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0年7月21日,长江上游嘉陵江支流渠江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峰,致使广安76个乡镇(街道),约60.2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8.9亿元。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重大洪水灾害点位图。

材料三:下面的漫画示意洪水灾害中的逃生。

(1)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次长江上游地区发生洪水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洪水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发生频次比上游多

(2)上游降水量大且集中;植被破坏,蓄水滞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造成河床变浅;人类进入河流高风险区进行开发,易受灾害侵袭。

(3)洪水发生时,要保持镇定,尽量逃往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高坡等,以获得逃生机会;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提高警惕,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线杆上的电线电击。(两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 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

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比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次)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

    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

    水库(三峡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3)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污染、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价;控制人口

    数量;海水淡化。

(4)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

    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面有关中国洪水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

材料二: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水214次。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均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8年与1954年相比,长江流域降水量小于1954年,但洪水水位却高于1954年。

(1)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严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以知道,除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水灾害严重外,我国的_________平原、东北平原、_________

    盆地及珠江流域也常遭受到洪水威胁。

(3)“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造成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夏季风势力强弱

(2)华北;四川

(3)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高河床,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易溃堤

(4)自然原因:因长江流域大多气候湿润,且流域面积大,南北支流及长江干流同时来水,势必发生洪

    灾。

    人为原因:由于流域内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围湖造田,致使植被减少,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

    削减洪峰的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淤高河床,降低河道泄洪能力;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

    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简述我国雨涝区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的影响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水系、地形、气候因素分析B河所在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南部沿海地区,淮河流域、长江中游地区雨涝最严重,大致由此向内陆地区雨涝程度减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2.原因:河流上游地区滥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下降;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中游退耕还湖,裁弯取直等

3.从水系看,淮河支流众多,下游缺少直接入海通道,各支流同时涨水时,河水排泄不畅;从地形看,淮河下游平原低洼,水流汇集,不易排泄,有的河段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易产生内涝;从气候看,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上游山区多暴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98年长江流域相继遭受特大洪水,长江干流先后出现8次洪峰,中游河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历史最高水位。在19条主要支流中,有一些水文站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均超过实测历史纪录。长江中下游超警戒水位时间大多为57~96天。

甲 1998年6~9月长江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变化趋势

乙 1998年6~9月长江城陵矶水文站水位变化趋势

(1)读图甲、乙两图,比较6~9月城陵矶水文站流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水位的变化有何关系。

(2)1998年城陵矶水文站流量虽小于最大流量,但洪水水位却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__________。(填序号)

观点①: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观点②: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观点③:植被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观点④:暴雨成灾,流量增大,水位抬高。

(3)根据上述的有关材料,从洪水水位和流量、洪水的持续时间等方面,概括1998年洞庭湖一带洪水的

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6月:流最增大;水位持续上涨;

7月:中旬流量明显减少;水位略有回落;

8~9月:流量减小;水位较高

(2)①②③

(3)①洪水发生早、来势猛;②洪峰次数多、水位高;③洪水持续时间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的50%到80%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

材料二:

    淮河干流全长1000Km,总落差约200米,平均比降小。黄河夺淮后,黄河把大量泥沙带到淮河流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严重破坏,淮河失去了入海口。据统计,从16世纪到新中国成立的450年中,百年平均水灾94次,旱灾59次。

材料三:

    淮河流域的人口在新中国成立后持续增长,人们围湖垦田,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1)某地区洪涝灾害频发,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试结合材料探究淮河流域多洪

    涝灾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所给材料为依据,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可以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等)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降水集中,多暴雨;河网密布,河道淤

    塞,排水不畅;围湖造田。

(2)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上游兴修水利工程;下游加固堤坝;退田还湖;开挖入海通道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可得,我国雨涝灾害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图中B地区多为涝区,该地多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左图C地区位于湿润地区,但又是旱灾频发区,试从地貌、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2)河流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垦;中游围湖造田

(3)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等。(3点即可)

(4)C地区大部分位于云贵高原,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虽然降水充沛,但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下渗严重;C地区西北部位于横断山区,地形落差大,水流急,水分存留时间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  

(1)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气候:___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__;③水系: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治理淮河洪涝灾害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干旱;洪涝

(2)6 、7 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淮河中下游地势低洼,水流速度慢;上游支流多,入海口小,大水时排水不畅

(3)植树造林、修建水库、退田还湖、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口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关系:呈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

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

(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下一知识点 : 中国的气象灾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的水文灾害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