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收
- 共845题
《刑法》第201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试说明:
本条规定中的“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含义各是什么
关于税法的适用原则中的法律优位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
B.税收法律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
C.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的效力
D.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时,效力高的税法是无效的
关于税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纳税主体是政府
B.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C.税收征收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
D.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在征纳双方之间有偿转移的过程
E.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的基本特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准公共产品既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又有私人产品的特征
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C.增长比发展的含义要广
D.财政的三职能也是政府要实现的三目标
E.财政的经济支柱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下列关于税收和税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税收是经济学概念,税法则是法学概念
B.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之下,地方立法机关往往拥有一定的税法立法权,因此也是制定税法的主体
C.获得授权的行政机关也是制定税法的主体的构成者
D.税收分配的客体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不能课及C和V部分
E.从税收形式特征来看,强制性是其核心,无偿性是其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