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收
- 共845题
下列属于减税免税按其在税法中的地位进行划分的有______。
A.临时减免
B.税基式减免
C.税率式减免
D.法定减免
E.税额式减免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析] 减税免税按照其在税法中的地位,可分为三类:①法定减免,即在各种税的基本法规中规定的减税、免税;②临时减免,是指除法定减免和特定减免以外的其他临时性减税免税;③特定减免,是根据社会经济情况发展变化和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的需要。而规定的减税、免税。
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模式是( )。
A.纵向的转移支付模式
B.纵横交错的转移支付模式
C.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
D.支出均衡模式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彼此之间在既定的职责范围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所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它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各项补助、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的上解收入共享税的分配以及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补助等。因此,可以将政府间转移支付归纳为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转移支付两种形式。
个体工商户吴三在2000年5月至 2001年2月期间,采用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偷税共计9000余元。甲区税务局在2001年 4月对其进行了查处,在充分调查其日常经营账目和对其进行询问的基础上,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对其作出了罚款5000元的决定。吴三不服向市税务局申请复议。甲区税务局在收到申请书副本10日内,未提出书面答复,也未提交作出处罚决定的证据等有关材料。市税务局对此应作的处理决定是:
A.以处罚决定事实清楚为由,决定维持
B.以处罚决定适用法律正确为由,决定维持
C.通知甲区税务局并限期举证
D.视为处罚决定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 行政复议决定
[解析] 《行政复议法》第23条:“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
依照本条规定,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这是被申请人在复议中的义务。 第28条:“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四)被申请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依照第(四)项的规定,D项是正确的。
2003年某公司购进一套设备,价值5000万元,公司每年按照机器原始价值的5%计算机器磨损并提取折旧基金。2009年,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该套机器的市场价格下跌至4000万元。为了准确反映机器的残余价值,公司决定对该机器加速折旧,折旧率由原来的5%提高为10%。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折旧是对无形损耗的补偿
B.无形损耗和有形损耗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了
C.技术进步加快了机器所包含价值向新产品中转移的速度
D.加速折旧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所以企业一般都不愿意加速折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技术进步与固定资本折旧的关系。由于固定资本的价值是一部分一部分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逐次回收的,也就是说固定资本一般而言会较长时间地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固定资本在存续的时间段内必然遭受技术进步、价值下降的风险,而加速折旧正是对这部分折旧的一种补偿。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形损耗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了,而无形损耗是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因此,B的说法是错误的。至于C,由于无形损耗并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只要机器使用强度不加大,机器所包含价值向新产品中转移的速度就不会加快,因此C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D的说法,“加速折旧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加速折旧意味着要从销售收入中提取更多的折旧基金用于更新设备,这样销售利润必然会有所减少;但“企业一般都不愿意加速折旧”这种说法却是错误的,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是,销售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收入就是确定的,不沦这种收入如何划分(核算过程中如何在成本、利润之间划分)都不会向外部“溢出”;二是,加速折旧,增加折旧基金,核算利润减少了,同时却也意味着上缴税收的减少,这意味着在同样的销售收入中企业最终所得更多。
中外合作者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合作期限届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无偿归中国合作者所有的,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可以申请按照一定的方式先行回收其投资,但下列哪项是不允许的
A.在按照投资进行分配的基础上,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扩大外国合作者的收益分配比例
B.在按照提供合作条件进行分配的基础上,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扩大外国合作者的收益分配比例
C.经财政税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审查批准,外国合作者在合作企业缴纳所得税前回收投资
D.保证每年的合作者的每年的收益达到某一固定值
正确答案
D
解析
[考点]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解析]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21条:“中外合作者依照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配收益或者产品,承担风险和亏损。
中外合作者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国合作者所有的,可以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的办法。合作企业合同约定外国合作者在缴纳所得税前回收投资的,必须向财政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由财政税务机关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审查批准。
依照前款规定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的,中外合作者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和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对合作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依此及相关规定,ABC项是正确的,而D项违反了合作经营的原则,因而当选。
某私营企业老板因经营不善,到期不能缴纳税务机关税款,遂向市税务分局申请延期交纳,经市税务分局批准,同意其延期缴纳。在此期间,该私营业老板申请出国探亲,拿到了护照并办理了签证,决定近期购买机票出国。税务机关得知这一消息后,应采取什么措施( )
A.通知老板在出国前结清税款
B.责令老板在出国前提供担保
C.如果老板不能结清税款,又不能提供担保,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构阻止其出境
D.因为延期缴纳税款的3个月期限未满,故不宜采取任何措施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见《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4条。
某个体工商户甲与乙在2001年5月3日签订买卖货物合同,并以其小汽车作抵押。后来到了10月份,由于甲经营不善,亏损很大,乙要求通过拍卖小汽车偿还债务,这时税务机关说甲已有8、9、10月 3个月没有缴纳税款,不准乙优先受偿。同时,因甲行政违法而被罚款,行政机关也要求缴纳罚款。 请问下面哪个说法正确( )
A.税务机关征收税款应优先于债权和罚款
B.乙可以就抵押的小汽车拍卖后优先于税收和罚款受偿
C.行政机关的罚款应优先于债权和罚款缴纳
D.税务机关、乙的债权和行政罚款按比例同时支付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5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税务机关应该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定期予以公告。”从该条我们可知,在一般情况下,税收的征缴应优先于债权,但对于有抵押、质押、留置的债权就要分情况予以对待。该条规定,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纳税人的财产留置之前,税收应当优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这也就是说,如果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后,那么抵押、质权、留置权就优先于税收受偿。 在本题中,甲与乙签订的抵押合同显然先于所欠税款发生,因此乙就拍卖小汽车所得价款优先于税收受偿,当然,如果小汽车拍卖所得价款不能全部满足债权,那么税收优先于余下的债权执行。又由于税收优先于行政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执行,因此抵押权同样也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受偿,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地籍的划分方式很多,按( )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A.地籍特点和任务
B.行政管理的层次
C.地籍的发展阶段
D.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属于直接税的是()。
A.增值税
B.车船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①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即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②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如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下列属于涉税鉴证类执业文书的是( )。
A.办税事宜建议报告
B.税收筹划报告
C.纳税审核报告
D.房地产涉税调整的鉴证报告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选项A、B、C属于涉税服务类执业文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