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 共113题
一块磁铁从高处掉到地上,虽然没有断,但磁性变弱了,这是因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磁性变弱了,说明磁体受到高温或猛烈撞击失去磁性,是因为激烈的热运动或震动使分子电流的取向又变的杂乱无章了,故C正确
故选C
在隧道工程以及矿山爆破作业中,部分未发火的炸药残留在爆炸孔内,很容易引起人身事故.为此,科学家制造了一种专门用于隧道工程以及矿山爆破作业的炸药--磁性炸药.在磁性炸药制造的过程中掺入10%的磁性材料-一钡铁氧体,然后放入磁化机磁化.使用磁性炸药时,遇到不发火的情况可用磁性探测器探测出未发火的炸药.已知掺入的钡铁氧体的消磁温度约为400℃,炸药的爆炸温度约为2240℃~3100℃,一般炸药引爆温度最高为140℃左右,以上材料表明( )
①磁性材料在低温下容易被磁化
②磁性材料在高温下容易被磁化
③磁性材料在低温下容易被消磁
④磁性材料在高温下容易被消磁.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可知,低温情况下,分子运动不剧烈,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分子环形电流的磁极趋向基本一致,因而易被磁化;
而高温时,分子剧烈运动,导致趋向基本一致的分子环形电流的磁极趋向重新变得杂乱无章,进而达到消磁目的;即磁性材料高温下容易消磁,低温下容易磁化,故①④正确,即C正确.
故选:C
在隧道工程以及矿山爆破作业中,部分未发火的炸药残留在爆破孔内,很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为此,科学家制造了一种专门的磁性炸药,在磁性炸药制造过程中掺入了10%的磁性材料--钡铁氧体,然后放入磁化机磁化.使用磁性炸药一旦爆炸,即可安全消磁,而遇到不发火的情况可用磁性探测器测出未发火的炸药.已知掺入的钡铁氧体的消磁温度约为400℃,炸药的爆炸温度约2240℃~3100℃,一般炸药引爆温度最高为140℃左右.以上材料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可知,低温情况下,分子运动不剧烈,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分子环形电流的磁极趋向基本一致,因而易被磁化;
而高温时,分子剧烈运动,导致趋向基本一致的分子环形电流的磁极趋向重新变得杂乱无章,进而达到消磁目的;
即磁性材料高温下容易消磁,低温下容易磁化;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根据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的思想,所有的磁场都是运动电荷产生的.根据这种假说,并没有发现有相对地球定向运动的电荷.以此推断地球应该(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于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故可以将地球看做一个绕地轴运动的环形电流,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右手的拇指指向南方,而弯曲的四指的指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而弯曲的四指的指向是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与负电荷运动的方向相反,故可以断定地球带负电.故A正确.
故选:A.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可用来解释(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A、这一假说能够说明电可以生磁,故A错;
B、两通电导体有相互作用的原因是通过磁体之间的磁场的作用产生的.故B错误;
C、安培提出的分子环形电流假说,解释了为什么磁体具有磁性,说明了磁现象产生的本质,故C正确;
D、安培认为,在原子、分子或分子团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形成一个微小的磁体.未被磁化的物体,分子电流的方向非常紊乱,对外不显磁性;磁化时,分子电流的方向大致相同,于是对外界显出显示出磁性.故D正确.
故选C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