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 共3788题
(28分)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注:2011年我国城镇化预期目标为48.5%,而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均在80%以上。
(资料《中国统计年鉴》)
表 2007—2011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城镇化率对比
材料二 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将推动1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带动居民消费增长1.2个百分点;推进城镇化还将直接影响我国的产业空间布局和生产要素跨区域重组,促进城乡产业集群发展和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也将为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加速创新与应用普及带来广阔的空间。
⑴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表所包含的经济信息(4分),并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动城镇化建设是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8分)
材料三 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⑵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改革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8分)
材料四 农民工是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浙江省某中心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各社区充分发挥社会融合功能,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同历决策过程,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和睦相处。
⑶结合材料四,说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社区自治和决策体现了“公民的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8分)
正确答案
(1)图表明了2007—2011年随着我国人均GDP的稳定增长,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尤其2009年后增速加快,到2011年已超过城镇化的预期目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2分)
表反映了2007年以来,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城镇化率都有了提高,但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区域不平衡。(2分)
如何促进:①城镇化的发展能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收入,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2分)②推进城镇化将促进城乡产业集群发展,引导生产要素的区域重组,有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③推进城镇化将促进城乡产业集群发展和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2分④)推进城镇化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分)
(2)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必将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4分)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改革,破除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旧的体制机制,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4分)。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中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能破解各种阻碍城镇化发展的矛盾,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4分)④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革能进一步发展经济,保障粮食安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撑。(4分)
(3)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积极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管理,体现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2分)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管理,有利于农民工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2分)③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来源。农民工共同经历决策过程,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2分)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有利于保障他们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社会和谐。(2分)
试题分析:(1)是图表题,根据表头、数据、小注的内容加以概括,分别概括图和表各自的信息,看到我国GDP和城镇化率的变化及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看到我国三大区域城镇化率的提高和区域发展存在差距。第二小问,推动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要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加以概括,从推动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促进城乡产业集群发展,引导生产要素的区域重组,促进信息技术创新等角度回答。(2)原理运用较为固定,社会发展的规律,即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再分析改革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改革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3)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管理,让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并实施各项民主政治权利,是实现人民当家作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讲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有利于农民工参与民主决策和进行民主管理。
(24分)寻常百姓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喜欢把自己的眼睛放在电脑和手机的屏幕上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发展使世界进入“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言论自由时代,但这绝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乱放风”。目前同络虚假信息、诈骗行为时有出现,个人隐私权得不到保护。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此后又颁布过诸多“规定”,但仍不能跟上“网情”。加强互联网治理需要政府和公民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也有人认为互联网的治理完全在于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材料二 “微”字是2012年度热词,有人提出:“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微博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快捷,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本是一个加快传播、拓展文化空向的极好工具,但低俗之风随之而来.甚至成为不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有违政府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微博舆论引导需要加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和公民的知识,评析“互联网的治理在于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知识.分析“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的看法。(12分)
正确答案
(1)①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能,提供服务和管理,为网民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3分)
②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积极维护网民权益。(3分)
③政府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加强网络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工作。(3分)
④但与此同时,公民也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共同维护正常的网络环境。(3分)
(2)①微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超越时空局限,汇集各方面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对很多人的生活产生影响。(4分)
②对微博要加强管理和引导,要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使人人都能享有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4分)
③有关部门要依托微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民众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民众改变生活的精神面貌。(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属于评析式问题,解答此类问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被评析的观点,既要看到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视其不足的一面。评析“互联网的治理在于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一观点,既需要学生运用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等知识说明政府在互联网的治理中应发挥的作用,也需要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治理工作不能仅靠政府,还需要公民的努力,对于这一方面,学生可从公民有序参与必须坚持的原则等角度展开说明。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知识.分析“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的看法。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的要求,以从中找出答题的思路。材料二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概括了微博的影响。学生对于设问中文化传播知识这一角度要求,可从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意义角度展开对“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的说明;对于设问中文化建设知识这一角度要求,可从加强对微博的管理和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角度展开说明。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请回答:
(1)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履行那些政治性义务?(9分)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什么原则?(7分)
正确答案
(1)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监督权。(4分)
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分)
(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7分)
本题以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政治性义务知识的理解。(1)我国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有三个方面,履行政治性义务有四个方面。(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三个。
按照教育部的有关通知,各地应在2012年前出台异地高考相关方案细则。有人称,“要制定合理的高考门槛条件,必须建立起让公众参与博弈的决策机制。”“没有这样的民主决策过程,由地方教育部门拍板制定的异地高考方案,很可能既得不到本地户籍人口的支持,也难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诉求,结果是两头不讨好。”
结合材料,从公民与政府关系的角度,谈谈如何防止政府决策“两头不讨好”。(12分)
正确答案
①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3分)应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3分)②政府要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民主参与渠道。(4分)③公民应积极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有序参与民主决策。(2分)
试题分析:要防止政府决策“两头不讨好”,就要做到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从政府的角度看,应强调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民主参与渠道;从公民的角度看,应强调公民积极有序参与民主决策。
(17分)材料一: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从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来看,古村落保护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政府主导、专家论证、民间参与的局面,既要尊重专家学者的文化价值认定,也要尊重和维护村民自治的权利,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民间力量和资本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参与和投入。
材料二:2012年11月29日,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等十个古村落获得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称号。评委会表示,此次获选的十大最美古村落和特色古村落代表了广府、潮汕、客家和粤北古村落的风格,表现出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特点,基本囊括了全省古村落精华,能很好体现广东文化的特色,并与建设“美丽广东”和“美丽中国”一脉相承。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尊重学者的文化价值认定与维护村民的自治权利的合理性。(8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揭示广东文化的特色。(9分)
正确答案
(1)①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提高古村落保护决策的科学性。(4分)
②实行村民自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维护村民的自治权利,有利于增强村民的责任感,调动村民自觉参与古村落的保护。(4分)
(2)①在一省之内各种文化相生并存,体现了广东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说明广东文化具有包容性。(3分)②在一省之内存在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说明广东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3分)③广东文化的包容、多样构成了广东文化的区域性特点。(3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即可。材料中讲到“专家学者”的作用,所以考生可以从专家咨询制度来回答;“维护村民的自治权利”可以从民主管理,即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本题难度不大。(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解读和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关键词,结合材料回答。“在一省之内各种文化相生并存”体现了包容性,“在一省之内存在水乡文化、山居文化”体现了多样性,本题难度不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