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有引力与航天
- 共16469题
2012年6月16日,刘旺、景海鹏、刘洋三名宇航员搭乘“神舟九号”飞船飞向太空.6月24日执行手动载人交汇对接任务后,于29日10时03分乘返回舱安全返回.返回舱在A点从圆形轨道I进入椭圆轨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返回舱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
如图,a是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c是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c是地球的同步卫星,a、b、c在同一平面内沿不同的轨道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三者绕行方向相同(为图示顺时针方向),已知Rb=.若在某一时刻,它们正好运行到同一条直线上,如图甲所示.那么再经过6小时,物体a、卫星b、c的位置可能是图中的( )
正确答案
某卫星在赤道上空飞行,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轨道半径为,飞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设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
,地球半径为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在某时刻该卫星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则到它下次通过该建筑物正上方所需的时间可能为()
正确答案
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消息,2011年8月25日23时24分,嫦娥二号卫星上四台推进器准时点火,经过约3分钟工作,嫦娥二号成功进入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远的拉格朗日L2点.我国成为世界上继欧空局和美国之后第三个造访L2点的国家和组织.L2点处在太阳与地球连线的外侧,在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共同作用下,卫星在该点能与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视为圆周运动),且时刻保持同一直线上背对太阳和地球的姿势.此位置是探测器、天体望远镜定位和观测太阳系的理想位置.不考虑其它星球影响,下列关于工作在L2点的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如图所示,“嫦娥奔月”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嫦娥一号”升空后,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远地点A距地面高度为h1,然后经过变轨被月球捕获,再经多次变轨,最终在距离月球表面高度为h2的轨道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1、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1;月球的质量为M2,半径为R2,引力常量为G,根据以上信息,不可以确定的是( )
正确答案
某人造地球卫星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卫星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 )
正确答案
欧盟和我国合作的“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由平均分布在三个轨道面上的30颗轨道卫星组成,每个轨道平面上等间距部署10颗卫星,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导航定位.现假设“伽利略”系统中每颗卫星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一个轨道平面上某时刻10颗卫星所在位置分布如图所示.其中卫星1和卫星3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如图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在Q点点火,使火箭加速,让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轨道2,到达P点后,再使卫星加速,进入预定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已知MA=MB<MC,则三个卫星
①线速度关系为VA>VB=VC②周期关系为TA<TB=TC
③向心力大小关系为FA=FB<FC④半径与周期关系为=
正确答案
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关于各物理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半径为R,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1984年8月30日,发现号首次飞行,2011年3月9日,发现号完成了“绝唱”之旅,成功返回地球.服役27年的航天“功臣”由此退役.发现号服役成功执行39次太空飞行任务,13次往返国际空间站,绕地球轨道5830圈,累计飞行2.38亿公里,总计搭载180人次前往国际空间站.对于航天飞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我国发射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与“神州五号”飞船相比,它在更高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已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与“神州五号”飞船的轨道半径之比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地球半径为R,地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在高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其线速度的大小可能是(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