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 共3788题
微博博主以文化层次较高的中青年居多,其人本意识尤严是公民理念,与网络一道成长。正是网络公开迅疾的自由表达以及平等公正的交流博弈,成为公民权利教育与义务训练及责任担当操练的最好训练场。由于微博的特性,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显得格外突出,在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谣言、泄密、无聊的炒作、出言不逊的骂战等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
请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知识回答公民应怎样正确利用微博。
正确答案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微博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但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3分)(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既要树立权利意识,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更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公民通过微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维护网络正常秩序的义务,积极承担公民责任。(3分)(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通过微博维权,在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3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措施类试题,考生可以从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等角度作答,注意进行分析展开。
点评:本题是一道角度确定的试题,难度不大,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考生注意加强理解,本题难度一般。
我们在央视媒体上每天都可以看到节约粮食的公益广告,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为了讲面子、讲排场,有的接待宴会,菜吃一半、倒一半;有的在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庆典,住星级高消费酒店、发高档礼品;有的楼堂会所,贪大图洋、气派非凡;有的用公款购买、发放各种代币购物券、代币购物卡等;公家的水、电随意浪费……对于公款公物浪费之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分析公款公物浪费的错误行为。(12分)
正确答案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3分)(2)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材料中的浪费行为,只强调了使用公共资源的权利,忽视了厉行节约的义务。(3分)(3)在我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中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3分)(4)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只考虑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利益,浪费公款公物是错误的。(3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公民与国家的角度,考生可以从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等角度进行作答。
点评:考生注意公民角度主观题答题模式,(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和义务、三原则。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内容:A.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C.坚持三原则。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难度适中。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截止 2012年 9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 3.3亿。人们利用微博传播信息、表达诉求,微博也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了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但是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也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
材料二:2012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的建设,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材料三:2011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广东一举摘得34个奖项,在全国名列前茅。国家级荣誉的背后体现了广东的科技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但就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情况来看,文化这一块相对是短板,而且文化建设的过程比较漫长,不会“一夜成名”。
(1)根据材料一,说明公民应当如何利用微博参与政治生活。(9分)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知识,谈谈广东省为什么要推进文化强省的建设?(10分)
正确答案
(1)①公民利用微博依法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与能力,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2分)
②公民要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政治生活。(2分)
③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有权利意识,珍惜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有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我们不造谣惑众,给社会和谐带来负面影响。(3分)
④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在表达诉求同时,也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分)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科技研发,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广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分)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保障文化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提升公民素养。(2分)
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省加快文化发展,加大科技研发,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3分)
试题分析:(1)该问是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分析公民如何正确利用微博参与政治生活,材料一中描述了利用微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也容易产生负面作用,意味着公民应当积极利用微博参与政治生活,要有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不能无序参与,必须坚持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有序参与,合理表达诉求。因此,可以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具体逐条分析即可。(2)该问要求用“文化的社会作用”来回答为何要加快文化强省的建设,因此只要将文化的社会作用的四个方面(对社会、对经济、对政治、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结合材料逐条分析论证即可。
( 3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注:当前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的比重在80%以上。
材料二 2012 年 12 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三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知何拆除各类政策“屏障”,使其享受到住房、医疗、社保、教育等方面的市民化待遇。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产生影响中国未来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
(1)简要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请你结合材料二,运用资源配置的有关知识,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4 分)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说明新型城镇化道路为什么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12 分)
(3)试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说明国家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如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12 分)
正确答案
(1) ①近10年来,我国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分)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较低。(2分)②新型城镇化要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乡资源优化、合理配置,走集约低碳之路。(2分)新型城镇化,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环境保护,引导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2分)(2)①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是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体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客观要求,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新型城镇化道路要融入生产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走集约、绿色、低碳之路是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内在要求。(6分)②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能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6分)(3)①坚持依法治国,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真正保障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合法权益;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确保农民和城市市民平等地享有权利;③国家机关应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④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履行职能,完善社会保障,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每点3分,共12分)
考点分析:(1)结合图表和备注,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率稳步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较低。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加强宏观调控。(2)从价值观的角度看生态文明理念这一正确的价值观,主要分析它的正确性,即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3)政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应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民负责原则,认真履行政府职能。
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小题1分,共10分):
小题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 )
小题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真实性。( )
小题3:在我国,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
小题4:我国公民行使政治自由就是充分表达自己意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
小题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意味着公民有相同的权利。( )
小题6: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机关。( )
小题7: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途径。( )
小题8: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都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
小题9:差额选举比等额选举更能表达选民的意愿,所以,差额选举比等额选举更优越( )
小题10: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
正确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B
小题6:B
小题7:A
小题8:A
小题9:B
小题10:A
小题1:试题分析: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题目说法错误。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国家的根本属性的识记,属课本基础内容的考核,难度较小。
小题2:试题分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真实性是人民民主的特点。题目说法错误。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人民民主的特点的识记和区分。属课本基本内容的考核,难度较小。
小题3:试题分析:在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即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题目说法正确。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监督权的识记,属课本基本概念的考核,学生容易对一切产生怀疑,难度适中。
小题4:试题分析: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不是绝对的,不是限制的,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行使自由,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题目认为“自由是想说什么说什么”,错误。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自由的理解,一定要记清楚自由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适中。
小题5:试题分析: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平等地享有权利并不是说享有的权利平等,一样。题目错误。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理解,题目注重对平等地享有权利的理解,难度适中。
小题6:试题分析:村委会、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政权,不是国家机构,题目说法错误。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村委会和居委会性质的识记和理解,属课本基本内容的考核,学生一定要熟练掌握该内容,经常出题,难度适中。
小题7:试题分析: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题目说法正确。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层民主自治意义的理解,是课本基本内容的记忆考核,要注意“最……”的表述是考查的重点。难度适中。
小题8:试题分析: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题目说法正确。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的识记,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些方式,并加以理解,该题难度较小。
小题9:试题分析:差额选举应选人少于候选人,为公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与等额选举相比,更能表达选民的意愿。但是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优势和不足,题目认为差额选举优于等额选举是错误的。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特点的识记和比较,要注意题中结论说法是错误的。难度适中。
小题10:试题分析: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题目说法正确。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依法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的理解。学生容易误解为政治和经济两个不同范畴,很容易判断错误,难度较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