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 共3788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材料二 2013年10月19日《羊城晚报》报道,连续两天,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正在起草中的《广东省信访条例》,召开了两场座谈会,一场是与学者、立法专家的座谈,一场是与有上访经历的基层群众“面对面”。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最大限度听取群众意见,体现人大的开门立法、民主立法。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阐明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9分)
(2)材料二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什么途径?公民应如何确保有序的政治参与?(6分)
(3)结合材料二谈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为什么要最大限度听取群众意见,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11分)
正确答案
(1)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3分)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3分)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3分)
评分说明:第(1)问如果用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等矛盾观的内容来回答,最高得分不超过4分,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回答,不得分。
(2)①与学者、立法专家的座谈是专家咨询制度;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4分)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2分)
(3)①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作为广东省人大的常设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2分)②人大代表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要求最大限度听取群众意见。(3分) ③ 坚持开门立法,能使立法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立法的科学性,有利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3分)④坚持民主立法,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3分)评分说明:第(3)问只要围绕材料内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考生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对立统一的知识,指向是分析阐明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一般做这样的题,可以先说二者的对立,金山银山有可能会牺牲绿水青山,要绿水青山有可能要牺牲金山银山;其次可以说二者统一,要清水绿山,有利于实现金山银山;再次要说明二者如果是对立的情况下,怎么办?应该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最后说明正是由于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而应该实现绿水青山,最终推动实现金山银山。
(2)本问比较简单,考生容易解答。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正在起草中的《广东省信访条例》,召开与学者、立法专家的座谈,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的民主决策;与有上访经历的基层群众“面对面”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的。要确保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3)对于本问,考生应该认真分析本题设问。首先围绕主体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分析说明其性质和职权,并说明开门立法、民主立法体现的职能?其次说明为什么要最大限度听取群众意见,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民主立法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同时此举有利于民主使立法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立法的科学性,有利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最后还可以说此举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人民提出意见批评政府。因此,在网上听到有“拍砖”的声音,我并不感到奇怪,我以为这是正常的事情。群众许多批评的意见值得我们深思,而政府重视和决定的许多重大问题,经常是从群众“拍砖”里头得到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正确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3分)
②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3分)
③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网上评议政府等途径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4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政治生活道理,体现类试题,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和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人民提出意见批评政府---------体现了民主监督等。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16分)阅读材料,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看图
材料二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主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人民不断探索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道路,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基本框架的确立和完善,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多种途径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2010年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治国、政治透明等方面逐步得到落实。
小题1:请你对材料一中四幅画集中反映的政治现象加以简要说明。(8分)
小题2:材料二中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8分)
正确答案
小题1:材料一中四幅画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分)
这一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6分)
小题1:材料二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①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在我国人民是国家主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体现了(2分)
②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分)体现在我国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切实保障了人民权利。(3分)
③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公民的民主权利与义务有机统一。体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治国、政治透明等方面逐步得到落实(3分)
本题以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基本框架的确立和完善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知识的理解。
小题1:可以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方面回答。
小题1:可以从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等方面回答。
材料一:网名“鱼翁”在网上散布有关近期日本地震引发核污染影响我国海域的谣言,该信息经湖州等地网民在网上转发后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许多网民纷纷向公安机关举报。接报后,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会同西湖分局立即开展调查,确定网上散布谣言者为某电脑公司员工陈某。据陈某交代:“3月15日,他在网上无所事事时根据日本地震情况自行编造上述信息,并在多个网站发布,从而引起了部分市民的恐慌”。根据陈某的违法事实,2011年3月20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依法对陈某作出了行政拘留10天,并处罚款500元人民币行政处罚。
材料二:浙江某民间爆料论坛在成立之初因群众言论较为“肆无忌惮”而常常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封杀,几经波折,随着群众影响面的扩大,政府部门的态度由最初的取缔查封转为监管、引导、包容,开始尝试与论坛加强沟通互动,并积极寻找尊重网络民意的充分表达与互联网管理、消除负面影响之间的平衡点。时至今日,这种网络舆情民间监督的新方式深入人心,一上班就看该论坛成为当地政府官员每天的“必修课”。在老百姓眼中,论坛就是“民间信访办”,正如论坛创始人所说,该论坛的给力就在于“网友反映民生给力,政府解决民生给力”。
(1)结合材料一,思考陈某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什么样的启示?(9分)
(2)有人根据上述材料二认为“尊重网络民意的充分表达就能保证对政府的有效监督”,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10分)
正确答案
(1)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但公民的政治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陈某的违法犯罪行为启示我们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政治自由。(3分)
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因此我们既要树立权利意识,也要树立义务意识。陈某的违法犯罪行为启示我们应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这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3分)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陈某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寻求刺激,损害了国家利益。这启示我们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3分)
(2)①公民充分行使政治自由权利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表现。(2分)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对有效监督政府发挥着独特作用。(2分)但公民行使政治权利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不得损害国家、他人合法利益,网民表达民意不可“肆无忌惮”。(2分)
②要对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依靠民主与法制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2分)建立和完善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1分)政府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并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1分)
本题以网名“鱼翁”在网上散布有关近期日本地震引发核污染影响我国海域的谣言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知识的理解。(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可以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的角度加以分析。(2)评析时主要从公民行使政治自由权利、舆论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等方面分析。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材料二:200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2010年2月28日,《纲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再次征求意见和建议。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角度,分析材料一中的规定。(12分)
(2)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角度,分析《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正确答案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材料一中的规定表明,任何公民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权利;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有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也有依法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在使用网络时应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2)公民对《纲要》积极进言献策,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决策者尊重民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增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进决策的执行;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素养和热情。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第(|)问时,审读设问,限定知识范围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以从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2)问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角度思考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即可。
点评: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