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甲图、乙图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图中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5)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察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

正确答案

(1)12.5(11.5到13.5均可)  16(15到17均可)

(2)小 小

(3)高 小 低 小

(4)减小(降低) 减缓(降低)

(5)湿度(降水、气压等)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应包含:绿洲和戈壁、某一气象要素、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示例:“绿洲和戈壁湿度(或降水)特征的对比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读我国沿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问题。

(1)①、②、③为同一条河流干流形成的三个谷地,该河流的总体流向是__________。

(2)简要说明该区域形成图示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3)图示区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简要分析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

(4)该地居民主要分布在山脉西侧山麓地区。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吗?

(5)图示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目前正兴起水电开发热潮,但不少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你持何种意见?请简述理由。

正确答案

(1)由西北流向东南(2分)

(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2分)

(3)该地区纬度较低;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垂直变化显著(2分)

(4)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气候湿润,多牧场;位于河流左岸,泥沙沉积,土层深厚。(2分)

(5)赞成:水电开发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反对: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水库建设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破坏生物多样性;移民安置难度大。(赞成与反对意见都可,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据美国媒体2007年9月16日引述欧洲航天局的消息称,根据该航天局提供的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由于北极冰层的大面积融化,一直被誉为北冰洋通道“圣杯”的“西北通道”已经解冻,有望未来实现通航。

试分析北冰洋解冻带来的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

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生存;因通航带来污染;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或城市

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绘出①、②、③地7月份的盛行风向,并说明①、②两地风向的成因。(6分)

(2)分析①、②两地1月份气温差异的原因。(3分)

(3)解释④地地震多发的原因(2分)

正确答案

(1)①东南风1分,②西南风1分,③东南风1分     

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②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2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分)

(2)①较低(或②较高)1分,原因是①纬度较高1分,距冬季风源地近1分(②相反)。

(3)三大板块碰撞2分(答位于板块交界处得1分)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1)7月,①地为东亚夏季盛行东南风;②为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③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东南风。(2)影响气温的因素从纬度位置和受冬季风影响等方面分析。(3)多地震主要从板块位置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难度一般,可作为平时练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图表回答问题。

苏州、徐州1990年~2006年耕地年递减率变化(耕地年递减率为上年年底耕地面积减去当年年底耕地面积与上年年底耕地面积的比值的百分数)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1)填表比较苏州和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2)读图比较1999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4)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

对苏州的建议:                                            

对徐州的建议:                                            

正确答案

(1)

(2)1990年至2006年两地耕地面积总体均呈减少的趋势;苏州耕地面积减少快,徐州耕地面积减少相对缓慢。

(3)苏州和徐州GDP都呈上升趋势,但苏州GDP始终高于徐州。苏州和徐州“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但下降幅度徐州大于苏州。

(4)苏州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努力降低每增加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地区在保护好耕地的同时,要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的发展。

(1)本题结合两城市的位置差异(淮河南北)不难得出结论。(2)图中曲线表示耕地年递减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总结两曲线所体现的内涵差异。(3)考查表格数据的获取与整合,从共同性、差异性两个角度展开。主要从变化特征上进行比较。(4)现状决定方向,区域实际决定发展战略。本题中的区域实际主要包括耕地、GDP、人均GDP等。

下一知识点 : 宇宙的演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恒星的一生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