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的普遍性
- 共322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入选2012年十大流行语的“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社会犹如列车,需要正能量的驱动才能安全前行。而正能量的创造与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
事例一 “车主,对不起,请联系我”——扬州市一名中学生,骑车不小心碰擦了停放在路边的小轿车,欲赔偿,等候车主未果,便主动留下联系纸条,被人们誉为“诚信中学生”。
事例二 “光盘行动”进校园——近来我省许多学校积极参与团省委组织的“校园光盘联盟”活动,同学们纷纷践行“我节约我光荣,剩菜剩饭要打包”。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简述个人的“微贡献”对社会进步的作用。(6分)
(2)请结合材料,说明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在“微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6分)
正确答案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2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变,做好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2分)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勿以善小而不为,成为“正能量”的创造者,不断积聚,才能形成强大的正能量驱动力,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分)
(2)①在日常平凡的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参与“微贡献”的活动中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政府、企业等方面的关系。③坚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从点滴做起,将每个人的一小步,积累在一起,才能推动社会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6分)
试题分析:
(1)该题运用的原理范围固定,指向性明确,学生只需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中选择合适的原理加以分析论述即可。每个人的微贡献是量变,社会进步是质变,由此可以判断该题需要回答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结合每个人的微贡献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具体分析。
(2)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是该题需要回答的基本原理,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三个方面回答。注意联系每个人在微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做法加以表述。
2013年,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应对雾霾 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认识问题 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灭绝。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对我国生态问题的看法。(6分)
分析问题 针对当前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危害区域性大气环境,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十条措施,涉及严控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唯物史观依据。(8分)
解决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各地纷纷颁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了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达成社会公众的期盼。
(3)请结合材料,为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由。(4分)
正确答案
(1)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存在的有直接关系。(2分)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2分)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2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我国日益加剧的大气污染状况促成政府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解决迫切的环境问题。(2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利于缓解甚至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2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环境问题,体现了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分)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国务院遵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律,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树立生态价值观,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争解决空气质量问题。(2分)
(3)①从本地发展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行动计划——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先试点再推广——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③ 加强生态价值观的教育——价值观导向作用。③采用创新的发展模式——辩证否定。④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学习他国先进经验——联系普遍性。⑤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开放型试题,学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分)
试题分析:
(1)该题要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材料,从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原因分析上考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认识和理解。人们的种种不良行为导致了生态环境破坏,这体现了联系是普遍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多样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多种多样。
(2)该题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唯物史观相关原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不仅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原理,还要结合材料对应分析。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目前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决定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制定和执行该计划有利于缓解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国务院发布该计划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做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该题首先要对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两条可行的措施,并根据提出的措施对应回答体现的哲学道理。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计划、加强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等,对应回答体现的哲学道理即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上的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有人认为,网络越发展,危害性越大。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正确答案
(1)(1)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网络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主流。网络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3分)
(2)看问题要坚持发展的观点。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逐步减少它的消极影响。(3分)
(3)看问题要坚持联系的观点。通过加强管理,加强法制、法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会趋利避害,促进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3分)
(4)我们青年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积极促进网络事业的发展。(2分)
(5)该观点是片面的。(1分)
本题是评析题。开放性较强,要说明理由。评析要坚持辩证思维,既指出观点的合理之处,又要指出不妥之处。结合课本知识作答即可。本题对网络进行评析。应从主流、支流全面分析。又要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到消极影响在减弱。坚持联系的观点,促进网络的良好发展。还要从青少年自身角度减少消极影响,扩大积极影响。这几个方面组织答案。
文化涉及人们的情感记忆,思维习惯、精神感悟,涉及人们的历史认知、观念认同、理想追求。文化建设与生活息息相关,文化建设离不开实践。文化建设与盖大楼、修高速公路不一样。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化经典名篇、文化大家大师,都是在人类文化长期积淀和接力推进中问世和诞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出现的,文化建设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推进文化建设,既要有信心,又要看到其复杂性和各种困难。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当如何进行文化建设?(12分)
正确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化建设与人的精神生活相关,文化建设离不开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促进文化的发展。(3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建设有其特殊性,文化建设必须探索和研究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3分)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重视量的积累,持之以恒。(3分)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文化建设既要有信心,又要看到长期性艰巨性,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分)
本题以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化经典名篇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进行文化建设可以从联系具有普遍性、矛盾具有特殊性、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面分析回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