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以房养老”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以房养老”,就是将房屋及产权抵押给金融机构,定期获取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最后房及产权归金融机构。“以房养老”是个人自愿的补充养老保障措施之一,是建立在自愿成交的市场行业基础之上的个体行为,不可能替代“基本养老”。养老服务是重大民生问题,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给民众的承诺和责任。

(l)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认识。(10分)

(2)民政部门拟制定“以房养老”的具体方案,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政府和公民应如何搭建良性互动的桥梁? ( 6 分)

材料二  2013年11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不能否定”进行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3)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阐释的现实意义。(12分)

正确答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强化基本养老的责任,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8分)

(2)政府应依法审慎行使权力,集中民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公民应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政治(民主决策),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决策过程;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公民应遵循法律法规,有序参与。(10分)

(3)①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改革开放前和后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进行有益的探索。(3分)

②发展是永恒的,坚持发展的观点。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3分)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改革开放前和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分)

④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革命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创新性地回顾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3分)

试题分析:(1)本题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回答时,一定要明确认识类题目一般主要从三个方面组织答案,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而本问要求谈谈“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认识,设问已经很明确告诉我们是什么,因此在回答时主要从为什么角度组织答案,可以从国家性质,政府宗旨、基本原则和基本职能,以及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等角度分析。

(2)对于公民和政府是如何实现互动的,在组织答案时,考生一定要从政府和公民这两个不同角度去分析。从政府角度,政府应依法审慎行使权力,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政府应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从公民角度,公民应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同时公民应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3)唯物辩证法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在回答此问时要认真研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改革前和改革后两个时期,体现了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和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2012年全国两会日益临近之际,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联合推出大型网络调查,广大网民可以就自己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参与本次调查,人民网记者把网友的问题带上两会,带到我国最高决策殿堂。

(1)网民参与网上调查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什么途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途径?(4分)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意义?(8分)

正确答案

(1)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4分)

(2)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分)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2分)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2分)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2分)

本题以2012年全国两会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民主决策知识的理解。

(1)网民参与网上调查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还有三种决策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回答,一是民主性、二是科学性、三是决策的实施、四是社会责任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2分)家住上海的小张很关注上海,对上海的变化、发展有高兴也有烦恼材料一、“无车难,有车烦”,时下许多城市有车族都会有如小张家一样的烦恼。

烦恼一:小张每天开车上下班几乎都要用2个小时才能走完1个小时的车程。原因:堵车。

烦恼二:虽然家住十二楼,但小张一家都不太敢开窗,街上车流的声音和尾气实在让人难受。原因:污染。小张因此“上书”市政府,要求相关部门履行好职责以解除他的烦恼。

(1)作为公民在反映情况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0分)

材料二、上海自贸区在2013年9月29日成立,它是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这块“试验田”将推进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功能、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试点规模、研究建立具有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等十项功能先行先试。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2)请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这块“试验田”应当如何为我国的改革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10分)

材料三、先行先试,就是可以先走一步,搞试点,搞试验。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但是错误的认识也是美好的探索,我们可以在总结这些错误之后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把改革发展向更高的层次推进。

(3)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错误的认识也是美好的探索”(12分)

正确答案

(1)(10分)①行使监督权时,要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同时,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5分)②公民应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5分)

(2)(10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或相互依赖),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2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事物的特殊性从而找出普遍性的道理。上海自贸区的“试验田”就可以为我们进行改革创新提供有益普遍性的经验。(2分)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2分)我们可以把从“试验田”得来的经验用于指导我国的改革发展。(2分)在处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要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试验田得出的经验在推广当中需要把普遍的道理与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2分)

(3)(12分)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分) ②对于错误的认识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发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就可以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指导我们的行动。(3分)③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3分)④只要善于分析犯错误的原因,认真总结教训就能使错误成为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进而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实现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从这个角度来说错误的认识是形成真理性认识的基础。(3分)(其它角度作答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意识的能动性 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是依据题中的设问进行简要说明的一种题型。答案要求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是灵活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比较等能力的题型。答好本题,要注意答案的简洁性和逻辑性。设问是回答作为公民在反映情况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公民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等知识点来展开。

(2)“如何做”型简答题是需要解释为什么、怎么办。所以其答题要求先摆出相关的理论依据,然后结合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或措施。本题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或相互依赖),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事物的特殊性从而找出普遍性的道理。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处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要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知识点去说明。

(3)“为什么型”主观题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设问是回答为什么“错误的认识也是美好的探索”,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等知识点来展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材料一:2009年2月28日,是中国互联网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下午2时许,温家宝总理在百忙之中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走进访谈直播间,亲自上网,与海内外网民在线交流,回答网民提问。网民被深深感动了——这种亲民、自信与坦诚,勾勒出总理的胸襟,折射出今日中国开放、民主、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是继去年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共和国政府首脑接受普通网民的邀请,又一次走进互联网,走进亿万网民之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各级党政领导主动走进互联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不怕批评、敢于对话,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扩大。2010年8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与网友交流时说,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责任,而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则是政府的良知。

材料二:今年,名著翻拍在电视荧屏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赢得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饱受争议。经典总会被不断重写,任何时代都会用自己的方式重写历史,用自己的态度与历史对话。名著重拍不仅是文化延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民族文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个新的起点。但是,今天的很多改编,也许首先不是来自文化的需要,而是经济需要。因为制片人和创作者心里都明白,名著的影响力和观众的好奇心等于高收视率。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分析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的?并说明分好“蛋糕”有什么政治意义?(14分)

(2)有人认为;“今天的名著改编,敬畏让步于经济的需要,这种创作的原动力扭曲了重写经典的方向。”运用所学文化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

正确答案

文化作品创作方向仅仅指向经济的需要是不正确的(1分),经典名著改编,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分)尊重经典,批判的继承,古为今用(1分);体现时代精神,(1分);弘扬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和中特文化(1分);通过文化交流,博采众长(1分);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世界城市化的规律警示我们,当城镇化率进入40-60%的阶段,是决定城镇化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期,我国的城镇化率刚过50%。人们在追求城镇化的幸福中,遇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的种种矛盾,交通难、居住难、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成为影响城镇居民幸福指数的不利因素。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我国政府和公民应如何化解影响幸福指数的不利因素。(11分)

正确答案

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发挥各项职能。依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树立政府权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就业机制,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的“硬件”与“软件”品质,提升城镇内涵。(7分)

公民: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认真履行公民义务。(4分)

试题分析:主体定位法是指根据不同的行为主体采取不同的措施。主体定位法一般运用演绎思维对试题进行分析。从政府的角度,应从政府宗旨、职能、原则、权力的行使和监督,政府权威的树立,科学发展观等角度来回答;从公民的角度,应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政治参与等角度来说明。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