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 共3788题
观点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观点二: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你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由。
正确答案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生活中不存在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的现象;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这样的行为是不允许的,因此,观点一是正确的。
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人民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民更加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公民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对等起来,简单地对等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因此,观点二是错误的。
本题考查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与把握。观点一是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正确认识,观点二则是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绝对化了。
当前,我国的住房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遏制高房价,使老百姓真正能住上房,成为“两会”代表、委员重点讨论的内容。不少网站开设专栏,让公众参与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积极意义?
(2)防止高房价现象的发生,可以发挥哪些监督形式的作用?
正确答案
(1)①有助于决策者发扬民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②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科学决策,避免决策的片面性。③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政治责任感。
(2)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提出意见、批评、建议。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将自己的意见、批评、建议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④参加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等新的民主监督形式。
试题分析:
(1)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民主决策的积极意义,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2)对于民主监督的形式,也比较简单,考生依据课本知识从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当然会回答民主监督的渠道时注意和民主决策的方式进行区分即可。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和 、 、 。
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维护 和 ;遵守 和 ;维护国家 、
和 ;服 和参加 组织。
正确答案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确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权、监督权。
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略
“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这十二个字是对近年来我国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过程及其结果的真实写照。人们在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步伐,但也发现,还存在着征求公众意见信息宣传乏力、邀请公众参与方式单一、参与内容随意性强等缺陷。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
1)公民能够参与决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4分)
2)针对材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你认为国家应如何提高公众参与决策的热情,提升决策质量。(9分)
正确答案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与自由。(4分)
(2)①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此举有利于保证公民的知情权。(3分)
②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此举有利于保证公民的表达权和参与权。(3分)
③建立健全落实民主决策的法律法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此举有利于保证民主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3分)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公民政治参与的认识和了解,答题时应该全面考虑,比如政治的参与应当考虑到民主政治等
公民只能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控告。
[ ]
正确答案
×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