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星的一生
- 共265题
本世纪首次日环食于2010年1月15日发生,日环食总时间约5小时,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可见不同程度的日偏食,大理市是我国最佳观测城市。读图回答:(7分)
图1环食带的分布图 图2月相示意图
1. 图2中,当月球位于_________位置时,人们才会看到日环食现象。
2. 环食带从非洲中部开始,经过印度洋、斯里兰卡、印度、缅甸,从中缅边境进入我国云南省。从路径看,环食带分布于那一个温度带?
3. 此次日环食发生时,地球较接近________(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
4. 大理市处于我国的云南省,云南省内多____________地貌,著名的“石林”就在云南。
5. 大理和重庆都处在环食中心线上,大理比重庆更适合观测,试从海拔和天气的角度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10年1月上中旬,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可以表示寒潮天气系统的图是 。
正确答案
1.③ 2. 热 3. 近 快 4.喀斯特
5.重庆多阴雨云雾,大气透明度差 (大理海拔高天气晴朗的可能性大)
6. B
试题分析:
第1题,日环食全过程:日环食还与地球和月亮本身有关。因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光有时会被月球挡住。当农历初一初二是就可能发生日环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环食就发生了。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而在月球的阴影区内,人就不能接受到阳光,所以就无法看到太阳。又因为月到地球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同,且月球离太阳比月球距离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阳着住,只露出周围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环食。因此,图2中,当月球位于③位置时,人们才会看到日环食现象。
第2题,环食带从非洲中部开始,经过印度洋、斯里兰卡、印度、缅甸,从中缅边境进入我国云南省。从路径看,环食带分布于热带。
第3题,此次日环食发生时,为2010年1月15日,地球较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因为近日点为1月初。
第4题,大理市处于我国的云南省,云南省内多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
第5题,大理和重庆都处在环食中心线上,由于重庆多阴雨云雾,大气透明度差,而大理海拔高天气晴朗的可能性大,因此大理比重庆更适合观测。
第6题,2010年1月上中旬,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强冷空气是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蒙古高压的影响,因此可以表示寒潮天气系统应为高压系统,对应图是B,B为北半球的反气旋。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日全食的形成过程。(2)知道热量带的划分标准。(3)明确地球公转的特征。(4)知道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5)明确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据报道,中国海军舰艇编队12月26日13时45分从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图中丙附近)执行护航任务,于十天后抵达任务海区。
材料二 下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上标出了1月和7月的风向,右为非洲东部部分地区的地形和构造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图中东非地区的甲地,海拔1800米,下为该地1、7两个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1)甲地气温年较差很小,原因是 、 ,B最可能是 (1、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判断的依据是 。(4分)
(2)简要说明影响本区的7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2分)
(3)乙海区夏半年盛行离岸风使底层海水上泛,这时沿岸气候有何影响?(2分)
(4)若考虑风向与洋流,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在通过北印度洋海域时,刚好 风、 流(填“顺”或“逆”)。(2分)
正确答案
(10分)
(1)(4分)纬度低 海拔较高 7 此时东南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可以带来丰富的降水
(2)(2分)赤道低压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
(3)(2分)减温,减湿
(4)(2分)顺 顺
试题分析:
第(1)题,甲地气温年较差很小,原因是夏季由于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冬季由于纬度低,气温不是太低;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甲地7月降水较多,因此B最可能是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第(2)题,本区的7月份风向为东南风,其形成原因为气压低风带的季节移动,即赤道低压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
第(3)题,乙海区夏半年盛行离岸风使底层海水上泛,深层海水温度低,即形成寒流,对沿岸气候有减温减湿的作用。
第(4)题,若考虑风向与洋流,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在通过北印度洋海域时为冬季,刚好顺风顺水,因为北印度洋海域冬季洋流自东向西流动,为逆时针。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以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为区域,并提供了部分地区的地形和构造剖面示意图,考查地形和地质构造、气温、风向、洋流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还需明确以下知识点:
(1)据图分析,维多利亚湖盆的成因根据下方岩层向下弯曲,判断岩层受挤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Edward湖的成因岩层有错动,并且是向下错动,判断岩层断裂下陷。
(2)(2)从天文角度分析,既是从太阳辐射能量角度分析,分析两个方面:太阳辐射的强弱——正午太阳高度,日照时间的长短——昼夜长短。甲地处赤道附近,赤道地区太阳高度变化较小,全年昼夜等长,太阳辐射能量季节相差较小,气温年较差小。
(3)B月和A月的主要差异在于降水,B月降水远远大于A月,甲地位于肯亚山以东,海拔1800米, 7月份该地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在此形成迎风坡,降水较多。
下图为南美洲沿海区域图,图中甲乙两城经度大致相同,相距约300km。乙城年降水总量大于甲城,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甲城。据此分析判断回答:(21分)
(1)此季节甲乙两城的气候特点分别是 、 ;甲城日落时间 (早于、晚于、同于)乙城。(3分)
(2)若由甲城出发沿海岸线向北跨越约30个纬度到达某处,试推断到达地的气候类型
及其成因 。(5分)
(3)图中山峰所在地形区的成因是 ;下列四幅示意图中与该山峰的自然带分布状况大致相同的是 。(3分)
(4)若下列四图中虚线表示等潜水位线,且a>b>c。四图中与流经甲城河流此时的情况相符的是 。(2分)
(5)试描述流经甲城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8分)
正确答案
(共21分)
(1)(3分)炎热干燥、温和多雨 (2分) ; 早于 (1分)
(2)(5分)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1分)
成因:(4分)
1.纬度:低纬,热带
2.大气环流:东南信风
3.地形:安第斯山背风坡
4.洋流:秘鲁寒流减湿
(3)(3分)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消亡边界)形成(海岸山脉) (2分);B(1分)
(4)(2分)D (2分)
(5)(8分)水文特征:
1.水位季节变化大 2.无结冰期 3.水量较小 4.流速较快 (4分)
水系特征:
1.河流流程短 2.流域面积小 3.支流汇入少 4.流向自东向西 (4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根据图中等温线弯曲形状判断,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故南半球应为夏季;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甲地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此季节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乙地终年温和多雨;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甲城纬度低于乙城,昼长短于乙城,故日落时间早于乙城。
第(2)题,若由甲城出发沿海岸线向北跨越约30个纬度到达某处,试推断到达该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该地纬度低,为热带;受东南信风影响,地处安第斯山背风坡;另外还有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第(3)题,图示山脉为南美洲西岸的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的;由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该山峰基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又因为该山体北坡为向阳坡,故同一自然带在北坡分布的位置偏高,故图中与该自然带分布状况大致相同的是B。
第(4)题,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可判定河流流向。因为潜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即潜水位线数值大表明地势较高。潜水位线的弯曲可以反映河流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即作任意一条等潜水位线的垂线,且由数值高处指向低处,若垂线箭头指向河流,表明潜水补给河流,反之则河流补给潜水。如:
本小题我们已知等潜水位线a>b>c且流经甲城河流甲城位于河流下游,根据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流向之间的关系,我们推断下图中的D选项正确。
第(5)题,流经甲城河流的水文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水量较小;流速较快。水系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支流汇入少;流向自东向西。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试题综合性强,重点考查了区域地理中地理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如等温线的判读、等潜水位线的判断、山体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等知识点,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知识小结】等潜水位线
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
“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阴影部分表示湿地)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区域的平原名称是 和 。与东北的三江平原相比,
它们作为商品农业基地的自然区位优势是 。(3分)
(2)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4分)
(3)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至少答出三点)(3分)
正确答案
(1)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2分);位于我国的亚热带,纬度低,气温高,热量
条件更好,一年二到三熟,复种指数高(1分)。
(2)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湿地面积大幅下降(2分)。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
湖造田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1分),还有上游地区对森林的砍伐,
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河湖的淤积(1分)。
(3)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洪水的调蓄功能;使水分的蒸发量减
少,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源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每
点1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3分)
本题考查湿地。
(1)根据武汉的位置判断该地位于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
水源等方面分析,注意与东北三江平原的比较优势;
(2)从1950年及2004年两幅图可知,湿地面积急剧下降,表现为湖泊缩小,其原因主要
是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
(3)湿地面积减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水文、生物和地形等方面,
突出分析其不利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环鄱阳湖城市群以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核心,由环绕鄱阳湖的景德镇、九江、南昌、鹰潭、上饶等组成。下图为鄱阳湖平原区域图(甲)和南昌气候资料图(乙)
材料二: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图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2011年11月,位于M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甲 乙
(1)南昌的春雨比重比夏雨比重 ,主要与该地区夏季出现的 天气有关(2分)
(2)图中P地地形类型是 ,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2分)
(3)根据南昌气候资料,分析对水稻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有哪些?(4分)
(4)简述M地建风力发电站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5)鄱阳湖地区是“珍禽的王国”,每年会吸引大量来自北方的候鸟,到鄱阳湖欣赏候鸟的
主要季节是 ;鄱阳湖为主体的鄱阳湖流域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若鄱阳湖流域内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湖泊产生哪些不利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大 伏旱(2分)
(2)山地 林业(2分)
(3)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旱涝灾害;气温年际变化大,冬春季易出现低温冻害;7、8月的伏旱天气等(任两点4分)
(4)风力资源丰富;沙地地价较低;风力发电较清洁,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政策扶持;市场需求量大等(任四点4分)
(5)冬季。(1分)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塞,湖泊面积缩小,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湖泊生物多样化减少(5分)
试题分析:
(1)读图乙南昌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南昌的春雨比重比夏雨比重大,主要因为该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出现伏旱天气而造成夏季降雨量少,春雨比重大。
(2)结合图中图例可以看出,图中P地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地形类型应是山地(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宜发展林业有利于水土保持。
(3)读南昌气候资料可以看出,南昌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旱涝灾害,7、8月水稻生长旺盛需水量大的季节,出现伏旱天气,对水稻生产不利,南昌地区气温年际变化也比较大,冬春季易出现低温冻害,也是对水稻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
(4)M地位于湖滨地区,风力资源丰富,沙丘地区,地价较低,风力发电属于清洁能源,发展风电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而且国家政策扶持,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市场需求量大等有利于该地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发展。
(5)鄱阳湖地区是“珍禽的王国”,每年会吸引大量来自北方的候鸟,所以到鄱阳湖欣赏候鸟的主要季节是冬季,鄱阳湖为主体的鄱阳湖流域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若鄱阳湖流域内过度发展种植业,山区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塞,湖泊面积缩小,湖泊对径流调蓄功能减弱,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湖泊生物多样化减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