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两行星在同一平面内绕同一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方向相同,A的轨道半径为rl,B的轨道半径为r2.已知恒星质量为M,恒星对行星的引力远大于行星间的引力,两行星的轨道半径r1<r2.若在某时刻两行星相距最近,试求:

(1)再经过多少时间两行星距离又最近?

(2)再经过多少时间两行星距离又最远?

正确答案

(1)A、B两行星距离最近时A、B与恒星在同一条圆半径上.  A、B运动方向相同,A更靠近恒星,A的转动角速度大、周期短.如果经过时间t,A、B与恒星连线半径转过的角度相差2π的整数倍,则A、B与恒星又位于同一条圆半径上,距离最近.

设A、B的角速度分别为ω1,ω2,经过时间t,A转过的角速度为ω1t,B转过的角度为ω2t.A、B距离最近的条件是:ω1t-ω2t=n×2π(n=1,2,3…)

恒星对行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则:=mrω2,ω=

由此得出:ω1=,ω2=

求得:t=(n=1,2,3…)

(2)如果经过时间tˊ,A、B转过的角度相差π的奇数倍时,则A、B相距最远,

即:ω1t′-ω2t'=(2k-1)π(k=1,2,3…),得:t′=

把ω1、ω2代入得:t′=(k=1,2,3…)

答:

(1)再经过时间(n=1,2,3,…)时两行星距离又最近.

(2)再经过时间(k=1,2,3,…)时两行星距离又最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有A、B两颗卫星绕同颗质量未知,半径为R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旋转方向相同,其中A为近地轨道卫星,周期为T1,B为静止轨道卫星,周期为T2,在某一时刻两卫星相距最近,试用已知量求解下列问题:(引力常量G为已知)

(1)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

(2)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

(3)该行星的平均密度ρ=?

正确答案

(1)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m

周期T=2π

某时刻两卫星相距最近,则可知经过时间t两卫星再次相距最近时,A卫星比B卫星多转过2π弧度,

即有:(-)t=2π

得t=

(2)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m

A为近地轨道卫星,周期为T1

所以行星质量M=

同步卫星周期为T2

r===R+h

所以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R.

(3)根据密度的定义得:

行星的平均密度ρ==

答:(1)经过,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

(2)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R.

(3)该行星的平均密度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国防科技工业局在2012年7月30日宣布,“嫦娥三号”将于2013年下半年择机发射.我国已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该卫星在环月圆轨道绕行n圈所用的时间为t,月球半径为R0,月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0

(1)请推导出“嫦娥二号”卫星离月球表面高度的表达式;

(2)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为=、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试求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

正确答案

(1)“嫦娥一号”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

=m(2r     ①

在月球表面,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mg0  ②

卫星在环月圆轨道绕行n圈,飞行时间为t,所以T=       ③

r=R0+h              ④

由①②③④解得:h=-R0

(2)在星球表面,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mg ⑤

ρ=               ⑥

已知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为=4,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6,⑦

由⑤⑥⑦解得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

答:(1)卫星在环月圆轨道上运行时离月球表面高度h的表达式为-R0

(2)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的质量为m,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根据以上条件求(用题中字母表示结果):

(1)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离地球表面的高度;

(2)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线速度的大小。

正确答案

解:(1)设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离地面高度为h

 ①

 ②

由上面两式,得:

(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两颗人造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行,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4:1.对于这两颗卫星的运动,求:

(1)线速度之比;

(2)周期之比;

(3)向心加速度之比.

正确答案

有两颗人造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行,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ma=m=

(1)线速度v=,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r1:r2=4:1.

==

(2)周期T=2π,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r1:r2=4:1.

=(

r1

r2

)32=

(3)向心加速度a=,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4:1.

==

答:(1)线速度之比是1:2;

(2)周期之比是8:1;

(3)向心加速度之比是1:1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进入绕地球运行的“停泊轨道”,通过加速再进入椭圆“过渡轨道”,该轨道离地心最近距离为L1,最远距离为L2,卫星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火箭的反向助推器减速,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心距离L3的“绕月轨道”上飞行,如图所示.已知地球半径为R,月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求:

(1)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大小;

(2)卫星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大小;

(3)假定卫星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T,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一个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球的时间(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

正确答案

(1)v1 (2)v2 (3)

(1)=m

=mg,得v1.

(2)G=m

G=mg,解得:v2.

(3)cos α=cos∠DOA=

cos β=cos∠CO′B=

t=T=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一探测卫星在地球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探测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求:

(1)探测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轨道半径;

(2)探测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1)设卫星质量为m,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得:

G=m

解得r=

(2)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速度大小v==

答:

(1)探测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轨道半径是

(2)探测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设地球的质量为M,飞船的质量为m,飞船运行的半径为r,运行周期为T,飞船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飞船所需的向心力全部是由飞船受到的万有引力提供的,因此有:

即:…………………………………………①         (4分)

又因为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有

……………………………………………………②         (4分)

其中 …………………………………………………③          (2分)

由①②式可得:

 ………………………………………       ④            (2分)

设飞船绕地球飞行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

 …………………………………………………………………(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由长征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近地点为A、远地点为B的椭圆轨道上,A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1,飞船飞行五圈后进行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所示.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圈所用时间为t,于10月17日凌晨在内蒙古草原成功返回.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求:

(1)飞船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

(2)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

(3)沿着椭圆轨道从A到B的时间.

正确答案

(1)飞船在A点所受的万有引力F=G

        由黄金代换式GM=gR2,得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故飞船在A点的加速度为

(2)G=mr()2,T=

所以r=

由黄金代换式GM=gR2,r=,所以h=-R

故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为-R.

(3)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T′==2π

所以沿着椭圆轨道从A到B的时间t′=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卫星绕某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行星的质量M与卫星的质量m之比M/m=81,行星的半径R与卫星的半径R之比R/R=3.6,行星与卫星之间的距离R与行星的半径R之比R/R=60。设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卫星表面有: 

GMm/R2=mg ①

……  

经过计算得出: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1/3600。上述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列式证明;若错误,求出正确结果。

正确答案

解:所得的结果是错误的

①式中的g并不是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而是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正确解法是:

卫星表面Gm/R2=g行星表面GM/R2=g(R/R)2m/M=g/g即g=0.16g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神舟十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表明了我国的航天和空间科技已经进人世界先进行列.它的部分数据如下:总质量为m,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若已知地球半径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请你根据以上的已知量,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求:

(1)地球的平均密度ρ.

(2)飞船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h.

正确答案

(1)在地球表面,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mg①

M=ρ•πR3

解①②得:ρ=

(2)在h高处,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m(R+h)④

又GM=gR2

解得:h=-R.

答:(1)地球的平均密度ρ=

(2)飞船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h=-R.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两颗球形行星A和B各有一颗卫星a和b,卫星的圆形轨道接近各自行星的表面,如果两颗行星的质量之比=p,半径之比=q,则两颗卫星的周期之比等于______.

正确答案

研究同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m

解得:T=2π

在行星表面运动,轨道半径可以认为就是行星的半径.

两行星质量之比为MA:MB=p,半径之比为RA:RB=q,所以两卫星周期之比:=q

故答案为:q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9分)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9倍,半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若从地球上高为h处平抛一物体,水平射程为120m(不计空气阻力),试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2)从该星球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速度平抛一物体的水平射程。

正确答案

(1)

(2)20m

解:(1)由                 (2分)

                   (5分)

(2)由

                              (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的是“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轨道交会形式的一种,轨道1为“神舟九号”的椭圆轨道,轨道2为“天宫一号”的圆轨道,两轨道同平面且在P点相切,对接前二者同向绕行.已知地球半径为R0,“天宫一号”的轨道半径为R,“神舟九号”椭圆轨道的近地点离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T2与“神舟九号”的运行周期T1之比

(2)为了保证“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恰好在P点相遇,飞船在轨道近地点时与地心的连线跟此时“天宫一号”与地心连线成的夹角φ为多大?

正确答案

(1)根据几何关系可知,神舟九号飞船轨道半长轴r=,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k=

所以有:==

(2)由题意知神舟九号运行,在这段时间内,天宫一号转过的角度为θ=,则飞船在近地点时与地心连线跟此时天宫一号与地心连线所夹的角φ=π-θ代入数据得:

φ=π-=π(1-)

答:(1)“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T2与“神舟九号”的运行周期T1之比为:=

(2)为了保证“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恰好在P点相遇,飞船在轨道近地点时与地心的连线跟此时“天宫一号”与地心连线成的夹角φ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取距地球无穷远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则地球周围物体的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为:Ep=-G,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M为地球的质量,m为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地球半径R=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试计算:

(1)质量为1×103kg的卫星绕地表飞行,其总机械能为多大?

(2)再补充多少能量可使它脱离地球的引力?

正确答案

(1)卫星在离地高度为H处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

=m,r=R…①

根据根据在地面附近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在地面上的重力,列出等式:

=mg…②

动能Ek=mv2 ③

由①②③得:

万有引力势能的表达式:Ep=-G…④

卫星的机械能应该是动能和势能之和.

所以E=Ek+Ep=-3.2×1010

(2)根据能量守恒,要使卫星能飞离地球,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而且要飞到引力势能为零的地方,

所以需要补充3.2×1010J能量可使它脱离地球的引力.

答:(1)质量为1×103kg的卫星绕地表飞行,其总机械能为-3.2×1010J

(2)再补充3.2×1010J能量可使它脱离地球的引力.

下一知识点 : 机械能守恒定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万有引力与航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