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了制得较纯净的Fe(OH)2,甲乙两同学分别用下面两种方法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同学甲:用新制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①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_____

②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的方法.

③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同学乙: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A管中是Fe和H2SO4,B管中是NaOH溶液.

①先打开a,使A管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②操作①后B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同学甲:①硫酸亚铁易被氧化而变质生成硫酸铁,因FeSO4溶液与铁反应为:Fe+Fe2(SO43═3FeSO4,所以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铁粉,

故答案为:Fe粉;

②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

故答案为:加热煮沸;

同学乙:①Fe(OH)2易被氧化而变质,先打开a,A管中发生反应Fe+2H+=Fe2++H2↑,生成氢气,再夹紧止水夹a,A管中产生的气体通入B管中排尽B管中的空气,使B充满还原性气体氢气,可排除试管中的氧气,可防止生成的Fe (OH)2被氧化,

故答案为:A管中产生的气体通入B管中排尽B管中的空气,使B充满还原性气体氢气;

②操作①后B管中B管中Fe2++2OH-=Fe(OH)2↓,生成沉淀为Fe(OH)2

故答案为:Fe2++2OH-=Fe(OH)2↓.

解析

解:同学甲:①硫酸亚铁易被氧化而变质生成硫酸铁,因FeSO4溶液与铁反应为:Fe+Fe2(SO43═3FeSO4,所以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铁粉,

故答案为:Fe粉;

②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

故答案为:加热煮沸;

同学乙:①Fe(OH)2易被氧化而变质,先打开a,A管中发生反应Fe+2H+=Fe2++H2↑,生成氢气,再夹紧止水夹a,A管中产生的气体通入B管中排尽B管中的空气,使B充满还原性气体氢气,可排除试管中的氧气,可防止生成的Fe (OH)2被氧化,

故答案为:A管中产生的气体通入B管中排尽B管中的空气,使B充满还原性气体氢气;

②操作①后B管中B管中Fe2++2OH-=Fe(OH)2↓,生成沉淀为Fe(OH)2

故答案为:Fe2++2OH-=Fe(OH)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Fe(OH)2是白色难溶于水的物质,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颜色的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mol/L的硫酸,其它试剂自选.请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______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______(填“打开”或“关闭”),C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份是______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_____

(4)(3)操作后拔出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制取硫酸亚铁需要铁屑,所以在烧瓶中应该先加入铁屑,故答案为:铁屑;

(2)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为有气体生成,如果不打开活塞E,会造成安全事故,所以要打开活塞E,使生成的气体加入装置B和C,一方面能除去A和B装置中的空气,另一方面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C装置中收集的气体主要是氢气,故答案为:打开;H2

(3)铁和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关闭活塞E,导致A装置中氧气增大使FeSO4溶液被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故答案为:关闭活塞E,使FeSO4溶液被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

(4)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解:(1)制取硫酸亚铁需要铁屑,所以在烧瓶中应该先加入铁屑,故答案为:铁屑;

(2)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为有气体生成,如果不打开活塞E,会造成安全事故,所以要打开活塞E,使生成的气体加入装置B和C,一方面能除去A和B装置中的空气,另一方面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C装置中收集的气体主要是氢气,故答案为:打开;H2

(3)铁和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关闭活塞E,导致A装置中氧气增大使FeSO4溶液被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故答案为:关闭活塞E,使FeSO4溶液被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

(4)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mol•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______(填“打开”“关闭”或“无关系”),C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3)关闭活塞E及分液漏斗上的活塞加入适量硫酸,硫酸与铁屑接触后产生气体.待收集到足量气体后关闭活塞E,现象是______

(4)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中应预先盛放固态反应物铁屑,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2H+=Fe2++H2↑,

故答案为:铁屑;Fe+2H+=Fe2++H2↑;

(2)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活塞,使生成的氢气进入整套实验装置中而排出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氢气不和水反应,所以C中收集的氢气主要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故答案为:打开;H2

(3)关闭活塞时,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A中溶液进入B装置中,A中溶液含有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Fe2++2OH-=Fe(OH)2↓,因此B中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A中液面逐渐沿导管上升并进入B中,产生白色沉淀;

(4)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所以看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先转化为灰绿色最后转化为红褐色,反应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解:(1)A中应预先盛放固态反应物铁屑,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2H+=Fe2++H2↑,

故答案为:铁屑;Fe+2H+=Fe2++H2↑;

(2)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活塞,使生成的氢气进入整套实验装置中而排出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氢气不和水反应,所以C中收集的氢气主要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故答案为:打开;H2

(3)关闭活塞时,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A中溶液进入B装置中,A中溶液含有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Fe2++2OH-=Fe(OH)2↓,因此B中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A中液面逐渐沿导管上升并进入B中,产生白色沉淀;

(4)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所以看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先转化为灰绿色最后转化为红褐色,反应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向硫酸亚铁溶液滴加过量氨水,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生成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

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FeSO4+2NH3•H2O=Fe(OH)2↓+(NH42SO4

2Fe2++2NH3•H2O=Fe(OH)2↓+2NH4+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解:向硫酸亚铁溶液滴加过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2NH3•H2O=Fe(OH)2↓+2NH4+,离子方程式为:2Fe2++2NH3•H2O=Fe(OH)2↓+2NH4+

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所以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FeSO4+2NH3•H2O=Fe(OH)2↓+(NH42SO4 ;2Fe2++2NH3•H2O=Fe(OH)2↓+2NH4+;4Fe(OH)2+O2+2H2O=4Fe(OH)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因此要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往往较为困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设计出了三套能较长时间观察Fe(OH)2沉淀颜色的装置,如图.

1.根据装置①,要想达到实验目的,应先挤胶头滴管______(填“A”或“B”)

2.利用装置②,所用试剂为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

(1)试管A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试管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

(2)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现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先向试管A和B中加入试剂,然后______(“打开”或“关闭”)止水夹,塞紧塞子,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______

3.装置③时利用电解原理来达到实验目的.

(1)电极材料是铁棒(Fe)和碳棒(C),A极应为______(填材料的元素符号)

(2)电解质溶液可选用______(填选项序号)

A.NaCl溶液   B.CuSO4溶液     C.Na2SO4溶液      D.NaOH溶液

(3)该实验准备选用一种有机物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该有机物可以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氢氧化亚铁不能与氧气接触,装置中含有空气,所以须先滴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04=FeS04+H2↑,生成氢气排掉反应装置中的空气,从而达到防止被氧化的目的,

故答案为:A; 

2.(1)若要在该装置中得到Fe(OH)2白色絮状沉淀,先打开止水夹,A装置内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把导管中的空气排入B中,并且通过出气口排出,使氢氧化亚铁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达到防止被氧化的目的,关闭止水夹,A内压强增大,将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能够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且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亚铁,同时通过出气口排出,所以试管A中加入的试剂是稀H2SO4、Fe屑,试管B中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故答案为:稀H2SO4、Fe屑;NaOH溶液;

(2)此题涉及气体生成与检验,所以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完毕在装置中加入试剂并塞上塞子,打开止水夹,A中生成氢气进入装置B,要检验装置B中空气是否排尽,要在装置ⅡB管口检验气体的纯度,待气体纯净,关闭止水夹,A中气压增大,使A中的药品进入B中,与B中的药品反应得到氢氧化亚铁,

故答案为:打开;检验试管B出口处排出的H2的纯度,当排出的H2已经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3.(1)利用电解法制取氢氧化亚铁,电极材料是铁棒(Fe)和碳棒(C),需将单质铁变成+2价的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接铁棒,

故答案为:Fe;

(2)利用电解法制取氢氧化亚铁,阳极铁电极失去电子,阴极水中的氢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二价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若选用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得电子,在碳棒上析出,得不到氢氧化亚铁,

故答案为:ACD; 

(3)苯和煤油密度都比水小,且与水不反应不互溶,浮在溶液的上方,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防止Fe(OH)2被氧气氧化,

故答案为:苯或煤油等.

解析

解:1.氢氧化亚铁不能与氧气接触,装置中含有空气,所以须先滴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04=FeS04+H2↑,生成氢气排掉反应装置中的空气,从而达到防止被氧化的目的,

故答案为:A; 

2.(1)若要在该装置中得到Fe(OH)2白色絮状沉淀,先打开止水夹,A装置内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把导管中的空气排入B中,并且通过出气口排出,使氢氧化亚铁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达到防止被氧化的目的,关闭止水夹,A内压强增大,将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能够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且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亚铁,同时通过出气口排出,所以试管A中加入的试剂是稀H2SO4、Fe屑,试管B中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故答案为:稀H2SO4、Fe屑;NaOH溶液;

(2)此题涉及气体生成与检验,所以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完毕在装置中加入试剂并塞上塞子,打开止水夹,A中生成氢气进入装置B,要检验装置B中空气是否排尽,要在装置ⅡB管口检验气体的纯度,待气体纯净,关闭止水夹,A中气压增大,使A中的药品进入B中,与B中的药品反应得到氢氧化亚铁,

故答案为:打开;检验试管B出口处排出的H2的纯度,当排出的H2已经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3.(1)利用电解法制取氢氧化亚铁,电极材料是铁棒(Fe)和碳棒(C),需将单质铁变成+2价的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接铁棒,

故答案为:Fe;

(2)利用电解法制取氢氧化亚铁,阳极铁电极失去电子,阴极水中的氢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二价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若选用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得电子,在碳棒上析出,得不到氢氧化亚铁,

故答案为:ACD; 

(3)苯和煤油密度都比水小,且与水不反应不互溶,浮在溶液的上方,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防止Fe(OH)2被氧气氧化,

故答案为:苯或煤油等.

下一知识点 : Fe2+和Fe3+的检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