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 ]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C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有学者提出“消灭”应翻译为“扬弃”。理由是原文“aufhebung”出自黑格尔的《小逻辑》,有既否定又肯定之意,译为“扬弃”则能表示“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但也有学者从上下文语境和词义的角度予以反驳。对这场争论的正确认识应当是

[ ]

A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

B要鼓励历史研究中的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

C时代不同了,历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

D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 ]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 ]

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期,出现了大量与蒋介石有关的书籍:《蒋介石传》、《蒋介石与汪精卫》、《蒋介石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蒋介石日记揭秘》等等。蒋介石的形象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其反映的实质是

[ ]

A学术研究逐渐走向客观

B革命史观的消失

C对曾经的政治领袖好奇

D两岸关系缓和、国共两党关系改善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正确答案

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嚣,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借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借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

A与时代同行

B由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这个“前提——结论”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 ]

A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B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