶管连接.

故答案为:A、B、C间用乳胶管连接,D、E间不能乳胶管连接;Cl2O遇有机物易爆炸.

解析

解:(1)由装置图可知,A中发生反应制备氯气,反应不需加热,深色固体试剂a与溶液b反应,通常应为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故a为高锰酸钾,b为浓盐酸.

故答案为:高锰酸钾;浓盐酸.

(2)HCl易挥发,A中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H2O,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用浓硫酸干燥,先除氯化氢,后干燥.故B中盛有液体c是试剂饱和食盐水,C中的液体d是浓硫酸.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3)由信息可知,D中氯气与HgO反应生成Cl2O与HgO•HgCl2.反应方程式为2HgO+2Cl2=Cl2O+HgO•HgCl2

故答案为:2HgO+2Cl2=Cl2O+HgO•HgCl2

(4)由题目信息可知,氧化二氯气体的熔点-116℃,熔点很低.所以选择沸点很低的液态空气进行制冷.

根据工艺流程可知,D中反应氯气可能不能充分反应,由于氯气易液化,所以E的内管得到的氧化二氯中可能含有杂质是液氯.

故答案为:液态空气;液氯.

(5)由信息可知,氧化二氯不稳定,接触一般有机物易爆炸,因此 Cl2O不能与有机物接触,所以A、B、C间用乳胶管连接,D、E间不能乳胶管连接.

故答案为:A、B、C间用乳胶管连接,D、E间不能乳胶管连接;Cl2O遇有机物易爆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三氯化铁是合成草酸铁的重要原料.利用工业FeCl3制取纯净的草酸铁晶体[Fe2(C2O43•5H2O]的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①为抑制FeCl3水解,溶液X为______

②上述流程中FeCl3能被异丙醚萃取,其原因是______;检验萃取、分液后所得水层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是______

③所得Fe2(C2O43•5H2O需用冰水洗涤,其目的是______

④为测定所得草酸铁晶体的纯度,实验室称取a g样品,加硫酸酸化,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H2C2O4,KMnO4标准溶液应置于图2所示仪器______(填“甲”或“乙”)中.下列情况会造成实验测得Fe2(C2O43•5H2O含量偏低的是______

a.盛放KMnO4的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b.滴定管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c.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正确答案

解:①Fe3+易水解,水解生成H+,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酸化FeCl3用盐酸酸化,不引入杂质,且抑制铁离子的水解,

故答案为:(浓)盐酸;

②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分离提取物质的一种方法,能萃取说明FeCl3在异丙醚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检验Fe3+用KSCN溶液效果最好;

故答案为:FeCl3在异丙醚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Fe3+

③洗涤是除去沉淀表面杂质,冰水是减少沉淀溶解损失,

故答案为:除去杂质、减少草酸铁晶体的溶解损耗;

④KMnO4标准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碱式滴定管中的橡胶,应置于酸式滴定管中;

a.没有润洗导致高锰酸钾浓度低消耗体积多,偏高;

b.滴定管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读数高锰酸钾体积多,偏高;

c.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读数体积偏小,结果偏低,正确;

故答案为:甲;c.

解析

解:①Fe3+易水解,水解生成H+,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酸化FeCl3用盐酸酸化,不引入杂质,且抑制铁离子的水解,

故答案为:(浓)盐酸;

②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分离提取物质的一种方法,能萃取说明FeCl3在异丙醚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检验Fe3+用KSCN溶液效果最好;

故答案为:FeCl3在异丙醚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Fe3+

③洗涤是除去沉淀表面杂质,冰水是减少沉淀溶解损失,

故答案为:除去杂质、减少草酸铁晶体的溶解损耗;

④KMnO4标准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碱式滴定管中的橡胶,应置于酸式滴定管中;

a.没有润洗导致高锰酸钾浓度低消耗体积多,偏高;

b.滴定管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读数高锰酸钾体积多,偏高;

c.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读数体积偏小,结果偏低,正确;

故答案为:甲;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苍南县校级模拟)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Na2SO3+S  Na2S2O3,常温下溶液中析出晶体为Na2S2O3•5H2O.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Ⅰ.现按如下方法制备Na2S2O3•5H2O:

将硫化钠和碳酸钠按反应要求比例一并放入三颈烧瓶中,注入150mL蒸馏水使其溶解,在分液漏斗中,注入浓盐酸,在装置2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并按图2安装好装置.

(1)仪器2的名称为______,装置6中可放入______

A.BaCl2溶液     B.浓H2SO4   C.酸性KMnO4溶液    D.NaOH溶液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浓盐酸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较均匀的通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并用磁力搅拌器搅动并加热,反应原理为:

①Na2CO3+SO2═Na2SO3+CO2

②Na2S+SO2+H2O═Na2SO3+H2S

③2H2S+SO2═3S↓+2H2O

④Na2SO3+SNa2S2O3

总反应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随着二氧化硫气体的通入,看到溶液中有大量浅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约半小时.当溶液中pH接近或不小于7时,即可停止通气和加热.溶液PH要控制不小于7理由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分离Na2S2O3•5H2O并标定溶液的浓度:

(1)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操作①为______,操作②是抽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操作是用______(填试剂)作洗涤剂.

(2)蒸发浓缩滤液直至溶液呈微黄色浑浊为止,蒸发时为什么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______

(3)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置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294g/mol)0.5880克.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14H+═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三次消耗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 mol/L.

正确答案

解:Ⅰ.(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2的名称为蒸馏烧瓶;由于实验中有SO2生成,而SO2是大气污染物,不能随意排放,需要尾气处理.随意装置6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SO2是酸性氧化物,且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选CD,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CD;

(2)因为在酸性条件下,硫代硫酸钠易生成SO2、S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2O32-+2H+=S↓+SO2↑+H2O,所以溶液pH要控制不小于7.

故答案为:S2O32-+2H+=S↓+SO2↑+H2O;

Ⅱ.(1)由于硫代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操作I应该是趁热过滤;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所以为防止洗涤损失硫代硫酸钠,应该用乙醇作洗涤剂.

故答案为:趁热过滤;乙醇;

(2)由于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所以蒸发时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温度过高会导致析出的晶体分解.

故答案为:温度过高会导致析出的晶体分解;

(3)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由蓝色恰好变成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

K2Cr2O7~3I2~6 Na2S2O3

1mol          6mol

×mol c×0.02000L

解得c=0.2000mol/L,

故答案为:溶液由蓝色恰好变成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0.2000.

解析

解:Ⅰ.(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2的名称为蒸馏烧瓶;由于实验中有SO2生成,而SO2是大气污染物,不能随意排放,需要尾气处理.随意装置6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SO2是酸性氧化物,且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选CD,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CD;

(2)因为在酸性条件下,硫代硫酸钠易生成SO2、S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2O32-+2H+=S↓+SO2↑+H2O,所以溶液pH要控制不小于7.

故答案为:S2O32-+2H+=S↓+SO2↑+H2O;

Ⅱ.(1)由于硫代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操作I应该是趁热过滤;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所以为防止洗涤损失硫代硫酸钠,应该用乙醇作洗涤剂.

故答案为:趁热过滤;乙醇;

(2)由于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所以蒸发时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温度过高会导致析出的晶体分解.

故答案为:温度过高会导致析出的晶体分解;

(3)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由蓝色恰好变成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

K2Cr2O7~3I2~6 Na2S2O3

1mol          6mol

×mol c×0.02000L

解得c=0.2000mol/L,

故答案为:溶液由蓝色恰好变成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0.2000.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