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2013年12月9日,是渝中区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投票日。某校35名中学生也参与了投票,投票结束后,记者采访其中一位中学生,这位新选民说:“场面没我想象的那么宏大、热烈,但当我把选票投进去的时候,真的觉得我长大了,第一次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了,同时还有点紧张,怕行使不好这个权利。”

阅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行使好这一权利的认识。(12分)

正确答案

①选举权和被选择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依法有序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础和标志(6分)②选民要增强责任感,树立正确态度,积极参与;同时要提高个人素质,在理性思考上审慎投票(6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渝中区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为材料,人大代表的选举是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公民行使好这一权利的认识,学生可以从这一权利的地位及如何行使这一权利上具体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助于决策更趋民主和科学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公众对公共事务关注度提高,积极主动地向决策者提供关于自身利益的信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也日益重视公众自主提供的信息。二是“专家理性”。由于专家受过专业训练,他们的决策值得信赖,俗称“专家治国”。

“决策机关在进行决策时,要更多地倾向于参考专家的意见而不是民意。”结合上述材料评析这一观点。(13分)

正确答案

(1)专家受过专业训练,组织专家对决策加以研究论证,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4分)。

(2)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决策机关需要参考人民的意见。(4分)

(3)决策机关 在决策时应该综合考虑专家和人民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4分),因此,设问中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评析题。这种题型是近来高考频考的题型。要坚持辩证思维,既指出这一观点的合理之处,又要指出不妥之处。这一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听取专家的意见,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不合理之处是没有看到人民的意见。正确的观点是综合考虑专家和人民的意见,二者相结合。

点评:评析题要坚持辩证思维,既指出观点的合理之处,又要指出不妥之处。结合课本知识作答即可。解答辨析题对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回答辨析题总体上要求“有辨有析、辨析结合。”即论证正确点、分析错误点、澄清模糊点、补充残缺点。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8分)综合探究题。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说明。

材料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并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明确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呈现出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多数中国人带着“拥护党、感谢政府”的朴素感情参加政治活动,凡事按“领导意思做”,不怀疑、不反对;“文革”所演绎的“大民主”,用情感代替理性,用人治代替法治的政治参与,收获的却是混乱、倒退、浩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在政治参与时,根据法律、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把握自己的行为。在基层民主自治过程之中、在重大公共决策的征求意见之中、在各种竞争性选举之中,都能看到公民理性行为。

材料三 近年来,农民工因权益遭受侵害,自感解决无望而采取极端方式抗争或群体性堵路、堵门等事件屡有发生。专家认为,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少选择沉默,更容易选择极端、群体性甚至是报复性的抗争方式。

(1)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你认为我国为什么要把“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6分)

(2)如果以“‘文革’时期公民政治参与与改革开放以来多数公民政治参与之比较”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你提交的报告中你准备如何陈述两种政治参与的本质区别。(6分)

(3)如果你是一名政府官员,你认为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应如何防止材料三中情况的发生

(6分)

正确答案

28.(1)我国是人们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能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保障人民民主的体现;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政府更好的集中民智,关注民生,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2)本质区别在:是否遵循法律、法规、程序参与民主选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文革”时期的政治参与不是,而改革开放以来多数公民政治参与是。(各2分)

(3)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作、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各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某市也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众多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信任危机;

房价上涨过快,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房屋严重供不应求;

机动车数量暴增,所造成的交通堵塞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1)你认为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

(2)市民纷纷向市政府建言献策有何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1)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

(2)广大市民纷纷向市政府建言献策,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试题分析:本题以某事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一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问比较明确回答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实质是回答民主决策的意义。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据央视新闻“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有同学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责任在政府”,请你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10分)                                                                 

正确答案

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承担着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2分)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要求。题中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2分)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分)公民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同时具有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问题上公民也有一定的责任。(2分)

③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问题上,政府要加强管理、大力推进廉政建设,自觉接受监督(1分)同时公民要积极响应,参与到反对浪费的行动中去。(1分)简单地说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责任在政府的说法是片面的。(1分)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题目类型评析类。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其合理之处,即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承担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要求,题中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其次分析其片面性,首先从我国的国家性质说起,然后对遏制浪费公民的义务,同时具有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问题上公民也有一定的责任。最后要进行二者的综合总结,即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问题上,政府要加强管理、大力推进廉政建设,自觉接受监督,同时公民要积极响应,参与到反对浪费的行动中去。最后得出结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责任在政府的说法是片面的。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