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 共269题
患者男63岁,糖尿病10年,医嘱普通胰岛素4IU,餐前30分钟,tid.H。H的含义
正确答案
解析
皮内注射为ID,皮下注射为H,静脉注射为IV,肌内注射为IM,口服为po。
患者男63岁,糖尿病10年,医嘱普通胰岛素4IU,餐前30分钟,tid.H。最佳注射部位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腹部脂肪组织肥厚且吸收速度较快。
有关臀大肌注射时体表定位联线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画一水平线,再从髂棘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接种卡介苗时,护士常选用的注射部位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基础类考题,属于简单题目。卡介苗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操作方法: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度角刺人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故答案选A。
患者,男性,36岁。因咳嗽发热前来就诊,医嘱给予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每日2次。皮试后3分钟,患者出现胸闷、气急伴濒危感,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瘙痒。该患者出现了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应用类考题,属于比较难题目。该患者的反应为最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有呼吸道阻塞症状、循环衰竭症状、中枢神经症状、皮肤过敏症状。故选A。
患儿,女,1岁。因淋巴结核住院,医嘱肌内注射数种药物。护士为该患儿肌内注射时,不恰当的操作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两岁以内婴幼儿.因臀大肌尚未发育完全,在该处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不宜选用。一般选用臀中肌、臀小肌。
某护士在抽吸药液的过程中,不慎被掰开的安瓿划伤了手指,不妥的处理方法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基础类考题,属于简单题目。护士在抽吸药液的过程中外伤流血后,常用肥皂水清理伤口后,用酒精、碘酒消毒后进行包扎。一般以伤口为中心向周围消毒,包扎宜用干净的毛巾或是消毒纱布。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挤压伤口应当从近心端往远心端挤压,方向相反容易将有毒物质挤进心脏循环。故答案选C。
患者郭某,患急性肺炎,注射青霉素数秒钟后出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及濒危感,脉搏细弱,测血压60/40mmHg,此时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青霉素过敏休克的处理。 立即停药,就地抢救,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同时报告医生。 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按医嘱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成人剂量为0.5~1ml,患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min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此药可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纠正缺氧,改善呼吸;如呼吸受抑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按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可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如出现喉头水肿影响呼吸,应立即配合医生准备气管插管或施行气管切开术。 根据医嘱给药,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此药为抗过敏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给予纠正酸中毒和抗组胺类药物。 病人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病人。 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病情变化,做好病情动态的详细护理记录。注意病人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患者田某,因足部被铁钉扎伤,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皮试结果为阳性,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TAT的脱敏疗法。将TAT分为0.1ml、0.2ml、0.3ml和余量4组,分别加入生理盐水至lml,每隔20min注射1次,密切观察反应。脱敏过程中如反应轻微,可待反应消退后减少每次注射剂量,增加注射次数,将余量注完。
患者,女性,35岁,诊断为肺结核。遵医嘱行链霉素过敏试验。皮试过程中发生链霉素过敏反应,为了减轻链霉素的毒性可以静脉注射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链霉素毒性反应的处理。链霉素为氨基糖苷类药物,常伴有毒性反应,其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络合,体内游离的钙离子浓度下降,抑制了钙离子参与的Ach的释放,出现四肢软弱无力、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等毒性反应。可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减轻其毒性反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