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有引力与航天
- 共16469题
2008年9月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如图为“神舟七号”绕地球飞行时的电视直播画面,图中数据显示,飞船距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大西洋星距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设飞船、大西洋星绕地球均做匀速圆周运动.试求:
(1)“神舟七号”飞船在轨运行的线速度为多少?
(2)大西洋星在轨运行的角速度为多少?
(3)若假定“神舟七号”飞船和大西洋星的周期分别为T1和T2,某时刻大西洋星、“神舟七号”飞船正好相距最近,再经过多少时间它们刚好又处于最近位置?(结果用T1,T2及相关常数表示)
正确答案
(1)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对“神舟七号”飞船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G=m
,
其中:r=R+.
又:GM=gR2,
解得:
v=.
(2)对太平洋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G=mrω2,
其中:r=7R,
又:GM=gR2,
解得:
ω=.
(3)因为“神舟七号”飞船比大西洋星运动的快,在相同时间内,“神舟七号”飞船比大西洋星多运动一周,两者再次同时回到原来相距最近的位置,由此可得:
-
=n(n=1、2、3…),
解得:
t=(n=1、2、3…).
答:(1)“神舟七号”飞船在轨运行的线速度为v=.
(2)大西洋星在轨运行的角速度为ω=.
(3)若假定“神舟七号”飞船和大西洋星的周期分别为T1和T2,某时刻大西洋星、“神舟七号”飞船正好相距最近,再经过t=(n=1、2、3…)时间它们刚好又处于最近位置.
在半径为R的某星球上,从高为h的平台上水平踢出一球,欲击中水平面上的A点,若两次踢球的方向都相同,第一次初速度为v1,着地点比A近了a,第二次初速度为v2,着地点却比A远了b,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
正确答案
物体两次做平抛运动,两次下落高度一样,竖直方向h=gt2,则g=
,①
由几何关系可知v1t+a=v2t-b,所以t=,②
设星球质量为M,表面处一个物体质量为m
对表面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mg,则M=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M=.
答:星球的质量M=.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时34分,“神舟七号”飞船在发射升空43个小时后,接到开舱指令,中国航天员开始了中国人第一次舱外活动。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t=1175s,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起飞过了s=9165km,这意味着,翟志刚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假设“神舟七号”的轨道为圆周,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试推导飞船离地面高度的表达式(用题中给出的量t、s、g、R表示)
正确答案
翟志刚的运行速度v= 2分
他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 G=m
3分
在地球表面,物体m′所受的万有引力与重力近似相等G=m′g 3分
解以上各式得:h=-R 2分
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翟志刚的运行速度大小.根据翟志刚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列出等式.根据在地球表面,物体m′所受的万有引力与重力近似相等列出等式求解.
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v0.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的均匀球体.求:
(1)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求卫星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不计火星大气阻力.
正确答案
(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r(
)2.
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mg=G=mg
联立两式解得g=.
(2)根据动能定理得,
mgh=mv2-
mv02
解得v=.
答:(1)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2)卫星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为v=.
火星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一半,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一位宇航员连同宇航服在地球上的质量为100 kg,则在火星上其质量为多少?重力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地= ①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火= ②
由①②得
g火=,g地=
物体在火星上重力G火=mg火= 100×4.36 N=436 N,其在火星上时质量仍为100 kg.
中国成功发射和回收了“神舟”号系列飞船,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的技术水平已跻身于世界前列.
(1)图A为某火箭发射场,B为山区,C为城市,发射场正在进行某型号火箭的发射试验,该火箭起飞时质量为2.20×105kg,起飞推力为2.75×106N,火箭发射塔高100m,则该火箭起飞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在火箭推力不变的情况下,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及火箭质量的变化,火箭起飞后,经______s飞离火箭发射塔.
(2)为了传播火箭发射的实况,在发射场建立了发射台用于发射广播与电视信号,已知传播无线电广播所用的电磁波的波长为550m,而传输电视信号所用的电磁波的波长为0.566m,为了不让山区挡住信号传播,使城市居民能收听和收看火箭发射实况,必须通过建在山顶上的转发站来转发______(填“无线电广播信号”或“电视信号”),这是因为:______.
正确答案
(1)设火箭起飞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ma得
a=2.5m/s2.
设火箭起飞后经t时间飞离发射塔,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S=at2,
t=4 s=8.94s.
(2)电视信号,因为电视信号所用的电磁波的波段为微波,波长短,只能沿直线传播,此处受山地阻挡,因此必须在山顶建立转发站,把微波传出去;
故答案为:(1)2.5,8.94
(2)电视信号;电视信号波长短,沿直线传播,易受山坡阻挡,不易传播.
李明发现在居民区的楼顶上装有大量的太阳能热水器,想测试一下太阳能热水器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设计了一个方案,具体如下:
(1)查阅资料:太阳垂直照射地区地球表面每平方米面积上每秒获得的太阳能。
(2)他从说明书获得如下数据:,热水器的规格:1795(长)1688(宽)mm;热水器采光(集热)面积:2.5m2;储热水器能容纳168kg水。
(3)在春分到秋分之间的某一天晴朗的无云或少云的天气,中午11点到下午2点之间进行测量,观察太阳光,中午前后太阳光应能几乎直射太阳能热水器的迎光面,放满水,测出初始水温,以后每15分钟测一次水温,并记录到下表,测量共3小时,13个小组。
据记录绘制温度—时间图线,计算3小时内照射到太阳能热水器的太阳能E,水吸收的太阳能Q,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请你按照李明的计划作出温度—时间图线,并计算太阳能利用率,并分析
为何远小于100%。
正确答案
温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
。
影响太阳能热水器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只要能回答其中只之一即可:太阳能热水器的迎光面不能总是与太阳光的方向垂直,因而有效面积比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面积小。
温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
垂直照射到热水器上的太阳能为:
水吸收的热量:
太阳能热水器的太阳利用率为:
。
影响太阳能热水器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只要能回答其中只之一即可:
①太阳能热水器的迎光面不能总是与太阳光的方向垂直,因而有效面积比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面积小。
②太阳能热水器会反射一部分太阳能到空中。
③空中云层会遮住太阳光。
④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高于环境温度,会向周围空间散热,这时从图线上可以看出升温速度减缓,当散热量和吸热量相等时,热水器不再升温。
(12分)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1)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
(2)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求卫星的运行周期T。
正确答案
(1) (2)
试题分析:(1)根据重力提供向心力可知
---2分
得-----2分
(2)在地表,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引力
-------------------------3分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自于地球对它的引力
-------3分
得-----2分
中国现已掌握神舟飞船与太空中目标飞行器的自动和手动对接技术,这就意味着宇航员可乘飞船对在轨航天器进行维护.宇航员现欲乘神舟飞船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圆轨道上运行的月球卫星进行在轨维修.已知月球半径R,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计算过程中可不计地球引力的影响,试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试求维护卫星时航天飞机的速度大小.计算结果用h、R、g表示.
(2)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0,则该卫星每天可绕月球转几圈?计算结果用h、R、g、T0表示.
正确答案
(1)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在月球上有:mg=…①
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设速度为v,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
…②
联立①②两式得:v=.
(2)设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根据G=m(R+h)
得:
T=2π=2π
,
因为一天的时间为T0,绕一圈的时间为T,
则每天绕月球运转的圈数为:n==
.
答:(1)维护卫星时航天飞机的速度大小为;
(2)该卫星每天可绕月球转的圈数为.
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随后,“嫦娥一号”经过变轨和制动成功进入环月轨道.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月球,设想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到达A点时经过暂短的点火变速,进入椭圆轨道Ⅱ,在到达轨道Ⅱ近月点B点时再次点火变速,进入近月圆形轨道Ⅲ,而后飞船在轨道Ⅲ上绕月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其它星体对飞船的影响,求:
(1)飞船在轨道Ⅰ、Ⅲ的速度之比.
(2)飞船在轨道Ⅰ上的运动周期.
(3)飞船从轨道Ⅱ上远月点A运动至近月点B所用的时间.
正确答案
(1)在轨道I有G=m
(1)
在轨道II上有G=m
(2)
(1)÷(2)得:=
(2)设飞船在轨道I上的运动周期为T1,在轨道I有
G=m
4R(3)
在月球表面有 G=mg1 (4)
联立(3)(4)解得:T1=16π (5)
(3)设飞船在轨道II上的运动周期T2,轨道II的半长轴为2.5R,根据开普勒定律得
=
(6)
由(5)(6)可解得:T2=7.9π
飞船从A到B的飞行时间为t==4π
答:(1)飞船在轨道Ⅰ、Ⅲ的速度之比为1:2;
(2)飞船在轨道Ⅰ上的运动周期T1=16π;
(3)飞船从轨道Ⅱ上远月点A运动至近月点B所用的时间=4π.
2013年12月2日,我国成功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三号”,该卫星在环月圆轨道绕行n圈所用的时间为t,月球半径为,月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
.
(1)请推导出“嫦娥三号”卫星离月球表面高度的表达式;
(2)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为,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试求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1)由题意知,“嫦娥三号”卫星的周期为 (2分)
设卫星离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2分)
又: (2分)
联立解得: (1分)
(2)设星球的密度为,由
得
(2分)
(2分)
联立解得: (1分)
设地球、月球的密度分别为、
,则:
(1分)
将,
代入上式,解得:
(1分)
离地面某一高度h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则高度h是地球半径的____________倍。
正确答案
两颗靠得很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星球的质量关系为m1=4m2,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两星球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______,线速度之比v1:v2=______.
正确答案
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周期相等,角速度相等.
根据G=m1ω2r1,G
=m2ω2r2,
所以有:m1r1=m2r2,
则半径之比为:r1:r2=m2:m1=4:1.
根据v=rω得:v1:v2=r1:r2=m2:m1=4:1.
故答案为:4:1,4:1.
设某星球的质量为M,绕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已知万有引力常数为G,某星球半径为R,星球表面自由落体加速度为g.求:
(1)求卫星绕某星球运转的周期T.(用r、M表示)
(2)若某星球的质量M是未知的,用其他已知的物理量求出某星球的质量M和某星球密度的表达式.(用g、R表示)
(3)求某星球第一宇宙速度.(用g、R表示)
正确答案
(1)卫星绕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有
G=m
r
得T=2π
(2)在某星球表面附近,有mg=G,得M=
星球的体积V=πR3,
所以密度为ρ==
=
(3)卫星绕星球做近地运动,有G=m
,
得v==
=
答:(1)卫星绕某星球运转的周期T为2π.(2)星球的质量M为M=
,星球密度的表达式为ρ=
.(3)某星球第一宇宙速度为
.
(15分)一颗人造卫星靠近某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卫星运行的路程为s,运动半径转过的角度为1 rad,引力常量设为G,求:
(1)卫星运行的周期;
(2)该行星的质量.
正确答案
(1)2πt (2)
(1)卫星的角速度ω==
rad/s,
周期T==2πt.
(2)设行星的质量为M,半径为R,则有R==s,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ω2R,解得:M=
.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